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活下去──文學創作者的生存指南!
追求夢想的路上,讓我們幫妳/你走得更順暢更有力!
\三大看點/
▲「成為作家」是什麼樣的經驗?
▲具體來說,作家是這樣工作的
▲理想情況下,作家的盟友們
占卜,提供來自未來的「資訊」,通曉掌握這些資訊的人,巫覡、薩滿、祭司、靈媒,他們細察物象、推演世事、釋疑解惑,帶給迷途生靈感動、撫慰,許多文學書寫也蘊含著信仰與占卜的描寫,在他們細微靈巧的書寫下,以不同面貌將自己的占卜經驗、信念傳釋而出,撫慰讀者們在大疫憂鬱背後,那些心理學、精神分析等科學所不能觸及...
瘋騎車四個大夢 不曾幾何時,許多車友的夢想是單車環台、三進武嶺,如今,這些都成為日常,車友間的問候語,已經升級為「你挑戰北高、雙塔了嗎?」北高360k、最北富貴角燈塔到最南鵝鑾鼻燈塔的雙塔挑戰距離520k,還有西三塔600K,甚至是瘋狂的四極燈塔挑戰620k!如果這樣還不夠嗆、不夠熱血,今年4天的...
在現當代的科幻文學討論中,仍然有一個「房間裡的大象」被擱置未談: 那就是,什麼是「科學」? 「科學」及與其緊密相關的「科技」,如何演變成為我們當今所熟悉的樣態? 而如此的科學和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觀,乃至於形塑了「科幻」這個文類的技術想像? 科學、科技、科幻三者的交互重疊。
封面故事 ■餃好聚寶 吃餃子是平凡、方便,卻簡單就讓人感到愉悅、飽足的事。可水煮、也可煎炸的中式餃子,溫熱入口與涼食皆宜的古早味臺灣水餃,還有各式異國風土、手藝的餃子,以及更多作為搶眼配角的蛋餃、燕餃等,餃食花樣繁眾,大約沒有菜色能與之比擬。
萬物滋長,充實的過每一天 猶如兔子先蹲才能後跳,悶了三年的2023 已咻咻咻地不見蹤影。在一路追趕進度的日子裡,是否意識到有些改變,突如其來,新的可能正在發酵。有人踏出舒適圈,有了跨界身分;有人嘗試新的合作,開一家夢想中的店。或者開啟一段關係,新的職涯,承擔起責任;或以不同視角,去認識家鄉的森...
九降風,是新竹一帶的氣候現象,牽動著土地的產業、人文,山與海,城與鎮,蘊育著豐沛的文化氣息。 即使在科技城的發展之下,仍有一群人,默默持續堆疊不能被遺忘的歷史痕跡。
台灣在清代以前已有「文人」的出現,但對這些古典文人來說,文學僅是生活的一部分,不但不是「職業」,也未必是「志業」。一九二○年代「新文學」興起後,確實出現了一批能寫小說、新詩的寫作者。但對這些人來說,文學是宣傳社會運動的手段,因此他們也很少自認為是「作家」。直到一九三○年代,作家楊守愚寫了〈就試試文學家生活的味道吧〉等一系列小說,台灣才終於出現了「作家」這種身分:以寫作換取收入、搏得名聲,將文學視為自己的職業與志業。
本期「就試試文學家生活的味道吧」專題,便借前輩小說家楊守愚的標題為典,策畫一系列篇章,試著呈現文學夢想之下,文學人諸種「與生活搏鬥」的經驗。
專題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先從「作家」這個身分談起,主題是「成為作家是什麼體驗?」。我們邀請兩位2022年才出書的新人作家寺尾哲也和林楷倫,來談談最新鮮熱辣的經驗。第二部分則以「工作」為主軸,策畫「具體來說,作家是這樣工作的」。我們邀請鄧觀傑、黃崇凱及楊双子三位以不同策略延續文學路的作家,分享自身經驗。第三部分是「理想情況下,作家的盟友們」,我們邀請了與作家會有業務往來的專業人士,談談他們對新人作家的意見。第四部份,則由陳雪與薄懷武的對談側記從各種走跳江湖的「鬼故事」開始講起,分享了文學創作者應有的自保手段。
楊守愚的小說發表已近百年,這段時間的台灣文壇有變得更好嗎?未來的文學環境還能再更進步嗎?世事難以逆料,但可以努力:就讓我們先從揭露資訊、彼此坦誠討論開始吧!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