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愛滋

一段永遠改變醫療科學的故事

Cured : How the Berlin Patients Defeated HIV and Forever Changed Medical Science

2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5/04/30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9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2622414
  • 字數: 141,817
紙本書定價:NT$ 360
電子書售價:NT$ 252
電子書特價:NT$ 250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兩位柏林病患治癒愛滋病的特殊經歷,
成為愛滋醫療史上兩大轉捩點,更使醫療發展走入全新階段。


◎全國最受歡迎科普網站泛科學 Pansci.tw &公益知識網站 NPOst.tw 公益交流站聯合推薦

作者身為HIV研究人員,曾在實驗過程中差點感染HIV,在經歷可能染病的恐懼與吃藥的折磨後,決心將愛滋醫療發展的來龍去脈公諸於世。她親自探訪兩位柏林病患及他們的醫師,將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並在書中呈現愛滋病患所遭受的心理生理雙重折磨、眾多專家奮力找出有效療法的重重戰鬥、醫療產業的限制與政治角力、HIV的致病機制,以及台灣愛滋病學專家何大一在一九九五年研發雞尾酒療法的奮鬥過程等。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85

    愛吃海鮮,竟是長期頭痛的原因? 不菸不酒生活單純,卻依然難逃肺腺癌的魔爪? 難以捉摸的自由基,原來是誘發癌症的罪魁禍首? 其實,毒物早就侵蝕了你的健康,你卻渾然不覺!

  • 電子書: NT$ 266

    日本亞馬遜書評4.6高分盛讚! 前日本自衛隊資深心理教官、諮商心理師專業合著 你不是孤軍奮鬥!努力後,短暫的黑夜終會迎來和煦的白日    

  • 電子書: NT$ 385

    本身作者貝塞爾‧范德寇為精神科醫生,也是研究創傷的先驅。他結合了最近幾十年心理創傷領域的驚人進展及三十多年治療創傷患者的臨床經驗,提出對於創傷的全新理解。我們得以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看清創傷是如何重塑我們的大腦——正常的記憶處理歷程因過大的威脅而崩解,時間凍結了,危險彷彿永遠不會結束。於是杏仁核隨時發...

  • 電子書: NT$ 245

    當個「聰明」患者,比當個醫生眼中的「好」患者, 你得到痊癒的機率更高!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年度健康好書 國泰金控、中華民國腎臟病協會、威肯保險……眾多企業內部讀書會指定用書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膽固醇過高、肥胖、痛風、 便祕、胃潰瘍、頭痛、腰痛、過敏、失眠、自律神經失調…… ...

  • 電子書: NT$ 300

    憂鬱不是你的心理出問題,而是你的大腦發炎了。 了解大腦和免疫系統互動的方式,能幫助我們從根源解決憂鬱及其它腦部神經疾病。 《週日泰晤士報》暢銷書/英國亞馬遜書店4.6顆星

  • 電子書: NT$ 336

    本書從作者尋找病因漫長而煎熬的心路歷程出發, 針砭社會和學界對慢性疾病的歧視與無知, 也從醫病雙重角度探索療癒的可能。

  • 電子書: NT$ 294

    僅僅幾奈米的病毒,卻是人類的千年宿敵。 我們擺脫不了病毒的致命威脅,該如何自保? 臺灣第一本病毒專書,解析臺灣在對抗病毒的攻防中, 學到什麼、做對什麼、未來如何戰勝病毒。

  • 出版日期:2023-12-01
    電子書: NT$ 245

    ★心理諮商師梁秀眉獨門性治療方法大公開!搭配個案分析,全面拯救你的男言之隱。 ★性功能障礙是這個時代的文明病;走進性治療診療室,認識陽痿、性成癮等性功能障礙的成因與自助方法,並覺察己身的性智慧,增進伴侶關係,享受性愉悅。 ★音樂人許常德、亞洲首部性治療影集《今夜一起為愛鼓掌》執行製作人曾馨儀專文...

  • 電子書: NT$ 322

    寫給成人ADHD、ASD及SLD個案的最佳入門書! 就算是長大後才確診,也有機會透過本書,輕鬆過日子! 提供34種常見情境,以臨床經驗融合大量圖說, 完整解決工作及生活上的困難!

  • 電子書: NT$ 350

    爆炸性醫療新知—— 全球第一本破解阿茲海默症病因,以科學實證為根據介紹有效療法的著作 長據明鏡週刊暢銷榜、德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榜

  • 電子書: NT$ 245

    醫生教的最強減脂法! 不用忍耐也可以變瘦! 為什麼脂肪會囤積,為什麼脂肪這麼恐怖?內臟脂肪放著不管,就會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及「血脂異常」3大慢性病!值得慶幸的是,內臟脂肪「容易囤積,也容易消除」只要跟著本書「照著做」,你就能輕鬆擺脫內臟脂肪,健康迎接每一天! ◎不運動就能消除內臟脂肪...

  • 電子書: NT$ 315

    第一本由失智症患者本人撰寫,囊括食衣住行的失智症全書! ★《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 ★亞馬遜分類榜榜首 在臺灣,65歲以上的老人中,每13人就有一位患有失智症。我們對這個疾病一如所知,只知道恐懼以及各種偏方,但是失智症真的那麼可怕嗎? 本書作者溫蒂.蜜雪兒在58歲被診斷出患有早發性失...

  • 電子書: NT$ 336

    得跑多遠,才能把一個甜甜圈的熱量完全燃燒?咖啡或其他超級食物真能「促進」新陳代謝? 運動不會讓你瘦?讓人大吃一驚的「代謝的科學」!

  • 特價 電子書: NT$ 439

    這本書有極大的療癒性! 完全療癒你受傷的身心! 當所有的情緒、關係問題都沉重地壓到自己身上時, 該如何讓一顆受傷的心獲得真正的自由?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CPTSD相關議題暢銷Top1 ★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4.8顆星好評支持 ★全面性的分類與說解,直接點破會輕易忽略的心理創傷 ...

  • 電子書: NT$ 280

    ★身心醫學重要經典,德文版出版35週年,重新修訂上市! ★加州整合學院指定閱讀,扭轉多年來人們對「健康」、「疾病」與「治療」的看法! ★附身體部位與心理象徵意義一覽表,身心對應關係一目了然!

  • 電子書: NT$ 385

    除了手術、化療和放療,抗癌一定要運動! 針對癌症療程各階段設計的21天運動計畫+5大生活指引 全面提升體能與抗癌力 ▎要癌症患者「休息、放鬆、躺著少動」的時代已經結束 ▎ ▎最新科學研究給癌友的首要建議是「要好就要動」! ▎ 運動腫瘤醫學研究先驅施密茨博士根據最新科學證據,針對抗癌各個階段──從...

  • 電子書: NT$ 240

    ★ 系列暢銷160,000冊!亞馬遜網路書店分類Top100 ★ 「直擊癌友焦慮的一本書!寫出所有在診間得不到的解答」 《癌症醫師的真心話》新裝封面版 日本抗癌名醫中山祐次郎執醫十七年,執刀超過兩千台手術, 並在日經商務、Yahoo新聞、NHK開設醫療專欄、擔任醫療顧問。 擅長以「看得...

  • 詳細資訊

    昔日令人聞風喪膽的愛滋病,今日已轉變成可控制的慢性病,是什麼讓愛滋醫療大躍進?愛滋醫療又如何影響整個醫療發展的方向與未來?

    從一九八一年首位愛滋病例確診以來,病患的身分與疾病的傳染途徑,使愛滋病背負了重重汙名,也使得藥物研究與醫療發展受到諸多限制。愛滋病毒變化多端,幾乎找不到治癒的方法,因此得病就等同於宣判死刑。

    三十多年來,研究人員努力不懈,終使愛滋醫療不斷進步。其中,有兩個被稱為柏林病患的特殊案例,更大大推進了愛滋醫療的研究進展。第一位柏林病患當時接受了早期治療與實驗性癌症藥物,而第二位柏林病患則為了治療白血病,接受了幹細胞移植。這兩位病患在接受治療後意外治癒了愛滋病,成為了所有愛滋相關研究人員關注的案例。

    身為HIV研究人員的霍特,曾在實驗過程中差點感染HIV,在經歷可能染病的恐懼與吃藥的折磨後,決心將愛滋醫療發展的來龍去脈公諸於世。她親自探訪兩位柏林病患及他們的醫師,將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並在書中呈現愛滋病患所遭受的心理生理雙重折磨、眾多專家奮力找出有效療法的重重戰鬥、醫療產業的限制與政治角力、HIV的致病機制,以及台灣愛滋病學專家何大一在一九九五年研發雞尾酒療法的奮鬥過程等。

    霍特柔軟的筆觸與豐沛的情感,使書中充滿讓人動容的抗病經歷及研究過程,讓愛滋科學不再冰冷。在大眾依然恐懼愛滋病、病患人數節節上升的此刻,正是打開本書、認識這段醫療發展史的最佳時機。

    作者簡介

    霍特 Nathalia Holt

    專長領域為HIV生物學。她的研究造就了HIV基因療法領域的重大進展。曾在麻州綜合醫院、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的雷根研究所,以及南加州大學、圖蘭大學受訓研究。現居波士頓。此為作者第一本書。

    作者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醫學期刊中有兩個成功治癒愛滋病的案例,因此親自探訪醫生與病人,並融合自己長期對HIV以及愛滋醫療的研究,撰寫成本書,並首度道出愛滋醫療是如何來到這個驚人的轉捩點。

    媒體推薦

    ◎全國最受歡迎科普網站泛科學 Pansci.tw &公益知識網站 NPOst.tw 公益交流站聯合推薦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反轉錄酶發現者巴爾提摩(David Baltimore)鄭重推薦

    ◎資深戲劇家汪其楣/疾病管制署首席防疫醫師羅一鈞專文推薦

    ◎Amazon讀者五顆星好評

    名人推薦

    巴爾提摩 反轉錄酶發現者、諾貝爾生醫獎得主
    何飛鵬 台灣關愛基金會顧問
    杜思誠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政策推廣主任
    林宜慧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祕書長
    林郁修 台灣關愛基金會執行長
    林錫勳 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
    施伯南 台灣紅絲帶基金會董事長
    徐森杰 台灣露德協會祕書長
    楊婕妤 台灣關愛之家協會創辦人
    鄭智偉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社工主任

    偶然因緣下,台灣關愛之家的創辦人與董事們與我分享了愛滋病患的照護與相處,在實際前往關愛之家參訪後,更是了解了愛滋感染者的照護是如何缺乏,與所承受的不平等對待。《戰勝愛滋》書中,作者從醫學角度詳述與愛滋病毒的對決,在長久不懈的努力下,愛滋現今已變成可控制的慢性病;同時透過病患的抗病過程,描繪出其處境的艱難,心理生理所遭受的雙重折磨。
    讓我們打開本書,認識愛滋,了解愛滋,摘下畏懼與有色的眼鏡,學習接受並開始關懷這群應被好好照護,卻被我們忽略漠視的同胞們。──何飛鵬,台灣關愛基金會顧問

    我覺得此書既是一本愛滋的科普書,更是一本精彩的故事書。作者一方面用淺白的方式,向讀者介紹從一九八○年代至今累積的各種愛滋科學知識及醫療發展,另一方面也透過許多訪談與生命故事,呈現這些知識及藥物產出過程的複雜政治性。作者娓娓道出一個又一個歷史背後的故事,讓我們看到醫院、藥廠、研究者、政府、民間團體以及感染者等角色,在這過程中如何角力及互相影響。這裡面不只是疾病知識,還有人的感受,是一本有血有淚有溫度的科普書。──杜思誠,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政策推廣主任

    古往今來,人類對醫藥的渴望,大抵不出「藥到病除」;不能藥到病除者,若非不治之症,則屬沉痾痼疾,傷身但不致命。近代科研創造出例外,疾病的社會意義與病人的生命價值,乃至因果之間的人類社會行為,因此得到解構重塑與再詮釋的機會;癌症如是,愛滋亦如是。
    科研不易,一點一滴都是智慧結晶,「共存」成為新課題。生命不再有立即的危險,但處於其中的人們,依然渴望病除;社會環境愈惡劣,渴望愈強烈,這個年代的台灣即是。一日,科研成功,問題是否真的被解決。我想,端視「問題」界定,而《戰勝愛滋》一書,提供最豐富真實的思辨素材。──林宜慧,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祕書長

    這幾年接觸台灣及中國河南的愛滋感染者時,我最常被問到「還要等多久才能等到攻克愛滋病毒的藥物或治療方式出現」?我總是帶著樂觀、鼓勵且肯定口氣回答:「現在最重要的是積極接受治療,按時回診,按時服藥。只有把自己的身體養好了,才有辦法迎接攻克愛滋的到來。」愛滋研究三十多年,柏林病患成功治癒的案例對愛滋病患來說已顯露曙光。愛滋醫療研究進展實際上也比其他疾病快速,使得愛滋病患配合三合一藥物治療下,逐步被歸納為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然一般社會大眾對於愛滋仍心存歧視與恐懼,我們也一直呼籲,我們所對抗的是「疾病」本身,而不是「人」,改變這樣的觀念的確還需要很多人共同努力。
    「戰勝愛滋」是每一位愛滋感染者的共同願望,在這個過程中,醫療團隊永不放棄的努力著。透過《戰勝愛滋》這本科普級專書,讓大家更了解愛滋治療研究的脈絡。真心希望因為更了解疾病之後,「愛滋」不再令人恐慌,而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坦然面對的慢性病。──林郁修,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執行長

    二○一三年十一月三日,我在舊金山參加一個「邁向治癒愛滋」的國際學術會議,場外天寒地凍,場內熱血沸騰,「柏林病患」提摩西.雷.布朗正在演說他的心路歷程。他是全世界第一位愛滋病毒感染者經由骨髓移植而痊癒的個案。長久以來愛滋病是世紀的黑死病,更飽受各種汙名化。雖然已經有可控制的所謂雞尾酒療法,但是離痊癒仍遙不可及。柏林病患的故事替感染者帶來一線希望,彷彿在漫漫長夜中露出了一絲曙光,也在科學上證實戰勝愛滋是可能的。難得的是布朗歷經感染者的辛苦經歷,雖然已經痊癒,但仍以過來人的身分致力於愛滋病研究及去汙名化的各種努力,更希望以自身的經驗鼓勵感染者勇敢地與愛滋病奮鬥。《戰勝愛滋》一書讓我想起寒冬裡他溫煦的微笑,相信可以給世人帶來莫大的鼓舞,見證改變醫學歷史的一頁。──林錫勳,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

    回顧過去,愛滋病現在早已被視為是一種可控制的慢性傳染病,然不可諱言,醫界仍汲汲地找尋可以根治它的藥物或方法,而目前也仍無有效的疫苗可供預防。但相較於市場上已有數十幾種抗反轉錄病毒藥物的今日,人們很容易忘記,二十五年前愛滋病患並沒有真正的治療方案,且大多數患者皆不久於人世。透過醫界、藥界、研究人員、藥物監管和開發部門等的共同努力,尤其是促進治療的愛滋活動家、以及關心愛滋議題的民間團體的倡議,目前對抗反轉錄病毒的利器藥物,某種程度上就是這些積極份子努力的明證。本書透過一位曾遭遇可能感染風險的HIV研究人員觀點,詳細的闡述人類社群對抗愛滋的歷程,對於希望了解整體愛滋防治概念的同好們,不失為良好的參考書籍,亦是見證HIV此一病毒、病症、治療、研究、醫療體系與產業、政策與政治、病人處境……等整體醫療發展史,隨時間演變轉折進步之最佳捷徑。──施伯南,財團法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董事長

    《戰勝愛滋》帶領讀者走入人類對抗愛滋病毒的歷史,作者將艱澀的醫學知識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同時也見證了許多前輩為了摯愛致力投身尋找解方。在愛滋生態裡,本書勾勒出醫療科學、社會文化、人文關懷、維權倡議、政治經濟等多元樣貌,透過幾位重量級人物在不同時空背景的交織下,彷彿邀讀者一起看見愛滋治癒的曙光就在不遠處。──徐森杰,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祕書長

    愛滋,讓我們看見痛苦的絕望,但也展現了人性的求生意志與奮鬥精神。《戰勝愛滋》透過兩名柏林病患,融合了相關的醫療科學與生命故事,可敬的友情與愛情處處可見。在全球愛滋疫情尚未被克服之前,願此書帶給世人知識與勇氣,攜手共同戰勝愛滋的歧視與恐懼。──楊婕妤,台灣關愛之家協會創辦人

    在愛滋病的歷史上,從來不是健康與死亡這二個選項,它帶給人類社會對於汙名、壓迫的反思,也讓我們看到團結、醫療、人權與愛的重要。但在台灣,政府依然用懲戒感染者的法令、恐嚇式的愛滋教育、抽遍男同志血的公衛政策來進行愛滋防治。現今,我們對於愛滋病的認識已知它非致命的絕症,但在人權與平等對待上,台灣還有好一段路要走。──鄭智偉,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社工主任

    在醫學界的眾人絕望地掙扎著去控制HIV爆發的縝密故事中,作者提醒我們最棒的醫學故事就是人們的第一手故事:他們的決定,他們的勇氣,與他們的能力。在最好的狀況下,這番歷史的重述,可說是保護了我們全部的人。──黛博拉.布魯姆,《落毒事件簿》作者

    這是在醫療科學中最難以置信的故事之一:治癒愛滋。──《國家地理雜誌》

    這本書可得知愛滋病令人驚異的細節,並從而分享作者帶來的希望。──《紐約時報》書評

    作者呈現一連串的研究報告,指出這些研究如何讓科學家抱著一個疾病終將可被治癒的希望,而她投注的情感流竄在她的行文間。這在社會史與醫學紀錄上同等重要。──The Daily Beast評論網

    在這本平易近人且充滿驚喜的著作中,霍特這位由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訓練出來的科學家,領著我們觀看在治療這曾是絕症的過程中出現的重大突破。──《出版者周刊》

    這本令人驚豔的書,講的是醫療科學在一連串反常的勝利中如何步步靠近第一隻愛滋疫苗。同時也是一本精密的回顧,揉合了當代醫學精進醫療策略的資訊。──科克斯書評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分享書書評

    分享書書評列表(1)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41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