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真正的道場?何為授記? 何為著魔?何為真正的布施? 維摩詰藉由機緣為菩薩四大弟子們說法, 傳達般若智慧皆從有為法而來, 都應從最基本的小乘教義開始修起, 把根基打穩了,才能走向大乘菩薩道! 由專研多年的范明公以深入淺出方式,點明《維摩詰經》的重要性有二: 第一:此為修行大乘...
讀通《中庸》,自然懂得待人處世。 一篇《中庸》也是代表了儒學的最高境界,開篇講中和,就是在講正心,這就是中華智慧之根。 對鏡觀心修守中,中庸即是致中和,然而孔子曾經感慨,「道其不行矣夫!」真正能夠堅持修中庸的人太少啦!所以,我們當下就應該從中庸之道開始練習,守中致和,尋找恰當和適度。 ...
為何欲擒故縱能成功? 為何柔弱反而勝過剛強? 任何人、事、物,為何一到巔峰就會走向衰弱? 其實,大道的運行原則恆久不變: 循環不已、陰陽交互作用、物極必返這些都是! 所以,我們該如何在混亂的人世間得道? 就是要重新建構一種新的思維模式。
人人都渴望成功,風靡各類的成功學一時, 殊不知,其實老子在《道德經》裡 已對人生的「成功學」做了完整的解剖: 無論是「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不為物喜、不以己悲」或「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只要悟透了,也就懂了人生成功密碼。
關於修行,到底該怎麼做?才能真正達到圓滿! 什麼是小乘佛法?什麼是大乘佛法?兩者之間的關係為何? 或許透過《維摩詰經》弟子品以戲劇性形式呈現, 打破修行方式的束縛及世間眼界的範域, 在原始佛教中建立的世界觀和修行法。
所謂的道,既看不見、聞不到也摸不著, 那我們該如何找到這個道呢?一般人又該如何出凡入聖? 上善如水、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營魄抱一又是什麼呢? 或許透過范明公以創新角度,並以更高維度的思想及見解, 並融入現代社會的現實面,會讓人更能 體會和感悟《道德經》這部兩千多年前的哲人聖典!
面對社會動盪、人事糾紛、生命無常,人如何找到自我定位? 人為何要修道?又想從短短《道德經》裡找到什麼人生啟示? 且看由范明公透過儒家、道家及佛法與《道德經》融會貫通後 開創更高維度的思想及見解來體會和感悟兩千多年前的哲人聖典!
想在現實中功成名就,有理想將小公司變成大公司,而後經營成為商業帝國,首先就得學習何謂政治學、何謂社會學,至少得知道何謂真正的管理、何謂成功之道。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概念,而且全都是儒學傳遞給我們的智慧。因此,儒學開宗明義即是經邦濟世之學,而《孝經》即是儒學外王體系的學問。
易學不外求於神,而是向內求人心之誠敬。 無論是預測結局、洞悉事物發展的過程, 還是在亂世之中生存的法則,全部都能在易中找到!
周朝八百年基業,得益於孝道文化、等級制度、禮儀規範的定立,而且周朝的孝道、禮樂體系是建立最完善、執行最好的,也是有歷史記載以來,時間最長的朝代。
身在紅塵中受苦的眾生,如何能放下心,享受清淨自在? 如何能勇於直下承擔各種無常變化與因緣考驗? 如何能讓快樂常駐心頭,過起如歌行板的人生? 或許透過本書能讓新世紀的眾生解脫煩惱、快樂生活的寶典!
在險峻世道中如何趨吉避凶、防範於未然? 《易經》與易學之間又有什麼關係? 所有人世間的智慧哲學,就在《易經》裡! 但如何在《易經》的字裡行間找到解答? 就讓大師引領初學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 一步步進入易學的深奧義理之中!
《孝經》是儒學十三經中最短的一部經典,整部《孝經》一共十八篇,不足兩千字。如此簡短的一部經典為何最重要?就因為《孝經》是儒學的起修處。
於文字中即可獲般若大智慧,開啓無上菩提之門,破世間諸煩惱。 觀照亦即是觀心,觀即看,也就是看自己的心。如何觀心是有方法的,即是由師父帶著密傳之法。
身為父母,你知道: 出生過程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心理定勢嗎? 產後24小時是奠定親子關係的關鍵? 「哭聲免疫法」真的對孩子好嗎?無縫陪伴是哺乳期 最重要的教養原則? 如何掌握孩童0~7歲的身心發展與教育?
教養學,就是育兒、教養、教化之道,也是全天下的父母為之心動的學問。但身為父母該怎麼做,才能真正教養出一個身心靈都健全的孩子呢?
教養學,就是育兒、教養、教化之道,也是令全天下的父母為之心動的學問。但身為父母該怎麼做,才能真正教養出一個身心靈都健全的孩子呢?
於文字中即可獲般若大智慧,開啓無上菩提之門,破世間諸煩惱。 真正的清淨不是打坐的時候讓自己心安、沒有念頭,而是隨時隨地、一切時候,我們的心都處於一種不分別、不比較、不取捨、不判斷的狀態。越是能夠保持這種狀態,心就越能做到了了分明。
於文字中即可獲般若大智慧,開啓無上菩提之門,破世間諸煩惱。 然而,如何能做佛?怎麼能讓我們更加圓滿?只有學習佛法的般若智慧。般若就是學佛、做佛的智慧,就是圓滿的智慧,不同於世間的智慧。所以,智慧必須同時具備這四個前提條件,「斷煩惱、度生死、得解脫、證菩提」,才能稱其為般若之智,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中華古典占卜之道, 正是上通天、下曉地,天地相合,人居其中。 占卜是掌握宇宙自然規律和自己命運的智慧和方法,也是學習國學、文明體系起用的開始。
漢語的音調頻率是修復身心良藥,也是將我們帶向圓滿的階梯。 中華民族的信仰,就是在敬天法祖同時,自己的命運自己掌握。
於文字中即可獲般若大智慧,開啓無上菩提之門,破世間諸煩惱。 《六祖壇經》開宗明義:「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已經把一部《大藏經》,把所有的佛理、佛意,一開口直接點到了最深處。
於文字中即可獲般若大智慧,開啓無上菩提之門,破世間諸煩惱。 《六祖壇經》開宗明義:「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已經把一部《大藏經》,把所有的佛理、佛意,一開口直接點到了最深處。 我們要在哪裏修呢?要在修行的道場裏修行。那真正的道場是在廟裏嗎?是在講堂中嗎?不是!真正的道場就在我們...
於文字中即可獲般若大智慧,開啓無上菩提之門,破世間諸煩惱。 《六祖壇經》開宗明義:「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已經把一部《大藏經》,把所有的佛理、佛意,一開口直接點到了最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