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親愛的讀者,也許還有我自己:
在這疫情肆虐期間,不知道你們是以什麼樣的型態度過每一天的呢?首先我想跟你們說聲謝謝,在這個混亂迷離甚至感到寸步難行的時刻裡,你們無論如何願意買一本雜誌然後翻翻它,在我眼裡都是偉人般的存在。
「十年前的女孩未曾想過」 2012 年,12 月21 日據說是馬雅預言中的世界末日,已經是延畢仔的我,因為算錯選修學分,要多上暑修補足,拖到九月才順利拿到畢業證書,一個月後找到第一份雜誌編輯的工作,十月總算可以說是真正出了社會,彼時作為一個社會新鮮人以及從零開始的編輯,已聽聞過《小日子》這本雜...
占卜,提供來自未來的「資訊」,通曉掌握這些資訊的人,巫覡、薩滿、祭司、靈媒,他們細察物象、推演世事、釋疑解惑,帶給迷途生靈感動、撫慰,許多文學書寫也蘊含著信仰與占卜的描寫,在他們細微靈巧的書寫下,以不同面貌將自己的占卜經驗、信念傳釋而出,撫慰讀者們在大疫憂鬱背後,那些心理學、精神分析等科學所不能觸及...
瘋騎車四個大夢 不曾幾何時,許多車友的夢想是單車環台、三進武嶺,如今,這些都成為日常,車友間的問候語,已經升級為「你挑戰北高、雙塔了嗎?」北高360k、最北富貴角燈塔到最南鵝鑾鼻燈塔的雙塔挑戰距離520k,還有西三塔600K,甚至是瘋狂的四極燈塔挑戰620k!如果這樣還不夠嗆、不夠熱血,今年4天的...
在現當代的科幻文學討論中,仍然有一個「房間裡的大象」被擱置未談: 那就是,什麼是「科學」? 「科學」及與其緊密相關的「科技」,如何演變成為我們當今所熟悉的樣態? 而如此的科學和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觀,乃至於形塑了「科幻」這個文類的技術想像? 科學、科技、科幻三者的交互重疊。
封面故事 ■餃好聚寶 吃餃子是平凡、方便,卻簡單就讓人感到愉悅、飽足的事。可水煮、也可煎炸的中式餃子,溫熱入口與涼食皆宜的古早味臺灣水餃,還有各式異國風土、手藝的餃子,以及更多作為搶眼配角的蛋餃、燕餃等,餃食花樣繁眾,大約沒有菜色能與之比擬。
萬物滋長,充實的過每一天 猶如兔子先蹲才能後跳,悶了三年的2023 已咻咻咻地不見蹤影。在一路追趕進度的日子裡,是否意識到有些改變,突如其來,新的可能正在發酵。有人踏出舒適圈,有了跨界身分;有人嘗試新的合作,開一家夢想中的店。或者開啟一段關係,新的職涯,承擔起責任;或以不同視角,去認識家鄉的森...
九降風,是新竹一帶的氣候現象,牽動著土地的產業、人文,山與海,城與鎮,蘊育著豐沛的文化氣息。 即使在科技城的發展之下,仍有一群人,默默持續堆疊不能被遺忘的歷史痕跡。
致親愛的讀者,也許還有我自己:
在這疫情肆虐期間,不知道你們是以什麼樣的型態度過每一天的呢?首先我想跟你們說聲謝謝,在這個混亂迷離甚至感到寸步難行的時刻裡,你們無論如何願意買一本雜誌然後翻翻它,在我眼裡都是偉人般的存在。
我剛才洗了手,頻繁洗手造成的乾裂讓我擦了護手霜,旁邊備好可以說是近期精神食糧,不健康但令人快樂的奶精奶茶,現在坐下謹慎且全神貫注地打著這篇要敬獻給你們的編者言。我非常非常喜歡寫信,因是那種不善表達情感的人,與其透過話語,更傾向於把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咀嚼過後慢慢消化,再轉譯成文字。所以我總是寫信,生日、紀念日、母親節(這是被強迫的)、聖誕節、賀年、旅行、道別、剛在一起、久沒聯絡,無法好好說明的糊成一團的情感,當開始動筆時就逐漸有了形狀,寫信,是我與這個世界、那些重要的人,更明確且深刻的繫絆。
但說來慚愧,在這段時間,我一封信也沒寫下,各種不得已的煩惱與壓力,讓我不再聽音樂、寫字,甚至不像過去每個晚上在房間裡點上珍藏的線香。我對什麼都失了興趣,不過,就是在這樣的時候,反而很想收到別人的來信,不管是流水帳地記錄都在做什麼、抄些迷戀的詩句或歌詞,還是鼓勵著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文字。把自己的心滯留在孤島上,渴望起了來自他人的消息。
所以我們邀請了五位寫信人,寫給世界給愛人給孩子給朋友及自己,歌手洪安妮與最近靜下來的世界通訊,意識到不必把自己逼到絕境慢一點過也沒關係;編輯zz 對伴侶叮咚告白,經歷結婚生子與一起在家工作反而更加知道愛是真實面對彼此;作家、上班族兼羅比總裁的媽媽葉揚,告訴兒子未來可能會有不如意的時候,記得當作這只是有時會發作流出來的過敏鼻涕。(難怪我最近一直過敏)
詩人、催眠療癒師任明信則想對那些渴望被修復的人們說,去認識自己然後發現自身裡邊的無限,了解到生命寬闊的可能,找到真正適合你的生活。作家顏訥則在居家期間意識到自己「其實是神經質控制狂!」但混戰一番後,依然找到與內心分裂自我和解的祕方── 動手做外婆黑糖客家發糕。
想把這些字句交給你們,也希望能讓你們在這樣的時光裡,會因此生起想提筆把部分的自己託付給別人的念頭,並且互相交換彼此的關心、在意與掛念。無論是每天密集相處的人、許久沒見上的人、又或者是很久沒探進內心裡照顧的自己,也許有那麼一個人,正在等待你的隻字片語。
小日子行事曆
一件事
最難抵達的地方 過最屬於自己的鬆軟時光
當浪潮退去 通往神明居所的白色大門
臺灣海龜戶口名簿 每隻都有自己的名字
媽媽日常擠出片刻 深夜的自癒時間
女漢子的失敗料理課 修習做菜與身心
插畫家創作日記
Johnnp:讓畫作裡的人代替我說說話
專欄
馬世芳:嗨,十年後的我
陳雪:音樂的救贖
林婉瑜:寫一封信給 puppy love
聊聊天
江佩津 ╳ 廖瞇:獻給家人的書寫 是為了繼續前行的接近與告解
封面故事 I Wrote You a Letter
Part 1 致 ______,最近你都好嗎?
世界回到了慢的樣子 原來我從來不用追著什麼跑
縱然生活瑣碎 愛是在每個相像的日子也不會厭倦
那些委屈都是人生的鼻涕 原因不明
在這充滿雜訊的宇宙 記得你是自由與無限的
獨處時依賴著自我獎賞 連自作自受都變一種昇華
Part 2 如果可以,我也想收到你的回信
棉花糖:聖哲 ╳ 小球的八年重逢與疫情暫別
Part 3 生活中的碎片,都在紙裡成為真實
SP 1 一切的終結或日常的每天,我都想寫給你
SP 2 告白與心事,給自己的寫字練習
工作室日常
蛋君:不受任何框架與媒材局限的造物之地
市場旁的編輯事
劉亞涵:女子宿舍的日常對話(居家防疫篇)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