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新聞 No.203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當代藝術新聞 No.203

12月號/2021第203期

CANS ASIA ART NEWS No.203 : 12/2021 No.203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27.6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頁數: 118
紙本書定價:NT$ 280
電子書售價:NT$ 266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2021年12月號 期數: No.203

016 開卷
起點,無法看到高點;
只有轉折點,才能眺望到高點

018 太乃藝術產經學
M+將開啟華人及亞洲觀點的藝術全球化新時代

020 當代藝術推手
謝文侃 Kyle:
從台南長出來,最Chill的—森山市集

022 國際藝訊
紐約貝浩登 ob 個展【Your, My, Story】

024 封面故事
【境.界—許雨仁筆耕集】 許雨仁的「膠.彩」新作

034 專訪
邁克爾·芬尼利 Michael Findlay :看盡市場的興衰躍動,回歸藝術帶來的本質

044 展覽
ACHI inspired by Each Modern
開幕首展【陳庭詩作品展】

046 展覽
台南耘非凡美術館
魚刺客【每個人都是一座島】 談魚刺客洪政任、楊順發與盧昱瑞的影像創作

048 乃銘看展覽
20年陌上花開 一如明月都在「月臨畫廊」

050 乃銘會客室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處長 吳明榮
屏東文化新未來,舊菸廠將化身為博物館群

056 專輯—陳可 Chen Ke
專訪:收藏家 李蘇橋、星空間 房方、貝浩登 朱瑜、佳士得 林家如、永樂拍賣 李小雯
陳可作品歷年拍賣成交 TOP 30

088 展覽
【書形物語】陳松長、朱永靈書法藝術雙個展

092 藝術現場
台北雙年展首創國際藝術先例
2020年北雙「精華版」,成功輸出法國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

2021.12 NO.149

Chill
封面藝術家
陳思穎
Chen Szuying

097 展覽
也趣藝廊
土屋仁應個展【森之神話】

106 新世代收藏家
Ferdie Chen:藝術讓我生活更豐富
收藏像是打開我的人生道路

110 展覽
宜蘭美術館
【未竟之旅—林瑞珍與他的朋友們】

111 南部現場
臺南市美術館
廖修平:跨越疆界的最前線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99

    2024 TW.WA 威士忌大賞 年度Top 10威士忌&金銀銅獎酒款揭曉!

  • 電子書: NT$ 380

    VR快打30週年 VR快打開發秘辛

  • 電子書: NT$ 85

    精選內容: .封面故事:楊祐寧 & Melinda – 我的我們 .腕錶新趨勢:龍年節慶限定腕錶 .美妝特輯:香奈兒美妝的未來 .美妝趨勢:森林浴 .美妝趨勢:香水是門生意 .生活風格:文華東方 – 原味的意義 .珠寶特輯:經典日常 .時尚新貌:全新BURBERRY .時尚觀察家:...

  • 電子書: NT$ 140

    占卜,提供來自未來的「資訊」,通曉掌握這些資訊的人,巫覡、薩滿、祭司、靈媒,他們細察物象、推演世事、釋疑解惑,帶給迷途生靈感動、撫慰,許多文學書寫也蘊含著信仰與占卜的描寫,在他們細微靈巧的書寫下,以不同面貌將自己的占卜經驗、信念傳釋而出,撫慰讀者們在大疫憂鬱背後,那些心理學、精神分析等科學所不能觸及...

  • 電子書: NT$ 0

    《運動筆記》已經陪伴跑者走過十週年,我們一直以來的理念是讓台灣跑友成為全世界最幸福的跑友。這次的首刊對於運動筆記還有跑友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期,因此我們特別邀請到田徑選手,同時也是大家非常喜愛的跑步女神-雷理莎來擔任封面人物,將帶大家深入了解理莎的故事,除了場上的她,也會帶大家認識私底下的理莎。期...

  • 電子書: NT$ 99

    本次 idSHOW 十二月主題「質設計.好生活」,以不同層面的角度,告訴大家居住空間所具有的氛圍情境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而家的舒適度與美感更會反應在每個人言行上,此次主題從起居日常開始為基礎,建構每一天的好感生活為初衷,帶領讀者透過相關設計、方法打造好感生活提案。從居家的材質、色調、燈光、植物、軟裝、...

  • 電子書: NT$ 88

    她的名字對台灣或許陌生,但Alexandra Daddario的笑臉絕對烙印在我們的腦海中。她曾是《波西傑克森》、《加州大地震》、《海灘救護隊》裡的性感寶貝,也是好萊塢戀愛喜劇的一姊,面對日日有人被淘汰的好萊塢,她說努力工作、熱愛工作是唯一正解。拍攝封面當日,她其實發燒感冒,但仍敬業無比,我想,她已...

  • 電子書: NT$ 140

    在現當代的科幻文學討論中,仍然有一個「房間裡的大象」被擱置未談: 那就是,什麼是「科學」? 「科學」及與其緊密相關的「科技」,如何演變成為我們當今所熟悉的樣態? 而如此的科學和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觀,乃至於形塑了「科幻」這個文類的技術想像? 科學、科技、科幻三者的交互重疊。

  • 電子書: NT$ 69

    這些名牌包品牌每推必中!LV、Dior、CELINE、LOEWE新包收藏雋永無悔,犒賞就從這幾款挑!

  • 電子書: NT$ 99

    龍年限定酒 該從何下手? 2024年新春投資策略&酒禮選購指南

  • 電子書: NT$ 90

    陳意涵,人生無須導航 帶著行囊一路向前,駛向人生的目的地,儘管旅程中的風景也曾高潮迭起;對於現在的陳意涵來說,無須精密的導航,無欲則剛是眼前最好的方向。

  • 電子書: NT$ 99

    瘋騎車四個大夢 不曾幾何時,許多車友的夢想是單車環台、三進武嶺,如今,這些都成為日常,車友間的問候語,已經升級為「你挑戰北高、雙塔了嗎?」北高360k、最北富貴角燈塔到最南鵝鑾鼻燈塔的雙塔挑戰距離520k,還有西三塔600K,甚至是瘋狂的四極燈塔挑戰620k!如果這樣還不夠嗆、不夠熱血,今年4天的...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主題:男女大不同? ------ 男生比較勇敢,女生愛玩洋娃娃?或許你身邊就有人不是這樣。許多男生女生的區別就像是「框框」,反而模糊每個人獨特的部分。要如何鬆動?不妨跟著小典藏,從身體,到角色扮演、職業等,一起來發問和討論,男生女生是不是有那麼不同?

  • 電子書: NT$ 0

    介紹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政策發展動態,發展歷程,及臺灣山林現況報導。

  • 詳細資訊

    起點,無法看到高點 只有轉折點,才能眺望到高點

    當習慣了日常之後,我們總會推拒某一些改變,深怕沒有信心的改變,會將已經養成的舒適給破壞,甚至一點也沒有把握改變是否會帶來若干的勝算。

    問題是,我們似乎也忽略了一件事;當你站在起點的時候,往往只有對未知的幻想;卻不見得能看到未來的高點。人會看到高點;其實是因為我們面臨轉折/轉彎的時候。因為,只有站在轉折點,由於視野與心境有了寬度與容度,才會有個視點讓我們眺望遠處的高點在哪?才能真切去惦惦往前衝刺的能量。

    截稿前夕,卓納畫廊宣布新的人事布局:從富藝斯離開的佟立華正式加入香港空間擔任總監,將與資深總監許宇攜手合作再創新高峰。另外,以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為立基訴求的香港M+正式開館,於11月12日展開試營運,這是亞洲第一座博物館首度從文化的觀點來面對當代課題,不再侷限只是個視覺藝術生態為主導的美術館。臺灣國藝會啟動一項「未來行動專案」,將歷年累積餘絀轉為特別公積金三億元台幣;拿來作專款專用,鼓勵藝文團體或個人投入好的未來規劃案來提出經費申請,確實做到勇於築夢、築好夢、實踐美夢。再者,歷年11月上海藝術盛事-021與西岸藝術博覽會,今年再度驅走疫情的沉重漫壓,又一次為藝術市場交易帶來最熱烈的掌聲。

    藝術市場自新冠疫情囂張蔓延也都有2年,市場眾多行為逐漸走回常規,人也慢慢又回到藝術發生的地方。雖然,群眾以實際參與證驗對藝術活動的支持,可我總覺得;整體的藝術生態變得都像是在送進微波爐加工的食物,快速、即時、方便;卻少了食物的品味。太多的藝術產品,加速演化交易額度的量體;卻喪失了藝術本質的純粹。因為嚴苛的隔離政策要求,區域自治;成為疫情發生以來城市自閉、國土封閉的常態。儘管國際品牌的當代藝術家作品,依舊是眾多藝術好事者熱於跨境追逐的寶石,但區域自體經濟的強烈性,卻也塑造藝術市場慢慢發展所謂區域小農經濟規格。也就是;自己本地的藝術家只能在自己地區發展,過去跨足結盟的藝術規模已經徹底退出產業競逐行為。北京、上海、台北、日本、首爾,亞洲藝術市場已經很少見到昔日跑碼頭的畫廊、沒見著混打的多元藝術區域整合概念,藝術家與畫廊,似乎都開始朝向小農經濟的小耕經營。

    疫情讓自私成為合理化,疫情也讓藝術少了溫度,我們都在壓縮的視訊屏幕上;自以為是的煎煮著全球化情懷,殊不知藝術市場的封閉會導致多大的產業競爭力衰敗,再好的藝術家又能忍耐幾季的孤芳自賞呢!

    12月的月刊,扣接了幾個關於「在轉折點才能看到高點」的原則,推薦給您:封面故事-許雨仁的創作,那是以東方媒材畫在塑片材質上的新表現。紐約百年畫廊Acquavella Galleries的經理Michael Findlay在接受《當代藝術新聞》專訪提到,藝術品當然會提高個人財產上的價值,但也會有貶值,只有當藝術成為生命的一部分,才能恢復藝術最根本價值的全部力量。《乃銘會客室》來到臺灣屏東,首度於藝術媒體揭露屏東將如何運用廢棄菸廠蛻變成為博物館園區的計劃。陳可多達32頁大專輯、NEW ART改版成為Chill;主力將瞄準85-90後藝術世代…。

    2021年《當代藝術新聞》跨過200期基礎門檻,也看到在疫情依舊吃緊,藝術產業如何比勤奮又更努力地自強…。
    讓我們相約,2022新年見。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