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斯於2013年一月辭世。他生前未能看到這本書的出版,實在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也斯是一個很懷舊的人。他是一位像本雅明(Walter Benjamin)一樣的批評家。本雅明苦思於歷史與懷舊之間,也斯也有著同樣的苦惱。也斯的行動如同一個講究美食及生活享受的人一般輕快明朗,但心底卻隱藏著沉重的愁緒。 ...
這是一本關於《今天》的書。 這裏有一條河流,勾勒了荒涼的大地新的輪廓;這裏有另一種傳統,並置交叉,最終匯合在一起,成為中國古老文化的新的傳統。 翻開書稿,喚醒那些回憶的文字,照亮塵封的細節,讓人感慨萬千。時光流水,就像風浪中的漏船,奇跡般破浪向前。如果讀者悄悄地跟隨作者,打開每篇文章的小門,從不...
「文革」是一個事實和情緒的巨大總量,交織了數億人太多的紛爭和尷尬,沉浮和恩怨,遺忘和誇張,以至任何判斷都可能掛一漏萬。事情已過去三十多年,但三十多年後的有關爭議不是更少,而是更多;不是更緩,而是更烈……。 本書作者韓少功,作為在場者之一,他說:我不可能接受一些嘻哈族的「文革」,比如他們覺得紅衛兵步...
辛亥革命後,中國是不再有皇帝的中國。帝制結束後的中國是怎麼樣的呢?這本《沒有皇帝的中國》訪談錄,被訪的十二位海內外學者,不是學界名宿,就是在學術專業領域卓有成就的名家。他們從不同角度,解讀辛亥革命,總結一百年來中國現代化道路,探尋中國的未來。其興趣與動念不止在探求辛亥百年的歷史真相,更在為處在社會大...
二十世紀落幕了。英國歷史學家霍布斯邦在歐洲的視角內,將這個世紀界定為從1914年世界大戰爆發至1991年蘇東解體為止、作為“極端的年代”的短二十世紀。與他的看法不同的是,在本書中,作者將中國的二十世紀界定為從1911至1976年的作為“漫長的革命”的短二十世紀——這是一個極端的但同時也是革命的時代。...
汪精衛是民國政治史上重要而複雜的人物。他是國民黨高層領導人,曾任國民政府主席,國民黨中央軍委主席,中政會主席,行政院長等,1938年當選為國民黨副總裁,地位僅次於蔣介石。抗戰期間,汪對日媾和,擅自脫離重慶,發表求和通電。1940年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以通敵者的身份終結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本書基於...
本書是著名小說家王安憶最新的作品, 不是小說, 是一部非常獨特的讀書隨筆。收集的只有四篇文章,但顯然不是一般的要書評,作者好像並沒有發表對提及的書的特別見解和批評,而是從書談開去了。從這本書談到那本書,從那本書又談到第三本。王安憶說, 這種徜徉, 多少能反映出我的生活狀態,那就是從書本到書本...
《燃燈者》講述三個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書中的三位主角哲學家周輔成、著名作家劉賓雁和唐克,是中國當代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既是作者趙越勝的師長,也是他的知己、陪伴著他穿越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黑暗的啟蒙人。作者因此稱他們三位為「燃燈者」,代表曾經為他帶來光亮的人物。「這本書三篇文章都是寫朋友的,而同時又...
本書共分三部分:探討有關六七暴動的幾個概觀問題,解讀吳荻舟《六七筆記》,並附有吳荻舟遺文。全書的重點是吳荻舟。吳荻舟長期領導中共在香港的地下黨,掌握中共對香港的政策,他留下來的筆記,反映了當年中共在港的活動,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香港六七暴動」的官方檔案尚未解密,吳荻舟筆記提供了暴動期間的內情和一手...
邁克是香港文化的活寶,作家阿城說,邁克寫的很個人化,沒有那些「虛幻」的感覺,因為他就在那個世界裏面,香港的西方的資訊,他都知道,他很多話很鋒利,關注的着商業社會裏的個人問題。這是邁克不出書多年後最新推出的半自傳隨筆。「淡淡離愁,唯獨告別香港才有,所以儘管我從不把這裏視為家,方圓數十里只有朋友沒有親人...
吳靄儀在1995年加入香港立法局任議員至2012年止,她身為律師,在立法會一直堅守法治精神,期間卻挑戰不斷:九七立法機關過渡、港人內地子女爭取居港權、23條立法爭論、高鐵興建、議會文化改變等。當中事件更迭、個人省思,均詳盡記錄書中。誠如香港大學法學院陳文敏教授言,這本書不單是吳靄儀的從政小傳,更重要...
本書的原型是作者陳之宏教授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和上海紐約大學所開設的關於中國商務歷史和文化的中英雙語課程。語言教學雖然仍是課程的重要部分,但「專業」的成份已經佔據了中心地位。這本書是作者十多年來對多媒體視頻資料的不斷收集、反復挑選和編輯的基礎上,與在大學的教學實踐相結合,經過反復推敲和修訂後形成的。
有人評價張思之,說他的個人經歷就是中國律師的榮辱史,也是中國法治的興衰史。一場一場的官司在他的生命旅途中發生,又消失。這是他的樂,也是他的苦。《行者思之》是中國知名律師張思之以親身經歷,詳細回憶了當代中國以下最敏感最重要的案件:林彪江青兩案、王軍濤案:我大哭一場;鮑彤案:「幸無虧所守」;魏京生案:「...
作者錢理群的「民間思想研究三部曲」,第一部《拒絕遺忘:「1957年學」研究筆記》2007年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書是第二部,接下來的是第三部《未竟之路:80年代民間思想研究筆記》。可以看出,作者主要是從「民間思想」的角度去切近他所要回顧、總結的歷史的。作者說,共和國的歷史事實上存在着兩條不同的發展...
我們把在潮中戲水的弄潮兒,來比喻有勇敢進取精神的人。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主人公以知識人為主。作者哥哥查建國,一個因參與組建「中國民主黨」而獲罪並在監獄服刑九年的異議者;另一位是當過文化部長的作家王蒙,他到底是共產黨的辯護士,還是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偉大作家。文中還涉及北京大學的教授,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