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事與日常,使廟埕平凡得特別,作為眾人之地,歡迎你來鬥鬧熱!
■我們的辦桌時代 小時候對豐盛料理無動於衷,獨鍾甜膩膩的芭樂柳橙汁;香火鼎盛的大拜拜,席開上百桌的盛宴好不熱鬧;白髮如霜時牽起兒女的手,交付給願意陪伴他下半輩子的人……時光一去不復返,人們相聚又分離,辦桌成為難得相聚的機會,留下臺灣人的共同記憶。
賣雜細 在山城小鎮突感口渴嘴饞,城市裡到處都是的便利商店,此時卻在千里之外。萬念俱灰時,才發現眼前有間陳舊雜貨店,多買了金柑仔糖跟彈珠汽水,好似時光與過往疊合,重回刻在心底的那間雜貨店。
林木lîm-bok 在林木面前,人何等渺小,不單因為它們高聳碩大,且每棵樹都從種子起始,經過長年修練,終能練就巍峨的姿態。 千萬年來,臺灣森林遺世而獨立,孕育維持生態的平衡,而在近百年因林業跌宕起伏,這些風雨或人跡,都化作年輪上的微小印記。如今,森林成為療癒身心的景點,當人漫步於林間,在...
占卜,提供來自未來的「資訊」,通曉掌握這些資訊的人,巫覡、薩滿、祭司、靈媒,他們細察物象、推演世事、釋疑解惑,帶給迷途生靈感動、撫慰,許多文學書寫也蘊含著信仰與占卜的描寫,在他們細微靈巧的書寫下,以不同面貌將自己的占卜經驗、信念傳釋而出,撫慰讀者們在大疫憂鬱背後,那些心理學、精神分析等科學所不能觸及...
瘋騎車四個大夢 不曾幾何時,許多車友的夢想是單車環台、三進武嶺,如今,這些都成為日常,車友間的問候語,已經升級為「你挑戰北高、雙塔了嗎?」北高360k、最北富貴角燈塔到最南鵝鑾鼻燈塔的雙塔挑戰距離520k,還有西三塔600K,甚至是瘋狂的四極燈塔挑戰620k!如果這樣還不夠嗆、不夠熱血,今年4天的...
在現當代的科幻文學討論中,仍然有一個「房間裡的大象」被擱置未談: 那就是,什麼是「科學」? 「科學」及與其緊密相關的「科技」,如何演變成為我們當今所熟悉的樣態? 而如此的科學和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觀,乃至於形塑了「科幻」這個文類的技術想像? 科學、科技、科幻三者的交互重疊。
封面故事 ■餃好聚寶 吃餃子是平凡、方便,卻簡單就讓人感到愉悅、飽足的事。可水煮、也可煎炸的中式餃子,溫熱入口與涼食皆宜的古早味臺灣水餃,還有各式異國風土、手藝的餃子,以及更多作為搶眼配角的蛋餃、燕餃等,餃食花樣繁眾,大約沒有菜色能與之比擬。
萬物滋長,充實的過每一天 猶如兔子先蹲才能後跳,悶了三年的2023 已咻咻咻地不見蹤影。在一路追趕進度的日子裡,是否意識到有些改變,突如其來,新的可能正在發酵。有人踏出舒適圈,有了跨界身分;有人嘗試新的合作,開一家夢想中的店。或者開啟一段關係,新的職涯,承擔起責任;或以不同視角,去認識家鄉的森...
九降風,是新竹一帶的氣候現象,牽動著土地的產業、人文,山與海,城與鎮,蘊育著豐沛的文化氣息。 即使在科技城的發展之下,仍有一群人,默默持續堆疊不能被遺忘的歷史痕跡。
鞭炮乍現火光,轉瞬冒出白煙。廣闊的廟埕擠到水洩不通,現場熱度隨著震天鑼鼓衝破最高點。軒社子弟相互拚館較勁,絕對「輸人不輸陣」;氣勢威嚴的大仙尪仔、家將等陣頭陸續出現,護送鑾轎裡的神明。年度廟宇盛事,連外地信眾都願意遠道來朝聖,廟埕是神聖與世俗的交會處,既讓神明風光,也令信眾安定。
當活動結束、遊客離去,廟埕與在地居民關係益發親密——天未亮,廟埕已隨早市的問候及叫賣聲甦醒、鄉親喜歡在榕樹下泡茶聊天、晚上則變成陣頭排練場。更有對廟宇文化有熱忱的人在廟埕開書店、創立地方工作室,成為旅人感受廟埕人情味的基地。
盛事與日常,使廟埕平凡得特別,作為眾人之地,歡迎你來鬥鬧熱!
本期內容
COVER STORY
廟埕的日夜
神聖與世俗的交會處|眾神慶典裡的文化交織
神聖與世俗的交會處|野臺戲的草根文化火種
神聖與世俗的交會處|一村一廟一學堂
神聖與世俗的交會處|香火與市場都是信仰
廟前幹古|少年北管團的嘻哈直播
眾人之地|在廟埕唱歌
眾人之地|廟口的叫賣車
眾人之地|悠閒自得的所在
眾人之地|擲筊借晒穀地
新廟埕使用手冊|文藝基地在廟邊
新廟埕使用手冊|以廟為地方開展
新廟埕使用手冊|來廟埕喝咖啡
■廚房通訊
朝食部|白粥與鹽
魚婦養成筆記|魚界的草間彌生──變身苦
田野保存食|來自部落的酸豆
菜市人生場|屬於地方的湯頭
餐桌通信|南洋消暑涼方
食事旅行家|開菲祖的豆花擔子
南洋庶物學|不是沒苦味,是懂吃苦了
農食部|一條溪魚的誠意
■大地餵養
時與光|幻花奇想
野雜學|山居照明
農婦心底話|誰叫我們是:健忘又可愛的人類
行舟地|達悟載舟地的魔幻時刻:飛魚們還在嗎
雜糧小學堂|夏日消暑良伴──綠豆
小村畫誌|我們客家人
讀者徵文
編輯後記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