遊樂記—NSO 2017五國六城歐巡記
台灣最具代表性樂團之一的國家交響樂團(NSO),於3月前往古典音樂的核心--歐洲大陸,於五國六城內舉行睽違三年的巡迴演出。本次《MUZIK》特別隨團採訪,除了傳遞第一手的現場報導之外,更介紹了歐洲古城最值得到訪的音樂勝地,邀請讀者一同在「樂興」高漲時進行歐洲巡「遊」!
二不五沒有,現當代音樂怎麼聽? 親愛的,20世紀已經過了快20年, 但20世紀現代音樂依然讓你覺得,心累了嗎? 沒有旋律也沒有節奏的嘈雜聲響,又可曾讓你感到迷失嗎?
《MUZIK》為華語世界少數,甚至是唯一的中文古典樂刊。有別於傳統的人文期刊,《MUZIK》在內容方面導入了深入淺出、豐富多元的獨特觀點,與生活美學進行高度結合,引領一般讀者也有機會成為愛樂人。創刊兩年多來受到各界熱烈迴響,並入圍第三十二屆金鼎獎。在未來,《MUZIK》將整合旗下資源,擴及表演經……
1.當月特別企劃:音與影的交會 在電影裡邂逅古典音樂 2011年,國片回來了!隨著這股電影熱,《MUZIK》在本期特別企劃裡規劃了以電影和古典樂為題,推薦十部與古典樂相關的電影,與您一同分享影像與音樂之間微妙的拉扯,為什麼同樣的畫面襯著不同tone調的音樂,出現的效果就截然不同?!為……
1.當月特別企劃:我的音樂本事!11位台灣關鍵新秀 台灣近年來提倡「文化立國」,而古典樂雖然是源自歐洲的文化,在醉心於世界大師的演出的同時,您對於台灣新秀音樂家,有多少認識呢?沈妤霖、沈孟生、陳世偉、陳孜怡、陳芸禾、黃時為、林奕汎、卓家萱、林品任、黃薏蓉、陳昱翰……本期《MUZIK》……
◎ 特別加贈:柏林愛樂線上數位音樂廳 8 折通關密碼,詳見雜誌 P81 頁 1.翻開‧柏林愛樂130年 每位愛樂者的CD收藏裡,一定都會有柏林愛樂(Berliner Philharmoniker)的錄音;每個人心中世界最佳樂團的前十名,一定都會有柏林愛樂的席……
1.當月特別企劃: 10╳10-民國100年 古典100事 今年正逢民國一百年,時至年末,《MUZIK》也以「10╳10-民國100年 古典100事」,用「10件大事」乘以「10大件事」的概念,包括有國內樂壇動態、國外樂壇動態、古典「搞啥啊」事件、年度唱片、矚目錄音套裝、錯過可惜「大……
COVER STORY 超越感官 科技美學新浪潮 當《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去年底在國際間風光上映時,震撼的不僅是電影界。與其說這是李安沉潛數年後再次挑戰新的創作語言,這部影片更暗示科技的進步,能如何徹底顛覆我們以往的觀看感受。
好好吃一頓 前陣子看了齣日劇《俠飯》,主角是一名黑道組長,除了在刀下生活,也愛拿起廚房的那把,作美味料理與夥伴分享。跑路生活不過餬口就好,老大卻分外堅持:「做我們這行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我只是不想隨便應付每一餐而已。」 年底將屆,同事們嚷著想看關於食物的封面故事,道理是相通的,今年過得有多...
2003年美國知名烘豆師Trish Rothgeb文章首見「第三波咖啡」(Third Wave of coffee)一詞,於是淺焙、手沖、自烘咖啡當道,這股風潮逐漸從美國席捲而來,職人引領的手沖咖啡以抵擋不住的速度蔓延開來。2013年手沖咖啡由咖啡館進入居家,從咖啡館到料理教室紛紛開起課程,咖啡社團...
每年三、四月,是春暖花開的季節──當然身在台灣的我們,有可能覺得離「春天」這個字越來越遙遠了,隨著春假來臨,或許大家會趁機往日韓、歐美等溫帶地區走走,緊抓一下春天的尾巴。
今年,《MUZIK》的春日很不同,我們跟著國家交響樂團(NSO)──或是他們在國外巡演的名稱「臺灣愛樂」──一同前往古典音樂的核心歐洲大陸。在比利時、波蘭、奧地利、德國、法國等五國中,在布魯塞爾、華沙、維也納、柏林、林茲與里昂等六城裡,NSO進行他們睽違三年多的歐洲巡迴演出。一切有所見、有所思、有所感的歐洲見聞,皆在本期企劃「樂.遊.記-NSO 2017五國六城歐巡錄」中,為大家細細呈現。下次到訪這些城市時,不妨也停下腳步,仔細瞧瞧這些隱身於觀光熱點後的音樂景觀!
【MUZIK No. 119閱讀焦點】
1.洞悉.臺中國家歌劇院 《浮士德》與NTT的初相遇(連士堯)
去年隨著臺中國家歌劇院的開幕,除了讓中臺灣終於有理想的現代化專業劇場外,「歌劇院」一名也讓臺灣愛樂者引頸期盼,希望此場地能夠對於「歌劇」此項總體藝術有更多的關注,持續為臺灣帶來更多的歌劇演出。對此,臺中國家劇院在開幕季中便以連演四年的《尼貝龍指環》與社區歌劇《迷宮魔獸》做出回應,而在今年六月,歌劇院與「臺灣歌劇教父」曾道雄領軍的臺北歌劇劇場一同合作,推出法國作曲家古諾(Charles Gounod)《浮士德》(Faust),這不但是一場睽違36年的演出,對於曾道雄而言,還是一個跨世紀的約定……
2.音樂進行式: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洪雪舫)
提到十九世紀巴黎,首先浮上腦海往往是坐在煙霧繚繞的咖啡廳裡大談哲學的藝術家,或是穿梭在典雅沙龍間談笑風生的音樂家們。繁花似錦的巴黎從古至今都是藝術文化的薈萃之地,本次音樂會由來自法國的鋼琴家亞歷山德.康托洛夫(Alexandre Kantorow)為我們帶來的華麗的李斯特第一、二號鋼琴協奏曲,還有才華橫溢的青年才俊林勤超指揮充滿異國風味的米堯《屋頂上的牛》以及史特拉汶斯基的《彼得洛希卡》,為我們帶來四首都在巴黎誕生的不世之作。
3.廠牌大觀園:馬友友巴赫經典回顧(蕭旭岑)
備受讚譽的華裔大提琴大師馬友友,終於過了耳順之年,此時推出《 巴赫經典回顧》,應當是恰如其分。這張精選回顧收錄馬友友以往錄製過含有巴赫作品的七張專輯,包括兩套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前後兩輯的《繁華似錦巴洛克》,以及與傳奇跨界爵士人聲大師巴比.麥克菲林(Bobby McFerrin)合作的《天籟》等專輯,選曲相當精到,甚具代表性。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