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見地與修道【有聲書】

9 人評分
  • 出版日期:2022/04/25
  • 語言:繁體中文
  • 商品格式:有聲書
  • ISBN: 9786267054628
  • 長度:6 小時 36 分鐘
電子書售價:NT$ 300
本書為有聲書。適合用 mooInk Pro 系列、mooInk Plus2、手機、平板及電腦播放。
*提醒您,有聲書不列入閱讀時間計算,更多資訊請參考 FAQ

購買領書額度

自我的觀點,是引發各種概念、感覺與行動的基礎。本書中,宗薩蔣揚欽哲諾布循序闡述佛教對於「見地」的思想,並教導如何透過「修道」達到證悟──意即脫離情緒與干擾的影響。讓鏡好聽聲音主播楊日瀚安穩的聲音,帶領我們親近佛法,修行自己,朝了悟實相邁進。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00

    宗薩蔣揚欽哲諾布,經典著作有聲化首部曲。啟動播放鍵,跟著主播顧紘恩安定的詮釋,不出門也能踏上心靈的朝聖之旅,藉由憶念佛陀的教法,淨除染污,積聚福德。

  • 電子書: NT$ 300

    《八萬四千問》是宗薩蔣揚欽哲諾布為懷抱疑惑、亟欲探索真理的人們,所提供的安頓身心良方。歡迎你備好一杯茶或咖啡,打開心懷,隨著鏡好聽主播顧紘恩穩重且親切的嗓音,進入佛法宏大的宇宙中。

  • 出版日期:2022-02-25
    電子書: NT$ 300

    他拍電影,聽饒舌歌;他洞悉世事,體察人心,以日常語言講述佛教哲學,令佛教徒與非佛教徒皆如沐春風。   宗薩蔣揚欽哲諾布最具影響力的暢銷著作《正見:近乎佛教徒》,以電影的虛擬實境,巧妙比喻我們身處的幻象世界;而證悟的過程,就彷彿脫去妄念帶來的蔽障,瞭解因緣的善變與無常,因而放下我執。讓鏡好聽主...

  • 電子書: NT$ 200

    《金剛經》全文五千八百餘字,篇幅雖短,卻是哲理豐富。在般若經典中,受到普遍持誦的程度僅次於《心經》。“金剛”梵語意思是指質地最堅最利之物,擁有“不為一切所摧,而能破一切”且堅利之質本來具足的特性。用來譬喻人的般若智慧不因貧富貴賤、聰明愚昧而有差別,只是被私心所生的煩惱遮蔽。如何降伏心中的煩惱?...

  • 電子書: NT$ 130

    唯識學被喻為佛教的心理學,它的發展比西方心理學更早,對人類內在的精神世界,做精確的解析與層次綿密的歸納。 《八識規矩頌》是玄奘大師從其所譯之《成唯識論》種擇精要所作,全文四章十二個頌,每頌七言四句,共四十八句,以言簡意賅的短文說明八識的性質和作用,討論八個識和一百個法的關係,方便記憶背誦,可說是掌...

  • 電子書: NT$ 110

    簡單而詳實地介紹, 禪坐的益處和觀念, 適合初學者, 作為入門的認識。 從解脫道與菩薩道的分別中, 點出居士宜修的菩薩道, 並說明居士的條件、 家庭、 社會、 宗教等生活。

  • 電子書: NT$ 100

    說明佛教的解脫思想、 解脫工作, 以及解脫方法, 並說明正確的觀念和對象。

  • 電子書: NT$ 110

    介紹佛陀及其教團, 並描述原始佛教的定義、 教團生活, 以及教理思想。

  • 電子書: NT$ 110

    講述一般的宗教常識, 佛教的歷史、 現況, 基本教義, 特色, 與非佛教的區別, 以及基礎的佛教修行方法。

  • 電子書: NT$ 100

    詳細說明一位「佛教徒」應有的條件和生活方式, 並導正一般對佛教徒, 模糊偏見的觀念。解釋佛事的意義、 對象和方法, 並說明一般常見的佛事內容。

  • 電子書: NT$ 120

    皈依三寶是每一位佛弟子的必經歷程, 這裡詳細說明皈依三寶的原因、 內容、 方法和利益。

  • 電子書: NT$ 200

    聖嚴法師:修行念佛法門的四個心就是:信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信心的要求,遍於諸經,而尤見重於《阿彌陀經》,其餘三心,出於《觀無量壽經》。

  • 詳細資訊

    自我的觀點,是引發各種概念、感覺與行動的基礎。本書中,宗薩蔣揚欽哲諾布循序闡述佛教對於「見地」的思想,並教導如何透過「修道」達到證悟──意即脫離情緒與干擾的影響。讓鏡好聽聲音主播楊日瀚安穩的聲音,帶領我們親近佛法,修行自己,朝了悟實相邁進。
     

    【上篇:正確的見地】

    ‧見地:在討論正確或錯誤的見地之前,首先要知道什麼叫做「見地」,以及為什麼任何哲學、宗教或意識形態都需要有某種見地。簡單地說,見地就是你如何看待事物。不論覺察到了沒有,我們都有某種見地,也就是我們心中對於事物是如何如何的一種看法,這使得我們能夠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來看待這個世界。(摘自EP01第一章 見地)

     

    ‧空性:「空性」的意思是,事物並不是依照你所標示的樣子存在。佛法告訴我們:凡夫所見的一切,都是透過情緒、習性和二元對立等自我的濾光鏡,使我們看不清楚事物完整的顯現,也看不清楚事物真實的本性……真正的空性覺知一切事物,因為它不受貪、嗔、癡等自我的觀點所遮蔽。(摘自EP05 & 06第四章 空性)

     

    ‧業力:業是能量的延續──從行動所開始的一連串過程,經過時間,遇到某些因緣會發生反應而改變,直到成熟。行動與過程很自然地和無常有關,這表示事物會改變,不會永遠保持同一個狀態。瞭解無常和變易性的特質,使我們能有意識地創造善業,減弱或摧毀惡業,不會成為我們所盲目製造的事件的受害者。佛陀並不是武斷地把行為分成善行和惡行,而後報償善業、處罰惡業的神祇,他所教導的是,善、惡來自於你自己對於動機的判斷。(摘自EP09第七章 業力)

     

    ‧見與道:所有的道都為了引導眾生瞭解正見,例如不侵犯別人,不做惡事,這種正確的行為,就是趨近正見的間接方法。不知道正見就是無明,不正確的行為滋養無明。不侵犯別人是減少無明愚癡、減弱無明干擾力量的一種方法,其他還有無數的方法。許多形式的戒律是必要的,我們需要各種方法來得到正見。(摘自EP12第十章 見與道)

     

    【下篇:修道】

    ‧道的選擇:一般而言,「法」作為道的意思就是一種方法,如果能正確地使用,它就有力量對治所有的染污,因此「道」能夠引導行者了悟究竟實相。因為不同的眾生有不同的煩惱來干擾、阻礙他們瞭解現象的本來面目,所以佛陀開示了八萬四千種教授。然而道的本身也是迷惑,因此法稱曾說:「最後連道都必須捨棄,因為道也是假。」(摘自EP13第十一章 道的選擇)

     

    ‧出離與虔誠:「自我」永遠試著去迎合別人,並希望別人迎合它,把它自己的所求所需都看得很嚴重。其實你要做的事就是稍微偏離「自我」的要求,那即是出離。例如,你通常在咖啡中加兩塊糖,但是你知道自己也許明天甚或下一刻就會死去,可能沒有機會喝一口咖啡;如果同事不小心在你咖啡中加了四塊糖,你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你會真心誠意地說:「沒關係!」心中是這麼想,你並不是希望別人認為你是個好人,只不過你不認為這是生命中的大事。當你到達這種「它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階段,就已經具備出離心了,那表示出離了生活中「每件事情都很嚴重」的層面。出離心比任何智巧的爭論、辯論、教授和其他東西,更能幫助你瞭解本書和其他書中所介紹的概念,出離心也能使修行上的虔誠心以及信任感自然湧現出來。(摘自EP17第十二章 出離與虔誠)

     

    ‧禪修:禪修是訓練心靈最直接、最實用、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基本上就是讓自己習慣於某種特別思考方式的過程。過去偉大的修行者,經由他們的修行,發現了一些思考的方式與心靈行為的類型,從這些發現中,發展出創造或喚起特殊心態的技巧。如果我們能規律地修禪定,就會逐漸地習慣於這些心態或是思考方式,使這些成為自然。(摘自EP21第十五章 禪修)

     

    ‧次第與證悟:所有佛教修行的目標,都在除去自我……佛法修行的順序,不管哪一乘,在開始的時候都要先瞭解:你並不是自己所想像的樣子──你不是那個名字、標籤、顏色、形狀等,那些只是你的幻覺。這時候,金剛乘打開了它善巧的寶藏箱,引入本尊的概念……透過觀想的方法,有意識地創造新的自我形象,「有限的自我」形象便逐漸地被「無限的本尊」形象所取代。這種修心的方法不以打擊我們的傾向來建立新的串習,而是故意創造一種更吸引人、更接近我們真實本性的習慣模式,來軟化既存習性的堅固性與僵化性。它是對於我們的佛性,譬如慈悲和其他無盡功德的一種實際宣傳。(摘自EP31第二十章 次第與證悟)

     

    【作者簡介】

    宗薩蔣揚欽哲諾布 

    1961年生於不丹,為堪布阿貝仁波切的弟子,第三世欽哲傳承的主要持有人,秉承藏傳佛教優良的傳承和教育,被公認為當今世界深具創造力的藏傳佛教導師。

    青年時期,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便已開始在全世界從事弘法利生事業。三十餘年間,他的足跡遍布全球各地,在印度、不丹、澳洲、北美洲及台灣等地區成立佛學中心,並負責照顧及教育分布在亞洲六所寺院與機構的一千六百餘名僧侶。

    作為宗薩寺及宗薩學院的主持人,多年來,上師一直以淺顯易懂、簡單輕快的語言,向廣大信眾闡述佛教核心深邃的見地,闡明無常、痛苦、空性與解脫諸要,引導眾生脫離困苦人生,回顧自身,探索本心,成就證悟,提升對生命的信心,受到全世界信眾的廣泛歡迎和熱愛。


    _____

    產品企劃:林云也

    錄音:蔡恩禮

    後製:蔡恩禮、簡理安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