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對歷史充滿熱情的年輕史學家,擅長以不落俗套的敘述方式,重新呈現歷史過往。
全世界都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的氛圍中,最被掩蓋的「中國戰事」──八年對日抗戰,已經清楚呈現在世人眼前了嗎?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本書以三大篇十個章節的篇幅,從軍事情報、政工、白色恐怖、外交、台獨運動、民主化、本土化、民生與經濟建設、兩岸關係等全方位的視角,剖析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後蔣經國與其政治生涯。 這段歷史過程呈現了國府於國共內戰中潰敗、自大陸倉皇撤退播遷來台之後,如何在風雨飄搖中站穩腳跟,並利用冷戰...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戰火越是靠近,日本反抗越是堅定 美國只想盡快結束戰爭,不管用的是什麼手段 原子彈兩聲巨轟,敲醒日本投降的覺悟 人類釋放出地獄之火,成為史上最慘烈的結局 帝國的一起一落,就在那瞬息之間
公視年度時代生活劇《茶金》的靈感原型! 一本充滿恩怨情仇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一部記錄真人實事的臺灣地方發展史!
臺語課本九十年前就有了? 阿公小時候讀的三字經和百家姓是MADE IN TAIWAN的特別版本? 那個年代的臺灣孩子,都讀什麼書長大? 私家收藏珍稀蒙學文獻大公開 再現臺灣早期私塾師生互動場景 原來,臺灣孩子曾經是這樣長大的!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一位對歷史充滿熱情的年輕史學家,擅長以不落俗套的敘述方式,重新呈現歷史過往。
全世界都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的氛圍中,最被掩蓋的「中國戰事」──八年對日抗戰,已經清楚呈現在世人眼前了嗎?
歷史像轟隆隆的列車經過,塵灰滿天,雜音貫耳,只有在塵埃落定之後,透過現場記憶的拼圖、重要文件的解密、多方時空的鏈結、人情義理的佐證,終能還原時態的真貌。
本書由青年歷史學者廖彥博撰寫,完全出離了慘烈帶來的情緒偏激,解脫了政治兩極的立場桎梏,根據第一手研究資料,劫後餘存的珍貴影像,說一場離現在還並不太遠的戰爭,說一個近代史上大規模反抗侵略最有骨氣的故事。
一本「複雜中尋求簡單,熟悉中找出陌生」的抗戰史
文、史大師,同聲稱「讚」
全書一百多幅抗戰珍藏史料
首度集中曝光
作者介紹
廖彥博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歷史系博士班。曾經參與國史館《二二八事件辭典》條目撰寫、《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行誼口述訪談錄》撰稿,現從事著述、翻譯、近代史紀錄片及講座策畫。
著有《三國和你想的不一樣》、《蔣氏家族生活祕史》、《個人旅行:西雅圖》、《愛新覺羅.玄燁:抹粉的聖君》、《一本就懂中國史》、《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與白先勇合著)等;譯有《大清帝國的衰亡》、《中國將稱霸21世紀嗎?》、《謊言的年代:薩拉馬戈雜文集》、《漫遊中古英格蘭》等書。
齊邦媛、白先勇 感動推薦
呂芳上、林桶法、劉維開 專業推薦
抗戰過去七十年了,我的心上刻滿彈痕。九十歲還有很強烈的意志力,不是只為了活著,而是有話要說,有尊嚴要爭,我希望多一點年輕人來寫我們的故事,就像這本書。──《巨流河》作者、台灣大學榮譽教授 齊邦媛
作者言簡意賅,將八年抗戰的來龍去脈重點式敘述得清楚明白,這是一本每個大學生都應該一讀的抗戰史入門。——作家、加州大學榮譽教授 白先勇
這是一本「複雜中尋求簡單,熟悉中找出陌生」的抗戰史。在舊輪廓中屢見新說,而且看不到教條口號,取而代之娓娓道來的是戰時中國的人與事。「信而有徵」、「不落俗套」,是中國抗戰勝利七十年的最佳獻禮。──國史館館長 呂芳上
對史料的靈活駕馭,具史識的清晰論述,本書架起了研究者與普通讀者之間順暢無阻的橋梁。──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 林桶法
作者透過大量當事人的回憶,使讀者理解為何抗戰,為誰抗戰,什麼是抗戰勝利的關鍵因素。這是一本看過之後,值得深思的抗戰史。──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 劉維開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