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葉嘉瑩先生詩詞創作的完整結集,也是她一生飽經憂患的真實記錄。
雖然人生坎坷,葉先生藉由詩詞的意蘊興託和詩情的馳騁想像,
將飄蓬的際遇和人生的感悟內化昇華。
葉嘉瑩自幼啟蒙開始接觸中國詩詞,不只被詩詞中的興發感動所吸引, 也透過吟誦傳達出聲音的美感,她不僅讀詩寫詩也吟詩, 書中賞析詩作也教授聲律平仄,傳達出聲韻的美感與特質。
寫給生於荒亂年月、默默承擔憂患, 卻以最真自我回應時代、擁抱時代的理想之人。 2020年BBC熱播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重要參考作品 史學大家洪業唯一專述,中外學界公認關於杜甫研究最重要的著述。
《基度山恩仇記》是法國大文豪大仲馬的經典冒險小說,也被公認為大仲馬最好的作品。本書於1844年完成,全書共分十八次出版。後世史學家認為這部書不是大仲馬獨立創作,而是與其他作家合寫。
三齣戲劇同屬莎士比亞的喜劇作品。《皆大歡喜》是齣田園喜劇,精彩浪漫的愛情故事,表現出純真與嘲諷、浪漫與寫實的主題對比。《第十二夜》被譽為最經典的喜劇,愛情亂局顯現的離奇狂亂,讓此劇成為「史上最瘋狂、最幽默的愛情喜劇」。《終成眷屬》雖列名喜劇,但同時是齣問題劇,又稱為「陰暗的喜劇」。
朱生豪大學畢業,在世界書局工作後,開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集》,I935年動工,次年8月,完成的第一部莎劇,即是《暴風雨》。他預估全集約一百八十萬字,在兩年內譯完。孰料中日戰爭爆發,為躲砲火,輾轉流離,譯稿或毀於烽火,或在逃難中遺失。在困境中,朱生豪翻譯不輟,無奈天不假年,1944年12月26日病逝,...
葉嘉瑩幼承家學愛上中國古典詩詞,大學時期在顧隨先生的引領下,步入古典詩詞的殿堂。大學畢業後曾在台灣、香港、星馬、美加等著名大學任教,除了講授詩選詞選,對於西方的文學理論亦有其獨到見解。葉嘉瑩講授詩詞賞析,上下縱橫、中西並用,成一家之言。因她早年受王國維《人間詞話》影響,喜歡五代及北宋之作,南宋各家則偏愛欣賞辛棄疾。每每談及詩詞作品的由來、句法語法、意象風格,葉嘉瑩常以西方的思辨方法分析說明,讓人心領神會,馳騁想像。
作為一個授業的傳道者,大部分時間是站在講台上,葉嘉瑩卻仍筆耕不輟。本書是她一生的集大成,詩詞作品含括了年少時的觸物興感,以及近年重拾筆墨,歌詠故國鄉情的最新之作。
作者簡介
葉嘉瑩
1924年生。1945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國文系。自1945年開始,任教生涯長達六十五年以上。曾在台灣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任教十五年之久,1969年赴加拿大,被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並曾先後被美國、馬來西亞、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多所大學以及大陸數十所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及訪問教授。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是加拿大皇家學會有史以來唯一的中國古典文學院士。此外,還受聘為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名譽研究員及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並獲得香港嶺南大學榮譽博士、臺灣輔仁大學傑出校友獎與斐陶斐傑出成就獎。2012年被中國中央文史館聘為終身館員。
1993年葉嘉瑩教授在天津南開大學創辦了「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並捐獻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萬美金)設立了「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用以吸引和培養優秀人才,從事中國古典文學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
著作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中國詞學的現代觀》、《唐宋詞十七講》等多種著作。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