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丸湯 2018年 第13期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貢丸湯 2018年 第13期

1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8/04/15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0.9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ISBN: 9772411581003
  • 頁數: 72
紙本書定價:NT$ 150
電子書售價:NT$ 100
暢讀包
人氣暢讀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此雜誌目前尚未開放訂閱。

購買領書額度

貢丸本人說他想當主角——貢丸的一生
《貢丸湯》三週年特企,不介紹貢丸本人實在說不過去啊!因此,本期封面故事,貢丸(湯)將成為一切的主角!跟著貢丸的生命軌跡,走過「誕生」、「被煮」、「被吃」的必經之路,大家將認識貢丸工廠的專業機台,知道豬肉怎樣變成貢丸,好吃的關鍵又是什麼?編輯更走遍新竹各大小吃店,以實事求是的科學化精神,評比各家貢丸湯的直徑、重量、彈性、湯底成分與佐料。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100

    【封面故事】老屋使用手冊:關於新竹每一棟房子的未來

  • 電子書: NT$ 100

    狂熱新竹:新竹夏天該知道的事 本期《貢丸湯》從舊城出發,告訴你所有新竹夏天應該知道的事。每逢夏季,老新竹人的冰箱迎接一年一度塞滿滿的古早味枝仔冰,廟口的傳統冰店,大碗盛上數十年如一日的沁涼好滋味。本期冰店專題除了帶你一探老新竹人的夏季記憶,更將跟著冰淇淋「環遊世界」,搜羅各國冰淇淋,要在新竹哪裡找...

  • 電子書: NT$ 100

    我不能輸!風城求生指南 「這什麼爛天氣,我不能輸!」初至新竹唸書、工作的朋友,都曾有過這樣的雄心壯志,只可惜我們最後都輸了——用好幾年的傘,輕而易舉地被風吹斷;對自己噸位很有信心的朋友,第一次在陸橋上連人帶車被風吹到飄移。風大不打緊,新竹的冬天還很常下雨。逆風在雨中行走,冰冷的雨水會滲進外套的...

  • 電子書: NT$ 100

    【封面故事】 新鮮直送!物產、活力、無價的在地智慧 新竹市場圖鑑

  • 電子書: NT$ 100

    【封面故事】風城不睡覺 ●新竹夜生活大調查 →新竹人夜生活都在幹嘛? →活動、消費、時段大剖析 ●夜班人生——跟你說些半夜的新竹事 →撞球桌上的青春 →半夜的24小時髮廊 →凌晨三點的牛肉麵 ●消夜選擇障礙 →下酒菜、吃火鍋、清粥小菜、呷早頓 →讓你更加選擇障礙不知道...

  • 電子書: NT$ 100

    【封面故事】About 19 十九歲前夕的高中青春歲月

  • 出版日期:2017-11-09
    電子書: NT$ 100

    貢丸湯,燙喔! 「回憶著幾個最愛的電影畫面: 下雪的夜,忽然闖進的提琴手 悲傷的演員們成群 走向海邊 迷路的女孩提著空鳥籠 廣場上散落滿地的行李 你總記得美好的事物是如何出現 卻想不起它們後來 消失的軌跡」 任明信《盲域》

  • 出版日期:2017-11-15
    電子書: NT$ 100

    離開市區,由高峰路一路向南,穿過疏林蜿蜒而上,沿途除了小徑山林與多不勝數的寺廟,高峰路坡頂的普天宮更有引人矚目的巨大關聖帝君像坐鎮。這裡是古奇峰,北接十八尖山,西南面青草湖,登高遠望可以將新竹市區盡收眼底,卻漸漸被在新竹生活的人們遺忘。 這期貢丸湯我們透過不同意義的「鬼地方」串聯起新竹,深入許...

  • 出版日期:2017-11-17
    電子書: NT$ 100

    新竹不大,好像很容易摸透,但要認真介紹起經常不知從何說起,許多地方既熟悉又陌生。就像大家都曾在城隍廟買過貢丸米粉,但附近那些總讓人迷路的巷弄,有著怎樣的故事呢?《貢丸湯》堂堂邁入第五刊,一邊大口吃下新竹故事,也希望能一步步重新發現新竹。 本期貢丸湯以「新竹再發現」為主題,集結了各種新竹大家習以...

  • 電子書: NT$ 100

    我在新竹——一個人也很好 v.s. 我想要找個伴 台灣的人口組成不斷改變,從過去的大家族當道,轉變為小家庭,而如今一個人在城市生活,似乎越來越常見。根據新竹市政府104年度的人口報告,近年來新竹的單身居住者大幅成長。之所以「一個人」,可能是感情上的單身,因為生活壓力大,選擇晚婚或不婚;也可能是...

  • 電子書: NT$ 100

    我們發起的「一句話惹毛新竹人大賽」,收到了好多投稿。大家不約而同地抱怨這裡的食物難吃、沒有夜生活、好無聊......等等。 咦,真的是這樣嗎?《貢丸湯》第三刊主題「新竹的新是哪裡新」,就帶大家從生活、文化、教育、飲食、夜生活等等面向,探索新竹最鮮活的生命力。一探新竹的特色酒吧、街舞文化、崛起中...

  • 出版日期:2017-11-18
    電子書: NT$ 100

    新竹人未必都在竹科工作,但光復路的塞車風景應當是大家的共同記憶。半個世紀的歲月,這條台122線從塵土飛揚的牛車路,迎來日治時期的天然瓦斯研究所,日後成為工研院的所在地。隨後清交大設校,1970年代末,因應中美斷交和產業轉型,政府決定徵收金山面土地設立新竹科學園區發展高科技工業。就這樣,一度號稱「台灣...

  • 電子書: NT$ 100

    天氣漸暖,時有梅雨,在這乍暖還寒的日子,為大家獻上新的一期〈貢丸湯〉。從創刊號到現在跟讀者見面,又過了好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裡新竹也發生了許多事情,其中最影響〈貢丸湯〉的莫過於在4月初,新竹日本海軍燃料場第六廠房被拆(俗稱寡婦樓)的事件了。這個議題頗為複雜,留待後文詳述,但在看到歷史建物只剩殘屋破瓦...

  • 電子書: NT$ 100

    〈去南寮練習不當一個觀光客〉 從新竹市區到南寮是一段有趣的路程。途中,你會經過大片的稻田,常有戰機起降的機場,慢慢聞到海風的鹹味,直到抵達港邊。這段路途,呈現了南寮地區不斷演變的自我定位,也說明了新竹的沿海地帶,歷經怎樣的變遷。 然而對一般的新竹市民來說,南寮只是個觀光區。自從政府於民國...

  • 電子書: NT$ 100

    下班後的文藝日常 生活在科技產業密集的新竹,大家似乎都非常忙碌。每天匆忙的上下班,週末假日購物中心擠滿了看電影或採購生活必需品的人潮。一成不變的生活縫隙間,還能做些什麼呢?譬如聽場表演,逛逛獨立書店,或者帶上底片相機,用復古的膠卷風格記錄街景。做這些事情,在別的城市大概會被貼上「文青」的標籤,...

  • 詳細資訊

    貢丸本人說他想當主角——貢丸的一生

    「新竹的貢丸就是比別的地方好吃,說不上來為什麼。」貢丸幾乎是新竹的代名詞,更經常被拿來當作特產宣傳。奇怪的是,貢丸在小吃攤永遠只是配角——乾麵加貢丸湯,魯肉飯加貢丸湯,肉粽加貢丸湯(啊今天不太餓,貢丸湯就不點了。)小小幾顆肉丸,看起來可有可無,沒什麼特別,但越簡單的東西,背後的故事往往越豐富。

    《貢丸湯》三週年特企,不介紹貢丸本人實在說不過去啊!因此,本期封面故事,貢丸(湯)將成為一切的主角!跟著貢丸的生命軌跡,走過「誕生」、「被煮」、「被吃」的必經之路,大家將認識貢丸工廠的專業機台,知道豬肉怎樣變成貢丸,好吃的關鍵又是什麼?編輯更走遍新竹各大小吃店,以實事求是的科學化精神,評比各家貢丸湯的直徑、重量、彈性、湯底成分與佐料。

    此外,為了讓大家知道貢丸不只能煮湯,本期專題邀請數間風格迥異的餐廳,挑戰百變的貢丸創意料理,從義式、南洋風到臺菜熱炒、麵線創意料理,食譜做法完整披露,讓你在家就能自己動手做。最後,我們將回到許多遊客與貢丸本人的初次相遇之處:新竹城隍廟口。聽聽鄭總幹事娓娓道來,城隍廟廟口如何從零散的小吃攤,整建集結成現在的小吃勝地——可不是每個地方都能在天公爐旁邊大口品嚐在地小吃呢!

    新竹貢丸除了有悠久的歷史,更首創機器大量製造的生產模式,讓傳統食材走入工業化時代,才能同時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這碗毫不起眼的小吃,背後有著龐大的產業生產鏈,支持著每顆貢丸度過他們甜美多汁的一生(?)。

    準備好跟貢丸來場親密接觸了嗎?現在就讓肉汁充滿你的口腔吧!


    【編輯室筆記】

    這一刊《貢丸湯》在介紹貢丸湯喔!

    2018年年初,見域工作室經歷了巨大變化。二月底,原先在北門街74號的空間租約到期,團隊搬遷至長安街6號的新空間(原長安鎖匙專家),這是一間60年歷史的老店屋,能接手轉化利用,我們很開心,也充滿感謝。差不多在同時間,見域迎接了新任的全職視覺設計耘桑,正式接手雜誌設計,你所翻閱的這本刊物就是她初登場的作品,希望大家喜歡。

    巧合的是,2018年的春天,也是《貢丸湯》發刊的三週年時刻。三週年的特別企劃該做些什麼呢?團隊想起這三年來,總得一遍遍解釋我們不是「美食雜誌」這件小煩惱。不如將錯就錯,來個貢丸湯同名特企吧!要知道,貢丸不單是傳統食材而已,從豬肉部位的挑選,製作肉漿、成型、包裝、運送,再到烹煮,貢丸的一生必須經歷許多產業的通力合作,但這些過程常不為人所知。「在地小吃」作為認識城市的新視角,再適合不過了。

    就這樣,編輯們追隨貢丸的足跡,跑遍新竹的工廠、小吃店、創意料理餐廳,甚至是傳統小吃集散地的城隍廟口,盡可能用趣味的方式跟大家介紹這項特產的上下游生態。我們發現「貢丸」早已深入新竹人的生活,鴨肉麵的店家會以鴨肉湯底,烹煮自家口味的貢丸湯,東門市場的老攤位,有獨門的手工貢丸做法。而每個受訪者,從城隍廟總幹事到餐廳主廚,都有自己一套何謂好貢丸的學問,往往能說上好一會兒。

    這不禁讓人回頭想,每個地方特產都該是如此吧!不論是嘉義的火雞肉飯或高雄的海產粥,在當地隨處可見的它們,都不只是讓人拍照打卡的觀光商品,而是只要認真了解,就能體會庶民文化與在地產業的關鍵線索。因此,在《貢丸湯》最像美食雜誌的一刊,我們依然想多說一點,思考城市小吃飲食背後的文化根源。毛奇從義大利飄洋過海而來的歐洲肉丸觀察,就是另一個例子。

    版面設計上,本期再度將字體大小微調,並加入更多的手繪插圖,讓版面調配更有彈性。另外特別想與大家說明,從本期開始「城市專欄」休止了與過往專欄作者的合作,改採每期獨立邀稿撰寫的型態。感謝專欄作者盧駿逸和蔡仁堅老師一年多來,從獨立教育與文史工作者的視角,提供精彩豐富的文章。取消常態性專欄是個困難的決定,但由於雜誌已改為季刊,我們期望透過獨立邀稿,盡可能拓展更多元的內容,讓不同領域的人,都來聊聊自己眼中的新竹。

    為了這一刊,編輯們可是吃足了各種貢丸及貢丸的親戚們,挺著鼓鼓的肚子,努力寫稿。終於有一刊我們能拿著說:「你好,我們是《貢丸湯》雜誌,我們這一刊在介紹貢丸湯喔!」真讓人開心。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