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號 期數: No.207
018 開卷
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
020 太乃藝術產經學
不想改變 緣份就盡了
022 當代藝術推手
台灣花磚博物館 徐嘉彬James Hsu:
與台灣花磚的這場戀愛…
024 封面故事
亞歷山大.迪克與一個紀元的開始
Alexander Dik and the Beginning of an Epoch
032 拍賣焦點
香港蘇富比現代藝術拍賣
聚獻東、西方現代及戰後頂尖傑作
038 專訪
永樂文化董事總經理 彭兆君
拍賣行業的變革 從管理進階開始
044 收藏家
楊岸 收藏即自我實現
藝術也許沒變,變的是面對藝術時的心境
050 藝術現場
3/19-7/31/2022 臺北市立美術館
【掘光而行:洪瑞麟】
策展人推薦必賞亮點作品
052 藝術現場
3/19-6/26/2022 嘉義市立美術館
【人‧間-陳澄波與畫都】
館長推薦必賞亮點作品
054 巴黎線上
洛杉磯藝術家 查爾斯.雷 Charles Ray
首次亮相巴黎
五十年藝術生涯,不斷開拓雕塑新領域
056 專輯 - 陳逸飛 Chen Yifei
專訪 蘇富比亞洲區現代藝術部主管 郭東杰:
陳逸飛鉅作〈夜宴〉今春驚豔亮相香港蘇富比
陳逸飛作品歷年拍賣成交 TOP 30
2021.04 NO.151
Chill
封面藝術家
魯志楷
Lu Chih Kai
084 新世代收藏家
TAO ART 創辦人 陳薇捷 Vicky Chen:
收藏不只是購買一件藝術品
而是一段旅程
088 藝術博覽會
ART SOLO 2022
藝之獨秀藝術博覽會重磅回歸
精選內容: .封面故事:楊祐寧 & Melinda – 我的我們 .腕錶新趨勢:龍年節慶限定腕錶 .美妝特輯:香奈兒美妝的未來 .美妝趨勢:森林浴 .美妝趨勢:香水是門生意 .生活風格:文華東方 – 原味的意義 .珠寶特輯:經典日常 .時尚新貌:全新BURBERRY .時尚觀察家:...
占卜,提供來自未來的「資訊」,通曉掌握這些資訊的人,巫覡、薩滿、祭司、靈媒,他們細察物象、推演世事、釋疑解惑,帶給迷途生靈感動、撫慰,許多文學書寫也蘊含著信仰與占卜的描寫,在他們細微靈巧的書寫下,以不同面貌將自己的占卜經驗、信念傳釋而出,撫慰讀者們在大疫憂鬱背後,那些心理學、精神分析等科學所不能觸及...
本次 idSHOW 十二月主題「質設計.好生活」,以不同層面的角度,告訴大家居住空間所具有的氛圍情境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而家的舒適度與美感更會反應在每個人言行上,此次主題從起居日常開始為基礎,建構每一天的好感生活為初衷,帶領讀者透過相關設計、方法打造好感生活提案。從居家的材質、色調、燈光、植物、軟裝、...
她的名字對台灣或許陌生,但Alexandra Daddario的笑臉絕對烙印在我們的腦海中。她曾是《波西傑克森》、《加州大地震》、《海灘救護隊》裡的性感寶貝,也是好萊塢戀愛喜劇的一姊,面對日日有人被淘汰的好萊塢,她說努力工作、熱愛工作是唯一正解。拍攝封面當日,她其實發燒感冒,但仍敬業無比,我想,她已...
在現當代的科幻文學討論中,仍然有一個「房間裡的大象」被擱置未談: 那就是,什麼是「科學」? 「科學」及與其緊密相關的「科技」,如何演變成為我們當今所熟悉的樣態? 而如此的科學和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觀,乃至於形塑了「科幻」這個文類的技術想像? 科學、科技、科幻三者的交互重疊。
陳意涵,人生無須導航 帶著行囊一路向前,駛向人生的目的地,儘管旅程中的風景也曾高潮迭起;對於現在的陳意涵來說,無須精密的導航,無欲則剛是眼前最好的方向。
瘋騎車四個大夢 不曾幾何時,許多車友的夢想是單車環台、三進武嶺,如今,這些都成為日常,車友間的問候語,已經升級為「你挑戰北高、雙塔了嗎?」北高360k、最北富貴角燈塔到最南鵝鑾鼻燈塔的雙塔挑戰距離520k,還有西三塔600K,甚至是瘋狂的四極燈塔挑戰620k!如果這樣還不夠嗆、不夠熱血,今年4天的...
本期主題:男女大不同? ------ 男生比較勇敢,女生愛玩洋娃娃?或許你身邊就有人不是這樣。許多男生女生的區別就像是「框框」,反而模糊每個人獨特的部分。要如何鬆動?不妨跟著小典藏,從身體,到角色扮演、職業等,一起來發問和討論,男生女生是不是有那麼不同?
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
這年,到底怎麼了?
2022年才進入四月,可這短短三個月間,戰爭、地震;難以受管教的疫情,幾乎全讓生活屢屢出魂。這些活脫脫應該是災難電影的元素,卻磊磊實實地被放到現境來磨人,令人費解的是這劇本何以要如此編寫呢?情境造弄使得人若天地蒼狗,教這世界給催逼得只能惶惶奔竄,失衡的身心也就更擾人。
三月,最令人感傷的消息,莫過於余德耀先生的離世。疫情發生的這二年,最害怕想念;尤其是想念人。因為,一想;就會想出個缺口。那種無法像過往,假若想念誰;總可以立即想方設法見那個人。這份之前輕而易舉理所當然的圓滿,一旦成了如同遠在遠風的風;且比遠方更遠的時候,恐怕就令人更揪心。病痛攔住了余先生對藝術的夢想,自從有了病痛;也讓你我只能遙遙惦念著他。此刻儘管病痛擊垮了他,但由他創設的余德耀美術館,則可成為一畝夢田,延續他通過藝術與多人分享喜樂收穫的心念。
四月,許許多多的藝術活動都已經排好隊等待入場。春季各節的藝術拍賣,受制於不同城市疫情的影響,日程都有可能採取些微波動,關心春拍的人,可得留意一下場序。這期的拍賣焦點,我們仍舊持續介紹蘇富比香港春拍內容。封面故事是來自於Pashmin Art Consortia的年度藝術家Alexander Dik。《拍賣年鑑》資料庫每個月工程繁複煞費心血策劃的亞洲當代藝術名家專輯,這次要隆重介紹華人藝術圈絕對經典的藝術家陳逸飛。藝術市場菁英人物專訪是北京永樂文化董事總經理彭兆君。收藏家欄目是不輕易受訪的中壯派型男藏家楊岸。年輕收藏家是目前在臺灣新生代畫廊圈已建立好口碑的TAO ART創辦人陳薇捷。Chill人物是2022年南藝獎得主之一魯志楷。藝術現場分別有二個主場:臺北市立美術館的【掘光而行:洪瑞麟】與嘉義市立美術館【人‧間-陳澄波與畫都】。特別的是,當代藝術推手欄目首度介紹這位本身是竹科工程師,卻願意耗費20多年時間從已拆除、即將拆除的古舊建築搶救臺灣花磚,且潛心研究建立資料庫、推展花磚文化的花磚博物館館長徐嘉彬。
藝術,最可貴的之處是在於,得以在不同時代由不同的人演繹成不同樣貌、由不同的人交談與留下紀錄。這二年多來,全球的藝術生態默默歸納到二個節點上:以女性為核心宗旨的藝術展覽與研究、二則是回歸到對於已進入美術史的經典藝術家作品重新整理。當我們一方面不斷進逼染指各自表述的NFT、元宇宙的同時,卻另一方面始終不肯輕易把雙腳從經典傳統借鏡位置上移開。藝術生態,好生矛盾;卻又各自丰采。在這個圈子久了,覺得自己就像是遙控器,握在手中可肆意轉台。我在前輩藝術家作品面前,讀到虔靜、真心與用心,能力固然能決定一個人路能走多快,但人格才是能決定你能走多遠!在年輕藝術家展覽場子,我則常常被他(她)們的作品逗得笑到不支。但不管藝術的表現如何,我總還是感覺這個社會對藝術的態度與厚度,並沒有因為活動量的恢復、增加、多元,進而改變或涵養出好的「閱讀姿態」。我們學會對藝術的市儈,習慣每到一個展場積極曬自拍獻人際窮淫小確幸,卻不一定安靜下來欣賞作品與留意主辦單位的用心。膚淺的社群文化,成為左右展覽PC(People Counter)值的風向。藝術活動愈多,但文化的深度也讓我覺得好像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