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在浪上,就在前往浪點的途中。
台灣第一本衝浪文學 從浪裡發現台灣 在浪裡思索人生
衝浪界的艾倫狄波頓 最動人的東海岸傳奇
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的時代;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昧的年代…… ★ 英國寫實主義大師狄更斯超越顛峰之作! ★《雙城記》雖是虛構的故事,卻是用來了解與解讀「法國大革命」的最佳入門書。 ★《雙城記》這部歷史小說,傳神地表現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混亂、貴族的驕橫、民眾的嗜血心態……這種令人不寒而慄的恐...
★第23屆臺北文學獎年金大獎獲獎作品! ★女演員鄧九雲至今最精彩的一次文學創作! ★一部讓人又哭又笑的女性生命之書! ★「超乎預期的好看!」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 盛讚
愈自苦,越美麗。 愈美麗,愈自苦。 一段跨越年齡、距離卻跨不過孤獨自矜少女魂的姊弟戀 一段純潔如獻祭物羅麗塔與她中年戀人以愛封印時間之跋涉 一串如珠鍊般晶瑩的資深少女的新世紀城市漫遊踏查歡愉哀豔小品 殊途同遇,探向異形青春最精密複雜也最脆弱惑人的風景
《基度山恩仇記》是法國大文豪大仲馬的經典冒險小說,也被公認為大仲馬最好的作品。本書於1844年完成,全書共分十八次出版。後世史學家認為這部書不是大仲馬獨立創作,而是與其他作家合寫。
放逐漫走的吟遊詩人,譜出世紀末最後的懺情書! 每個人心底都有一首無題詩,難以言明。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本愛欲書,無法描繪,不可道破。 每個人都在尋找一個可裝載不知去向氾濫情感的合適容器: 岩井俊二《情書》、王家衛《花樣年華》; 《少年維特的煩惱》、《戀人絮語》、《愛情的盡頭》……
過去台灣的創作少有這種面向,推薦大家這難得一見的好書。--黃春明
本書特色:
1.台灣第一本衝浪文學。
2.藉由書寫「衝浪」這項運動,思考人與海洋的關係,乃至人與自然的關係。
3.藍天、巨浪、青山、雀躍的浪人,透過詩意文字與精彩照片呈現台灣東海岸之美,同時深具本土意識關懷當地的人與環境問題。
全書分成三部分,輯一是作者個人的衝浪史,這位在浪裡思索人生的哲學家,以哲學的腦袋與浪漫的心寫下當代台灣的海洋傳奇。輯二介紹精彩的衝浪人故事。這群逐浪而居的浪人,為了衝浪,放棄他們在城裡的工作與生活,住到偏僻海邊只為了每天可以投入大海的懷抱中,尋找生命價值。輯三寫東海岸的風土民情,作者因衝浪經常行走宜蘭、花蓮、台東、蘭嶼等地,以文字影像重新發現東海岸面貌,同時以外來者眼光紀錄偏鄉人口外流、原住民的故事,最後收束在衝浪天后貝貝的傳奇人生;構成了海岸山脈下動人的一頁。
作者簡介
吳懷晨
臺大哲學士、政大哲學所博士
1977年生
浪行者/詩人/哲學博士
曾因為衝浪,浪居過東南沿海一些小鄉鎮
他熟悉東部的大山大海,每一處太平洋岸迷人的灣都是他的堡壘
他擅長硬派的事物:哲學與海浪,他寫柔軟的詩
現職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相關詩文、論述、攝影請見吳懷晨的部落格:http://wuwuhc.blogspot.tw/
衝浪藝人強力站台:路嘉怡(藝人、《不愛會死》作者)、楊祐寧(藝人)
藝文界鄭重推薦:王家祥(作家)、林正盛(導演)、夏曼•藍波安(海洋文學家)、孫大川(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郝譽翔(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陳黎(詩人)、陳雨航(小說家)、黃春明(小說家)、楊澤(詩人)、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劉克襄(作家) (依姓氏筆畫排列)
《浪人之歌》寫出我不知道的宜蘭海濱。這本書裡有衝浪、哲學、精彩的浪人,但我最感動的是作者對台灣土地與海洋的深厚情感,過去台灣的創作少有這種面向,推薦大家這難得一見的好書。——黃春明(小說家)
馳翔在浪之耳窩裡哲學思索,熱情書寫人生,書寫生命。好看,就是好看,我被深深地感動。——林正盛(導演)
膽大心細的浪子——衝浪達人吳懷晨,以哲學的清明,運動力學的機靈,揪海風、艷陽、熱浪、飛魚、鯨豚、人情……成團,合浪漫主義的心、抽象表現主義的腦、超寫實主義的軀幹於一體,將自己衝向島嶼東海岸,衝出一篇篇如詩如畫,威而迷人的當代傳奇。——陳黎(詩人)
在台灣的逐浪人愈來愈多了,可同時是逐浪人又是文字創作者的人很稀少。吳懷晨的衝浪文學開啟了台灣文學另一條多元而壯闊的道路。——王家祥(作家)
感動於作者筆下大海之美,而那或許早已經遠超「美」此一概念所能形容,更是一種被自然所激發啟蒙的生命情狀,在過去台灣以抒情為主調的散文史中,幾乎付之闕如的,身體力行併結合內在省思,以及對於生活在這座島嶼上的人與環境的重新發現。於是讀了《浪人之歌》,我體內蠢蠢欲動的海洋因子又被召喚而出,忍不住要抱起衝浪板,追隨書中的島嶼行旅而去,正如作者所說:「我喜歡海邊,以及在海邊遊蕩、鬼混、自在的生命」!——郝譽翔(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拋棄都市的記憶,追逐浪頭的馳騁,無論追求神聖與否,浪人,你的名字叫做孤獨、漂浪。因為思索,因為選擇自己的人生,使一切有了意義。——陳雨航(小說家)
有別於討海人一身腥臊或水手大海裡曬裂的生活皺痕,這群衝浪浪人,他們離開繁華熱鬧,來到島嶼邊緣海陸邊界,尋浪觀浪候浪乘浪。這群人是瀟灑倜儻的海王子,面對放棄和重新選擇間,他們耐心等候下一波適當的浪舉。作者吳懷晨以其哲學背景及多年衝浪經驗,描寫這群海王子的情懷,也隨手寫下台灣幾個衝浪海濱的風土人情。——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
我情願、歡喜的跟隨懷晨去逐浪,從他的身影背後,重新去辨認部落族人和家鄉故里明天的面容與神采。我信任他的觀察和感受,因為他愛思考,習慣做精神體操,是一個懂得「家鄉」是什麼的人。——孫大川(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浪人之歌》是一本正港的海洋文學。——夏曼•藍波安(海洋文學家)
就如同衝浪這無以名狀的深大哲學,每一個毋需解釋的細節瞬間。就如同大自然唱給你聽的歌,你究竟聽到了多少?不急不急,這一切,其實都在這本哲學家的書裡。——路嘉怡(藝人、《不愛會死》作者)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