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丸湯 2019年 第17期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貢丸湯 2019年 第17期

4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9/05/06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9.6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頁數: 72
紙本書定價:NT$ 150
電子書售價:NT$ 100
暢讀包
人氣暢讀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此雜誌目前尚未開放訂閱。

購買領書額度

【封面故事】老屋使用手冊:關於新竹每一棟房子的未來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100

    【封面故事】About 19 十九歲前夕的高中青春歲月

  • 電子書: NT$ 100

    貢丸本人說他想當主角——貢丸的一生 《貢丸湯》三週年特企,不介紹貢丸本人實在說不過去啊!因此,本期封面故事,貢丸(湯)將成為一切的主角!跟著貢丸的生命軌跡,走過「誕生」、「被煮」、「被吃」的必經之路,大家將認識貢丸工廠的專業機台,知道豬肉怎樣變成貢丸,好吃的關鍵又是什麼?編輯更走遍新竹各大小吃店,...

  • 電子書: NT$ 100

    狂熱新竹:新竹夏天該知道的事 本期《貢丸湯》從舊城出發,告訴你所有新竹夏天應該知道的事。每逢夏季,老新竹人的冰箱迎接一年一度塞滿滿的古早味枝仔冰,廟口的傳統冰店,大碗盛上數十年如一日的沁涼好滋味。本期冰店專題除了帶你一探老新竹人的夏季記憶,更將跟著冰淇淋「環遊世界」,搜羅各國冰淇淋,要在新竹哪裡找...

  • 電子書: NT$ 100

    【封面故事】風城不睡覺 ●新竹夜生活大調查 →新竹人夜生活都在幹嘛? →活動、消費、時段大剖析 ●夜班人生——跟你說些半夜的新竹事 →撞球桌上的青春 →半夜的24小時髮廊 →凌晨三點的牛肉麵 ●消夜選擇障礙 →下酒菜、吃火鍋、清粥小菜、呷早頓 →讓你更加選擇障礙不知道...

  • 電子書: NT$ 100

    【封面故事】 新鮮直送!物產、活力、無價的在地智慧 新竹市場圖鑑

  • 電子書: NT$ 100

    下班後的文藝日常 生活在科技產業密集的新竹,大家似乎都非常忙碌。每天匆忙的上下班,週末假日購物中心擠滿了看電影或採購生活必需品的人潮。一成不變的生活縫隙間,還能做些什麼呢?譬如聽場表演,逛逛獨立書店,或者帶上底片相機,用復古的膠卷風格記錄街景。做這些事情,在別的城市大概會被貼上「文青」的標籤,...

  • 電子書: NT$ 100

    我不能輸!風城求生指南 「這什麼爛天氣,我不能輸!」初至新竹唸書、工作的朋友,都曾有過這樣的雄心壯志,只可惜我們最後都輸了——用好幾年的傘,輕而易舉地被風吹斷;對自己噸位很有信心的朋友,第一次在陸橋上連人帶車被風吹到飄移。風大不打緊,新竹的冬天還很常下雨。逆風在雨中行走,冰冷的雨水會滲進外套的...

  • 電子書: NT$ 100

    天氣漸暖,時有梅雨,在這乍暖還寒的日子,為大家獻上新的一期〈貢丸湯〉。從創刊號到現在跟讀者見面,又過了好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裡新竹也發生了許多事情,其中最影響〈貢丸湯〉的莫過於在4月初,新竹日本海軍燃料場第六廠房被拆(俗稱寡婦樓)的事件了。這個議題頗為複雜,留待後文詳述,但在看到歷史建物只剩殘屋破瓦...

  • 電子書: NT$ 100

    〈去南寮練習不當一個觀光客〉 從新竹市區到南寮是一段有趣的路程。途中,你會經過大片的稻田,常有戰機起降的機場,慢慢聞到海風的鹹味,直到抵達港邊。這段路途,呈現了南寮地區不斷演變的自我定位,也說明了新竹的沿海地帶,歷經怎樣的變遷。 然而對一般的新竹市民來說,南寮只是個觀光區。自從政府於民國...

  • 出版日期:2017-11-17
    電子書: NT$ 100

    新竹不大,好像很容易摸透,但要認真介紹起經常不知從何說起,許多地方既熟悉又陌生。就像大家都曾在城隍廟買過貢丸米粉,但附近那些總讓人迷路的巷弄,有著怎樣的故事呢?《貢丸湯》堂堂邁入第五刊,一邊大口吃下新竹故事,也希望能一步步重新發現新竹。 本期貢丸湯以「新竹再發現」為主題,集結了各種新竹大家習以...

  • 電子書: NT$ 100

    我在新竹——一個人也很好 v.s. 我想要找個伴 台灣的人口組成不斷改變,從過去的大家族當道,轉變為小家庭,而如今一個人在城市生活,似乎越來越常見。根據新竹市政府104年度的人口報告,近年來新竹的單身居住者大幅成長。之所以「一個人」,可能是感情上的單身,因為生活壓力大,選擇晚婚或不婚;也可能是...

  • 詳細資訊

    【封面故事】老屋使用手冊:關於新竹每一棟房子的未來

    ●一座有歷史的城市?老街屋與老城區的未來
    →新竹老屋的現況
    →老屋保存與活化的困難

    ●老屋問與答
    →判定標準、修繕與保存的衡量
    →解開對古蹟的誤解

    ●老屋怎麼用:五間老房子X六個創業夢
    →護城河邊的串燒居酒屋:大村武
    →城牆邊的二手書店:玫瑰色二手書店
    →老屋裡吃炸雞:戲棚下
    →鬼斧神工的雜貨鋪:新村小商號
    →陪伴阿嬤的小小餅乾店:小鳥餅乾

    ●老屋職人記
    →新竹傳統木作家具的匠師們
    →老屋招牌與空間設計師
    →新竹老字號除白蟻師傅

    ●街頭巷尾的老建築觀察練習
    →發掘建築弧線、西方教堂在台灣與磁磚的細節

    ●心築藝術季|詩的聲音:余光中、周夢蝶、洛夫特展

    ●老屋使用人的世代對話——鴻安堂中藥行
    →主人的居住經驗
    →理想中的老屋長什麼樣子?

    【城市專欄】
    ◎林思駿/探索北門街:一份創作備忘錄


     

    封面故事:老屋使用手冊:關於新竹每一棟房子的未來

    人會老,房子也會。「老屋」對一般人而言,講的是上百年的古蹟,然而,「老」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城市裡的每棟房子,在將來的某一天,都會成為老屋。不管是你現在經營的小店,社區裡的老家,或甚至你的辦公室。如何使用老屋,該拆除或有辦法活化、修復,也就成了每個市民總有一天會遇到的問題。

    根據內政部統計,新竹市住宅的平均屋齡是25.6年,在全台灣算非常年輕,相較之下,台北市的平均屋齡就超過30年。許多老舊社區翻新,危樓整建等課題,新竹尚未正式面臨。但就像人的生命階段會遇到不同的問題,三十年的老公寓、五十年的三合院、一百年的古厝,都有各自的疑難雜症。本期封面故事「新竹老屋使用手冊」,想介紹的不是單點的文化資產和古蹟,而是關於新竹街巷上每一個房子的未來。

    當有一天房子老了,難道只有拆除這個選項嗎?有沒有機會同時保存,卻又符合當代人們的使用需求,能開店、居住、辦公,而非徒留空殼?話雖如此,我們也不希望用過於文青的緬懷視角,一再強調老屋有多美好。任何一位家有老宅或賃居過老舊公寓的朋友都知道,老屋既容易漏水、長白蟻,各項設施也有所欠缺。老屋雖美,用起來卻未必那麼舒適。

    因此,本期封面故事,搜集了新竹各地五花八門種類的老屋利用案例,和你介紹老屋可以開炸雞店、書店,絕不是只能當作博物館,也介紹他們怎麼活化。此外,我們採訪了多位新竹第一線面對老屋的職人:木工師傅、白蟻驅除工程師傅以及設計師,在他們的手裡,新竹的老屋有了新生命。

    城市的建築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美學、城市規劃及文化,經過時間洗禮,留下許多早被遺忘的痕跡。本期的路上觀察專題,特別企劃了如何從建物外觀,探索不同年代建築風格的小教學。如果你是分不清楚「老屋」、「文化資產」、「古蹟」,或者以為被說成老屋等於充公的朋友,我們也準備簡單的QA釐清你的疑惑。

    望向每一棟將年邁的房子,也就望向城市的將來。本期《貢丸湯》,希望為新竹記錄下各種可能的方法,一本簡單的老屋使用指南,讓我們走向未來時,有更多選擇。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