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神功戲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香港神功戲

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0/12/12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4.9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ISBN: 9789620432699
  • 頁數: 160
紙本書定價:NT$ 312
電子書售價:NT$ 232
系列: 香港 (共 9 本)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本書所觸及之問題,直指傳統戲劇生存之核心意義,亦填補了此向為中國學者所忽略之空白。書中還分析了神功戲的種類,粵、潮及福佬劇神功戲的演出習慣,社群與戲班宗教的儀式、習俗與禁忌,神功戲籌辦的具體情形……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特價 電子書: NT$ 238

    §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起源,低地人海上帝國的崛起 § 「我們將啟程尋找,新的、從未見過§的土地。」 Wij nieuwe landen gaen soecken de noyt bevaren sijngeweest 誰也沒想過,一名荷蘭少年的人生志向 竟促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崛起,打造出低...

  • 電子書: NT$ 449

    「我希望,我的自傳能說清楚,科學和民主到底是如何引導我(以及我的認同者)走上這條『被通緝』的不歸路。」──方勵之 世界級的天體物理學家 中國民主的先行者,一位承擔太多責任的知識份子,親筆自傳塵封二十年,遺稿全球首度面世! 要知事實真相,應以此書為本。方勵之以他一貫坦然、簡潔、深入又詼諧的筆調,解...

  • 出版日期:2010-12-11
    電子書: NT$ 232

    黃大仙是香港為人熟知的民間信仰,逢年過節均會吸引數以萬計善信上香祈福。到底為甚麼人們對黃大仙如此尊崇呢?黃大仙是何許人?這一信仰又是如何傳入香港的呢?

  • 電子書: NT$ 189

    香港遺落的文化史、書店史、文化人物史 東方之珠最值得典藏的篇章 殖民之島的文藝前世、香港的今生記憶 香港詩人、學者作家陳智德 以文學、歷史、音樂、流行文化為範疇,結合史料、詩作、典故、圖像 為讀者一一細數香港的前世今生,填寫香港記憶的補遺

  • 電子書: NT$ 144

    隨著本土意識及香港人身份認同問題一再成為全城焦點, 要在迷失及爭論中尋回身份,何不從源頭出發? 從歷史中找回香港本土意識的冒起及演變的線索,再決定今天該如何自處和定位

  • 電子書: NT$ 294

    本書作者林慕蓮在派駐北京的期間驚訝地發現,不僅一般老百姓對天安門事件默不作聲,即使是在頂尖學府、受過嚴格學術培訓的大學生都對之一無所知。 林慕蓮因此決心寫下《重返天安門:在失憶的人民共和國,追尋六四的歷史真相》。在本書中,作者採訪了多位直接、間接參與天安門事件的人物──他們在廣場上的親眼所見、...

  • 電子書: NT$ 420

    250年來,中國已經變成蛻變成夾雜著帝國和現代性的混成社會。它的一部分向外看,尋找機會,一部分向內看,注意危險。本書預測了中國和外部世界的關系可能會如何發展。它會變得像融合了不同族群並控制了鄰國的美國嗎?還是會像英國或俄羅斯一樣放棄帝國的虛名?在當代國際關係與東亞歷史中,中國對我們來說最是最重要的國...

  • 電子書: NT$ 336

    從《躁動的亡魂》看見太平天國戰爭在人心中的刻痕。戰爭如何中斷日常?人們如何面對失序與動盪?如何處理遍地屍骨與紀念逝去親人?如何重拾內心的確定感,重建被戰爭粉碎的世界?本書透過方志、傳記、詩集、外交文獻與傳教士報告,帶領讀者看見這些刻痕,看見當時人們最切身的經歷:失親之痛、對官府失能的憤怒,以及摻雜腐...

  • 出版日期:2014-01-27
    電子書: NT$ 100

    香港的每一處廢墟都有不同的形成原因,但都和一些使用規劃、條例限制和私人或經濟原因有關。其實每個廢墟背後都是香港都市成長的一個故事,了解廢墟就是從另一個角度了解香港,正因為香港有自己的特殊歷史,所以香港的廢墟研究更顯珍貴。 全書作者共探索了25個他心目中最值得人們注意的廢墟,並將廢墟內目前……

  • 電子書: NT$ 385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 電子書: NT$ 336

    中華民國臺灣――既非「中華民國」也非「臺灣」! 蔣介石如何「借殼」民國,讓臺灣建國「上市」? 分析冷戰時代,臺、美、英、中、蘇、聯合國等各方角力 完整解答臺灣的國家主權與國際地位爭議!

  • 詳細資訊

    把戲劇跟宗教儀式、祭祀習俗結合起來做研究的方法,是由英國希臘學家珍.夏理遜(J.E. Harrison)
    於1910年首次提出的。她的看法對後代學者起了很大的啟發。本書作者秉承了上述觀點和深受實地考查方法的影響,長年累月地在香港各社群,用圖像和文字記錄他們酬神的活動──
    神功戲的演出。
    本書所觸及之問題,直指傳統戲劇生存之核心意義,亦填補了此向為中國學者所忽略之空白。書中還分析了神功戲的種類,粵、潮及福佬劇神功戲的演出習慣,社群與戲班宗教的儀式、習俗與禁忌,神功戲籌辦的具體情形……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