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今藝術 07月號/2017 第298期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典藏今藝術 07月號/2017 第298期

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7/07/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36.7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頁數: 242
電子書售價:NT$ 120
暢讀包
人氣暢讀
可購買品項 售價
電子書 NT$120
今藝術(6期) NT$720
今藝術(12期) NT$1320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成功訂閱後,將由下一期新刊開始派送。訂閱不與站上其他優惠併用。

購買領書額度

2017年7月,台灣解嚴走入第30年,香港移交主權第20年,這段期間,台港兩地環境急遽變化,藝術創作者與運動者在各事件中振聾發聵,激起許多思潮與對話。《典藏‧今藝術》在30/20年後的今日,邀請台灣、香港兩地藝術家與藝評人,以「事件後的空間」為概念,分別以紙上創作、展覽及文字形式深探當中的歷史脈絡,並持續關注現況,放眼未來。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主題:思辨.辯思 兩藝校長大辯論 ------ 2017年11月25日──台灣史上第一場「兩藝校長大辯論」,邀請台藝大校長陳志誠與北藝大校長陳愷璜,對於高等藝術教育發表想法,論綱涵蓋藝術大學的理念與定位、如何協助學生銜接產業、推動國際交流等。在本專題裡,我們邀約與會的六位提問人與三位青壯世代...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主題:40影蹤 金穗獎的不惑實驗 ------ 金穗獎作為台灣實驗電影的創作推手,培養出許多新銳電影創作者。在今年,金穗獎邁入不惑之年,本期的「40影蹤」專題,嘗試由不同角度回看金穗獎40年來的樣貌,梳理該獎項創設緣起與發展脈絡;同步觀察台灣社會背景與影像創作之間的變化,試圖了解金穗獎對影像...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主題:視窗世代──從視窗美學到演算法 ------ 在近十幾、二十年中,年輕世代創作者無論是在跳躍的影像剪接、敘述邏輯,乃至於技術採用上,或許都令我們有感於今日的藝術表現,已經與我們熟悉的藝術相去甚遠。在2021年三月建立在NFT的衍生藝術乍然進入我們眼簾時,或許很多人的疑惑是「這為什麼是藝...

  • 電子書: NT$ 120

    公共藝術與吉祥物,兩者之間交錯著曖昧不明的界限,近年亦有層出不窮的相關事件掀起群眾討論,首先是關乎藝術性的美學討論,另一邊則是關乎場域公共性的歸屬,與在地脈絡的有無。本專題期盼透過交織觀光與藝術的討論,另闢一種對於公共與藝術的思維,並檢視近年熱議事件中,「奇觀吉祥物」的作者,試圖思考審美或思辯式報導...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主題:藝術圈大災難 華藝引發的著作權血案 ------ 一樁藝術家與藝術公司爭奪著作權的法律戰爭──「華藝案」,引起台灣藝術圈熱烈關切與討論,讓我們不得不面對藝術家普遍缺乏法律知識的事實。本月專題針對此案深入報導,蒐羅了各個角度的答辯以及專家的意見,包含專訪華藝網董事長林株楠、監察委員劉德勳...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主題:春拍啟示錄  ------  本期「一槌定音 春拍總結」特輯,聚焦呈現今年度中港台三地春拍季的熱點:各大拍賣行在此季幾乎都重新書寫了「現當代藝術」專場的新高紀錄,而因應近幾季進場藏家有年輕化的趨勢,拍賣行的策略也隨之更迭,創造熱烈氣氛。而哪些場次吸引大批人潮進場競逐?哪些讓人對其規格與...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主題:域外展映 ------ 近年來,一些影像創作者投身至傳統的發表場域之外,去投映、發表和分享自己的創作,例如陳界仁將《殘響世界》以四塊銀幕投映於樂生療養院原址,或者高俊宏在海山煤礦、博愛市場放映《博愛》。這種作法不僅是尋求觀看語境上的新鮮感,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創作上的再推進。本專輯考察近年...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主題:抗爭.藝術——激進主張下的藝術現象與行為 ------ 這次的專題只是一個微小的嘗試,但我們深切希望能為我們的藝術環境與公共議題討論,帶來更多討論方式的可能。(企畫/朱貽安)

  • 電子書: NT$ 108

    屬於大人的場所 帶點敬畏、神秘、又微微地限制級、成熟老邁、懂事,這個字彙多麼奇妙又複雜,甚至有點沉沉的負荷。 「大人」兩個字,三秒便可寫完。但現實人生,每個人成為「大人」的過程,寫起來大概都萬分精彩。 什麼是大人?什麼是成熟、理想的大人該有的特質?什麼又是適合大人的地方?或許這永遠...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主題:來自民間的當代再述  ------  本期《典藏‧今藝術》「來自民間的當代再述」專題將深入探討〈近未來的交陪:2017蕭壠國際當代藝術節〉展覽,並連接到殖民現代性對民間信仰藝術體系的拒斥,及在混血式的宗教建築反觀台灣的文化性格,還有自該展的藝術家及其作品出發,思考民俗攝影的創作與展呈方...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主題:邊緣身體‧踰越感官──90年代次文化場景  ------  隨著1987年解嚴,報禁、黨禁解除,台灣社會經歷一段劇烈的變動,瀰漫起騷動的氣氛,出現更多元的聲浪,本期專題即聚焦1990年代的狂野高潮,延伸自台北市立美術館的《破身影》一展,特別藉由「反文化身體藝術運動」之切面進入,邀請讀者...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主題:荷蘭當代攝影  ------  荷蘭國土面積、人口數量規模不大,在當代攝影及其社群生態的發展上,卻有著相當亮眼的成績。本期專題與Lightbox攝影圖書室合作,從荷蘭美術館的展覽與收藏策略、攝影藝博會與攝影節、攝影教育、跨領域的當代創作與研究課程,乃至多元的發表平台,全方位檢視荷蘭當代...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主題:海漂時代 藝術人才 ------ 本期專輯「海漂時代」,為讀者帶來陳沛岑、王涵怡、蕭牧齊、黃九蓁、侯韶宜的故事,他們是從台灣出發,到世界各地舞台拚博的青年世代。他們的青春記事本,很值得以藝術事業為職志的年輕讀者參考。中國藝術品近30年在全球藝術市場的崛起,正值青春;美中貿易戰,只會是青...

  • 電子書: NT$ 79

    自由的靈魂,歐洲創意之城 很難找到像柏林這樣的城市,經過歷史上的大破大立之後,直到今天已搖身成為設計、文化、藝術甚至歐洲經濟的龍頭之地。200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便將柏林選為「設計之都」,比起首爾或赫爾辛基都還要早獲得這個殊榮。此後的十年間,這個城市並無未停下腳步,持續以設計見長、創意壯大。...

  • 電子書: NT$ 139

    2003年美國知名烘豆師Trish Rothgeb文章首見「第三波咖啡」(Third Wave of coffee)一詞,於是淺焙、手沖、自烘咖啡當道,這股風潮逐漸從美國席捲而來,職人引領的手沖咖啡以抵擋不住的速度蔓延開來。2013年手沖咖啡由咖啡館進入居家,從咖啡館到料理教室紛紛開起課程,咖啡社團...

  • 電子書: NT$ 108

    慢步東京 生活家私心最愛的Slow Places 逛下町、洗錢湯、學院式散步的老派慢旅提案 從風格旅店、Guest House體驗新時代慢活 時光停駐的Slow Coffee Time 不能錯過的Slow Shopping好店推薦 大人的神樂坂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主題:展演飛地──第三勢力崛起與突變 ------ 在台灣,原先藝文界展演專業分離的慣習逐漸變得不同,「展中有演」、「演外有展」等作品發表形式成為新興勢力,舞蹈、身體、戲劇、音樂、聲音、影像的元素連結與揉合,突破了既有的空間想像,展示與表演間的共生關係掀起話題。在本次的專題,我們邀請藝評人、...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專題以「觸地的書寫」為題,試圖回訪建築最初與人丶環境的關係,並梳理普立茲克獎的發展歷程。由最早於台灣土地長出的普立茲克獎得主作品台南菁寮聖十字架堂為起點,銜接八里的聖心女中校舍,以及在台作品數量最多的伊東豊雄作品,到八卦山上的台豐高爾夫球會館等,讓讀者知悉普立茲克獎得主在台作品,以在地視角分析這...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主題:第Q性──穿越歧路花園  ------  今年五月出爐的748號釋憲,使台灣可望成為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區,而性別議題自然地在我們周遭存在著,藝術在其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本期專題「第Q性」,既是提問,也期望展開更多可能性。分別從策展、藝術家作品與電影文本為取徑,探尋人類面對各種性...

  • 詳細資訊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44 從文件展看歐洲縮影∣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46 與「銀川當代美術館」的不期而遇∣王嘉驥
    48 直播的藝術∣馮光遠

    ◎ NEWS 焦點新聞
    50 國際.中國.台灣
    57 【讀者投書】再談作品展覽的倫理 以許淑真《Love Mapping》為例∣盧建銘

    ◎ SPECIAL REPORT I 特別報導I
    58 以一小屋,與現代接軌 王大閎自宅代表作重現北市∣簡秀枝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60 減法人生 邱再興釋出私藏,助公益∣簡秀枝
    66 古道西風漸 邱再興的近現代繪畫收藏∣劉星佑
    68 從「台灣」到「鳳甲」 邱再興的台灣當代藝術收藏之路∣呂學卿
    70 見證中西雕塑現代性的啟步 邱再興的雕塑收藏∣高愷珮
    72 東方見境的抽象與移情 「從中國到台灣:抽象藝術先鋒」大展於比利時登場∣王馨梨

    ◎ FEATURE 專題企畫
    74 30/20 解嚴與移交後的藝術場景∣(企畫)林怡秀
    76 【紙上草圖】身首分離的1987-1996∣姚瑞中
    82 遷徙主體的所在 運動之後的創造性空間∣黃建宏
    86 發展至上 香港藝術的「黃金時代」∣丁穎茜
    90 廿年回歸前後話∣魂游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94 木偶或現代社會的恐怖 奎氏兄弟「PHANTŒM MUSÆUMS」展∣楊天帥
    98 「違抗帝國」的異議動能 第三屆澳洲原住民族藝術三年展∣丘德真
    102 聲東擊西 東亞水墨藝術的當代再造∣林怡秀

    ◎ ARTTALK 相談室
    106 從「動」到「大都會」 龐畢度中心文化發展部總監威爾談向跨領域藝術實踐和世界不同藝術場景開放∣余小蕙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10 事件的視界 當謝德慶遇見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高千惠
    115 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機制的致命吸引力 以2017年法國館為個案∣余小蕙
    118 多重美學的交會 專訪弗東談楊德昌∣林心如
    122 麥克林錄像作品中社會現實與政治諷刺∣陳永賢
    126 數位藝術的下一個十年 「給下一輪台灣數位藝術的文件:2006-2016」座談側記∣劉星佑
    128 女人創造女人 林珮淳的夏娃克隆的主體性∣林宏璋
    130 多元文化社會的博物館當代價值與挑戰 從臺博館新住民服務大使計畫談起∣殷寳寧
    134 虛擬時間的創生 吳其育《時間91平方米》∣沈柏逸
    138 丹麥歐度普格博物館 當代布爾喬亞的社會轉向∣賴志婷

    ◎ SPECIAL REPORT II 特別報導II
    142 記第11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奬∣鄭勝天
    146 歷史與個體的座標 第11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出爐∣李邐

    ◎ SNG 展覽直擊
    148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182 致三十 1970年代至今12位台灣藝術家的而立之作∣金振寧
    184 洗練信仰的吟唱詩人 從當代水墨看羅展鵬「墨嵐」系列∣吳宥鋅
    186 「新古典:當代香港水墨」首部曲∣大觀藝術空間

    ◎ CALENDAR 展覽快訊
    188 展覽月報|編輯部

    ◎ 別冊目錄
    02 關於第14屆卡塞爾文件展 燃燒的知識與政治雷區∣林怡秀
    04 專訪第14屆文件展策展人佛克茲 文件展做為一個方法論∣余小蕙
    08 第14屆文件展在雅典 超越南北歐分歧的文化行動主義∣余小蕙
    16 第14屆文件展在卡塞爾 必看展館精選∣高子衿、郭怡孜、郭書瑄、林怡秀
    32 外媒觀點∣(編譯)吳迺菲、李雪萍
    36 第五屆敏斯特雕塑計畫展 在記憶與暫時遺忘之間∣余小蕙
    44 資訊加油站∣高子衿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