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顯示有看頭
掌握AIoT浪潮下的嵌入式設計新思維 人工智慧(AI)浪潮席捲科技產業,各種嵌入式裝置如監控攝影機、零售系統、消費性電子產品等,紛紛從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的概念出發,為設備添加AI功能,使設備具有根據現場狀況快速反應的能力。而隨著各種框架(Framework)、開發工具的支援逐...
5G毫米波燃戰火 5G結合毫米波的潛力,已悄然帶動晶片、終端、基礎建設與電信營運商的布局,不僅2020年底iPhone 12即支援Sub-6GHz和毫米波的通訊,同時電信營運商更是推出優惠的補貼方案,企圖帶動新舊用戶加速採用5G網路。
加速頻譜配置/前端模組開發 5G毫米波通訊發展穩紮穩打 2020年是5G建設的大年。5G的到來,讓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公司開始在毫米波領域發力。目前,日本、韓國、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已率先完成5G毫米波頻譜劃分,並部分開始商用,重點為高價值區域提供高性能大容量5G服務。近日,美國還完成了至今最大的一筆毫...
功率密度優勢顯著 GaN HEMT挺進大功率市場 相較於矽材料,以GaN材料實作功率元件,可以明顯拉高切換速度,從而讓電源設計者在電源設備中採用更小的電容、磁性元件,獲得提高功率密度,降低損耗的效益。然而,天底下很少有毫無缺點的選擇,作為功率應用領域的新興材料,GaN的可靠度與安全性,終究還是未經...
3GPP R16承先啟後 IIoT擁抱5G解封智慧製造力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研究指出,2023年全球5G智慧製造的應用服務市場初步可達到2.52億美元,而隨著5G技術的成熟,預期在2026年全球5G智慧製造應用服務市場規模高達400億美元。針對工業物聯網應用,標準制定組織3GPP在...
透視元宇宙 Facebook改名為Meta,引發元宇宙(Metaverse)的熱潮,也讓AR、VR頭戴式裝置再度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在光學設計的進步下,最新推出的頭戴裝置,在尺寸跟重量上明顯有所改善,對消費者而言也更具吸引力。但新的光學元件目前在設計跟量產上還是有些瓶頸存在,必須設法克服。此外,要...
封面故事
新興顯示有看頭
蘋果(Apple)發表採用MiniLED的iPad Pro,為MiniLED的商品化帶來曙光,也大幅增加廠商投入新興顯示器的開發意願。同時疫情帶動消費電子的銷量,品牌商因此加緊腳步更新顯示規格,期望促進買氣。然而疫情下的MicroLED,則受到外在環境波動衝擊,使得廠商的研發腳步放緩,商品化時程顯得較為遙遠。
MicroLED邁向商品化最大的困境,仍在於技術瓶頸與高昂的成本,使得應用難以普及。技術方面,製造商盡可能提升晶片良率及縮短生產時間,期望能確保產品品質並降低生產成本。另外,規模化也是加速MicroLED降低成本及邁向普及的途徑,因此在大量應用顯示器的資訊時代,MicroLED可以從多元的應用市場中,找到尚未開發的顯示藍海,藉由發揮獨到優勢,創造規模經濟。
雜誌目錄
*主題探索
疫情加快商品化腳步 MiniLED應用開枝散葉
開拓顯示應用新藍海 MicroLED大膽突圍
搜索低成本/高效益解方 MicroLED技術瓶頸打通關
滿足高畫質需求 64掃LED顯示器驅動晶片給力
全彩顯示擴大應用商機 電子紙進軍零售賣場貨架
*技術解密
運算資源使用/分配慎行 雲端EDA縮短晶片上市時程
兼顧高效能/彈性/低成本 雲端EDA推動半導體創新
改善使用者體驗 主動能量監測延長供電時間
慎防工業系統中斷 固態硬碟備份/還原神救援
高效能運算廢熱處理費思量 液冷式散熱力助資料中心PUE
先進封裝亟需大尺寸曝光能力 無光罩微影出手解難題
微控制器驅動無線模組 氣味信差昇華網路通訊體驗
車用元件驗證不馬虎 板階可靠度測試品質把關不漏接
滿足垂直產業特殊任務需求 AI Edge彈性成就關鍵應用
*市場透視
5G/電動車都少不了它 化合物半導體成熱門關鍵字
讓機器長智慧 AI/感測器結合將成大勢所趨
電源/短路保護/預測維護不可少 馬達驅動效率一飛沖天
終端/應用擴大滲透率 Wi-Fi 6/5G攜手帶動產業前行
虛擬賞屋/AI估價大行其道 房地產業加速擁抱數位科技
*菁英開講
專訪賽靈思人工智慧與軟體業務市場總監羅霖 擴大開發者族群將成策略重心
專訪Maxim工業與醫療健康事業部總經理Andrew Baker 生命體徵類比前端搶占健康商機
專訪Arm車用與物聯網事業部資深總監鄧志偉 車輛電氣化帶動軟體定義平台竄起
※新電子科技雜誌簡介
新電子科技雜誌於1986年創刊,以台灣資訊電子上下游產業的訊息橋樑自居,提供國際與國內電子產業重點資訊,以利產業界人士掌握自有競爭力。雜誌內容徹底執行各專欄內容品質,透過讀者回函瞭解讀者意見,調整方向以專業豐富的內容建立特色;定期舉辦研討會、座談會、透過產業廠商的參與度,樹立專業形象;透過網際網路豐富資訊的提供,資訊擴及華人世界。
更多資訊請參考:http://www.mem.com.tw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