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築的小小的城,我曾經的夢土/如今是俯首寫詩時,書桌上的方寸之地/周圍堆疊的書,如凹凸有序青磚的城堞/詩經與史記,露出春秋的黃頁與赭紅的牆/插在筆筒裡的鋤犁,猶有磨擦泥土的聲音://「你忘記了你的承諾,你還沒有忘記夢想」/父親的聲音彷彿還在西瓜寮裡吃鐵盒便當時/筷子扒飯叮叮噹噹急...
本書收錄詹澈詩集(1975-2005)。詹澈的詩從土地與勞動出發,篇篇精采動人,有「農民詩人」雅號,詩壇地位崇高,令人無法小覷。
《西瓜寮詩輯》前後寫了十五年。 詹澈說: 在整理十年前的片斷句子時,就產生了有趣和尷尬的,在文學與記憶,語言與情感的距離、矛盾和省思。那沉重喘息的戰鬥機,從堤防的水平線上飛起,在都蘭山腰的地方它向右轉,與卑南溪向出海口的方向平行向海。這個場景,我曾站在鯉魚山上看著,是遠距離的場景;西瓜園像一塊...
本書乃是詩人詹澈續前一本《綠島外獄書》的作品,以情詩的形式及語言,以對話或自白以主觀及客觀,以縱深及橫切,敘述綠島從戒嚴至解嚴後,人的情感、靈魂與肉體,自由與道德間的矛盾與平衡。
2007年是台灣解嚴20年,這是一個巧合,也是一個可以安排的巧合,在2007年的最後一星期出版《綠島外獄書》這本詩集,彷彿一個句點,但其實有更多的問號與驚嘆號。假如兩岸的關係是二戰後冷戰架構的延續,而現今的中國大陸已是人類無法忽視的存在,解嚴應是促成兩岸關係的良善發展,因此,解嚴的紀念以情詩的形式加...
輯選新詩五十四首,綠島與蘭嶼是東台灣海岸線外的珍珠與瑪瑙,是詩人詩想的源頭,海洋的風,或澎湃或靜止,在蘭嶼的清晨或夜晚,感受她每個不同角度的美以及達悟族人的呼吸,這些都是詩人眼中筆下的美麗元素。陳映真先生精采的序文推薦。
名小說家朱天心推薦:「詹澈從不失卻文學家必須具備的冷靜洞察的腦和眼睛,於是,他關懷並據以書寫的對象個個都醒過來,站起來,走過來了,鮮活生猛得令人讀過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