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透過作者和繪者細膩的手眼,重現曾經存在於臺灣土地上各式經典建築鮮明的色彩和故事。本書延續上一本書《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本書也借用日本愛知縣博物館明治村概念,將臺灣未能完成、未能完整保存的經典建築重現於紙上。丁目(ちょうめ)是日本地方團體單位市町村下的區域劃分單位,也是博物館明治村的分區命名,臺灣曾經使用,戰後改成「小段」,就像消失建築被從臺灣的地圖上抹去。
《紙上明治村2丁目》從醫院、學校、中央和地方官廳、教堂佛寺到土木設施,帶領我們回到多年前的臺灣,一覽那些已經消失、但曾經存在於這塊土地上的建築肖像,重溫以前臺灣城鄉的莊嚴與典雅。
本書透過作者和繪者細膩的手眼,重現曾經存在於臺灣土地上各式經典建築鮮明的色彩和故事,從住宅、餐廳、戲院、百貨到各種公共設施,帶領我們回到多年前的臺灣,一覽那些已經消失、但曾經存在於這塊土地上的建築肖像,重溫以前臺灣城鄉的莊嚴與典雅。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關於臺灣你還想知道什麼? 七十則關於臺灣的日常逸聞、風俗文化、歷史變遷, 期待居住在這塊小小的土地上的你我他, 重新關注過往視而不見的趣味美好, 臺式生活好奇心再發現。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風光臺灣》出版於日治時代昭和十四年(1939),由當時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所發行的一本寫真帖,書裡收錄了約90張臺灣風景人文照片。 這是一本為促進觀光而發行的臺灣風景寫真集,目標市場則是日本內地的民眾,希望藉由寫真帖的宣傳,以吸引日本本土的遊客前來臺灣觀光。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從歷史、社會、文化、文學的角度,深度介紹常見各類日式料理,再搭配由日本博物館提供的名家浮世繪,包括葛飾北齋、月岡芳年、歌川廣重、歌川國芳、勝川春亭、歌川豊國等人作品,透過畫作深入探索日本飲食今昔演變的歷史。
這是一本帶領臺灣各世代讀者重返二二八事件歷史起點之書。 七十年前的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歷史上死傷最慘重的官民衝突事件。在戒嚴期間,這道歷史傷口成為不可碰觸的禁忌,相關研究直到解嚴後的一九九○年代,才開始蓬勃發展,至今已累積出相當豐碩的成果。但作者陳翠蓮認為,關於二二八的研究「迄今為止仍然著重在整...
公視年度時代生活劇《茶金》的靈感原型! 一本充滿恩怨情仇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一部記錄真人實事的臺灣地方發展史!
臺語課本九十年前就有了? 阿公小時候讀的三字經和百家姓是MADE IN TAIWAN的特別版本? 那個年代的臺灣孩子,都讀什麼書長大? 私家收藏珍稀蒙學文獻大公開 再現臺灣早期私塾師生互動場景 原來,臺灣孩子曾經是這樣長大的!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每一棟消失的建築,
都是一片遺失的歷史拼圖。
一代代、一座座的建築物,記錄當代的美學表現、工藝技術,塑造了城鄉的變貌,也呈現人類的文明發展;是歷史的舞臺,也是時代的見證。
雖然每棟建築建立之初,都被期許堅固永恆立於大地,但能夠千秋萬世留存的建築非常稀少。展示威權的房子、崇神敬天的房子、擋風遮雨的房子、裝載記憶的房子……建築不見了,到哪裡去尋找?曾經的記憶和感情,在哪裡安身立命?
作者簡介 |
凌宗魁
畢業於中原大學建築系、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曾任職於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中原大學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等,現為國立臺灣博物館規畫師。著有《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紙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臺灣經典建築》、《專業通才理想的實踐: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訪談錄(一)》、《圖解臺灣近代經典公共建築》、《Brick Taiwan:積木臺灣經典建築,用樂高積木打造43個古蹟與地標》。
鄭培哲
畢業於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現從事商業設計。平時喜歡四處觀察舊空間、體驗老房子,也常參訪現代建築。工作之餘創作平面影像及圖像記錄,因而開始繪製建築,透過不同主題的插畫,重新感受臺灣曾經存在的空間。近年常受邀參加國內外設計展,曾於2009年獲德國紅點傳達設計大獎。著有《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紙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臺灣經典建築》。
推薦人 |
片倉佳史│作家/自由記者
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
吳秉聲│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
吳介祥│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糸副教授
周奕成│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發起人
邱翊│台北城市散步執行長
栖來光│在台日本作家
張鐵志│中華文化總會副秘書長
殷寶寧│臺藝大藝研所副教授/古蹟藝術修護系代主任
渡邊義孝│日本一級建築士/東亞日式住宅研究者
蔡亦竹│實踐大學應用日文系助理教授
蔡瑞珊│作家/青鳥書店創辦人
謝佩霓│藝評家、策展人
謝金魚│歷史小說家
嚴婉玲│臺南新芽協會理事長
(依姓氏筆畫)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