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 09月號/2022 第340期
0 則劃線

數位時代 09月號/2022 第340期

13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2/08/30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7.3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頁數: 100
紙本書定價:NT$ 150
電子書定價:NT$ 150
電子書售價:NT$ 135
暢讀包
人氣暢讀
可購買品項 原價 售價
電子書 NT$150 NT$135
數位時代(6期) NT$999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成功訂閱後,將由下一期新刊開始派送。訂閱不與站上其他優惠併用。

購買領書額度

日企拚創新轉型、釋出市場與技術,
成台灣轉骨最好時機
勇闖新日本

充滿「台味」的力量正在日本蓄勢待發,新創公司圍繞著東京,在港區、中央區、澀谷區插旗,企業則追求與日本有更深度的合作,甚至是併購,日本的開放與創新,給了台灣什麼機會?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135

    一次讀懂Web3新浪潮 這是近20年來,網路最大的一次變革,Web3究竟是炒作、泡沫,還是不能錯過的趨勢?《數位時代》帶你走進Web3世界,抽絲剝繭,一次讀懂。

  • 電子書: NT$ 135

    深度解析混血式零售 疫情觸發的新消費習慣,如同地殼變動讓通路版圖大挪移。 對於量販、百貨、超商、超市4大綜合商品零售業種來說,顧好既有疆土已不夠,他們紛紛將觸角向外延伸。過去一年,由台灣產業5個重要新聞現場可以看出,一齣混血式零售誕生的故事正在上演。

  • 電子書: NT$ 135

    加入生成式AI革命 一次搞懂ChatGPT狂潮 {革命、顛覆、破壞和戰爭,是網路誕生之初最常用來描述改變的詞彙。現在,這些詞彙原封不動地被搬來形容AI的衝擊。只是這一次的AI,不再是學術大神、科技巨擘和科幻小說家所屬——由ChatGPT揚起全球人類注意的生成式AI(Generative AI...

  • 電子書: NT$ 135

    企業積極減碳,將帶動1.3兆美元經濟成長 ​一次看懂低碳轉型怎麼做? 減碳不再是有做就好的加分題,如今已是企業經營的標配。 台灣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正式公布後,企業推動營運低碳轉型有更明確的方向。 根據勤業眾信報告指出,台灣若積極減碳,未來50年內將帶動1.3兆美元經濟成長。在邁向永續脫...

  • 電子書: NT$ 135

    完美風暴後的大贏家 【獨家調查-高價值企業100強】 台灣15個產業、1,132家上市櫃企業競爭力大盤點 電子業11年來最好,未來萬里無雲? 走向解封時代,航海王還能旺下去?

  • 電子書: NT$ 135

    台灣新創最關鍵10年 91APP、Appier、Gogoro開啟台灣新創從0到1的大門,讓人更關注後來的接棒者,如何跟台灣新創生態系,走過從1到10,甚至1到100的旅程。

  • 電子書: NT$ 135

    深度解讀元宇宙 連結了現實與虛擬的「元宇宙」,成熟落地的期限未定,卻已引發無窮無盡的想像,吸引科技巨頭爭相布局。一次讀懂元宇宙的前世、現在與未來,加入宇宙拓荒者行列。

  • 電子書: NT$ 135

    100科技微趨勢 預見2025年5大浪潮 放眼未來3年,還會有哪些新科技應用?《數位時代》彙整出100個關鍵科技趨勢發展,帶領讀者洞燭機先。

  • 電子書: NT$ 120

    無程式碼時代來了! 當寫程式的門檻降低、可選擇的數位工具變多,不管大企業或小公司,還是工程師或一般工作者,都將受到「無程式碼時代」的衝擊。而你,做好準備了嗎?

  • 電子書: NT$ 135

    半導體搶人大作戰 隨著5G、物聯網和電動車的發展,台灣的人才市場卻嚴重供需失衡,引爆搶人大戰,企業著急,政府、學界也紛紛出手。本期分析台灣半導體缺工該怎麼解?

  • 電子書: NT$ 120

    區塊鏈上的金融新世界 無論是資產買賣或金融交易,透過區塊鏈施展的魔法走向虛擬化,實體與虛擬世界的界線逐漸融合,一個全新的世界,儼然成形。

  • 電子書: NT$ 135

    電動車、綠能、5G掀熱潮,半導體全布局的關鍵拼圖 白話解析 第3類半導體 全球節能減碳大趨勢引爆電動車、綠能產業發展,只占全球半導體不到1%產值的第3類半導體,憑什麼吸引各國目光?蘋果、特斯拉、台積電、鴻海等科技巨頭,為何爭先恐後投入?被掐住原料命脈的台灣,如何在矽製程領跑的地位中保持領先?...

  • 電子書: NT$ 135

    平價電動車全球卡位戰 2022年,全球電動車的新車銷售市占突破10%門檻,宣告進入爆發性成長階段。特斯拉不再獨領風騷,各式電動車款傾巢而出,一場全球卡位戰正激烈進行中。

  • 電子書: NT$ 120

    快商務開戰! 打開手機、點選App,你今天的晚餐、周末準備下廚的食材,甚至是突然需要一條USB傳輸線,都能在1小時內送到家門口...你是否已經習慣這樣的生活?

  • 電子書: NT$ 120

    -最強醫療結合ICT實力,打造護國群山- 台灣生技新版圖 市場、資金、政策到位,深度解析4大潛力領域

  • 電子書: NT$ 99

    一杯咖啡背後的數位大戰 小七、全家股價出現黃金交叉! 全家找破口〉一款App+寄杯痛點,把一半台灣人變會員 統一超追擊〉店員新任務變拉會員,1年衝上850萬人 看似沒機會的地方,越能出其不意一擊! 從亞馬遜到全家,都靠「飛輪效應」超車

  • 電子書: NT$ 99

    台灣好物不怕疫情 征戰全世界 邊境突圍 觀光客不來?當天現做直送海外,佳德鳳梨酥賣進13國 從零拚外銷?用AI找小網紅吸粉,森田面膜收服大馬華人 實體展取消?15人美甲廠B2B直播,1個月電商業績多4倍 後疫情新戰法》他們靠電商軍火庫助攻,闖出3位數逆勢成長

  • 詳細資訊

    日企拚創新轉型、釋出市場與技術,
    成台灣轉骨最好時機
    勇闖新日本

    充滿「台味」的力量正在日本蓄勢待發,新創公司圍繞著東京,在港區、中央區、澀谷區插旗,企業則追求與日本有更深度的合作,甚至是併購,日本的開放與創新,給了台灣什麼機會?


    【編者的話】

    日本創新的兩難與台灣機會

    一九八六年,時任英特爾(Intel)營運長的葛洛夫(Andy Grove),在某天走進執行長摩爾(Gordon Moore)的辦公室,討論困擾公司已久的問題。當時記憶體事業占英特爾營收過半,卻也是造成連年虧損的主因,而微處理器的占比雖不高,但成長性和獲利都看好。

    「如果新的董事會組成,你覺得會做什麼決定?」葛洛夫問摩爾。「開除我們兩人,然後砍掉記憶體,全力發展微處理器。」摩爾回答。葛洛夫提議,既然如此,乾脆兩人離開辦公室出去繞一圈,假裝被開除,等回到辦公室就做該做的事:砍掉記憶體,全力發展微處理器。這也奠定日後英特爾在CPU的霸業。

    當時造成英特爾和美國記憶體同業夢魘的,是來自日本的NEC(日本電氣)、日立(Hitachi)、三菱(Mitsubishi)、富士通(Fujitsu)和東芝(Toshiba)等,在1980年代實現技術上的後發先至,在成本大幅領先。但這段榮景並不長,只維持到1990年代初期。

    1985年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導致日圓在其後幾年大幅升值,這一方面加大日本企業的海外購買力,方便收購國外固定資產和公司,另一方面降低日本產品出口的競爭力,包含半導體和資通訊產品在內,從頂峰轉為30年的下坡路,之後被韓國和台灣超車。日圓升值不是日本產品失去競爭力的唯一原因,還有創新模式。1992年開始,日圓步入漫長的貶值過程,但日本製晶片和電腦的市占率仍一路下滑。

    個人電腦從1981年IBM推出第一台開始,就走開放創新和水平分工的路,與先前的大電腦從處理器、記憶體、作業系統到應用軟體等,都由一家公司完成的垂直整合內部創新不同,而垂直整合是日本企業習慣且擅長的模式。晶片業從1990年代開始,也大規模走向水平分工,特別是設計和製造分工,又給日本企業一道解不了的難題。日本曾經有很棒的電子產品。東芝的薄型筆記本,是20年前外商高管做簡報的標配,比蘋果的MacBook Air早了好幾年;富士通筆記本的鍵盤,精細計算工學,回彈力最舒服,是許多工程師的首選。東芝研發出的小型移動硬碟,曾放在倉庫好幾年沒有用途,直到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為了尋找適合iPod的關鍵零件時,託人輾轉才找到。是要自主創新,還是開放創新,對日企是個問題。是漸進式創新,或破壞式創新,這是另一個問題。也因此,從新創到傳產,台灣有了機會。

    本刊副主編陳君毅和攝影組召集人蔡仁譯,在這一期的封面故事中,帶回他們在日本現場的第一手觀察。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