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土意識及香港人身份認同問題一再成為全城焦點, 要在迷失及爭論中尋回身份,何不從源頭出發? 從歷史中找回香港本土意識的冒起及演變的線索,再決定今天該如何自處和定位
野蠻小邦周再度顛覆你的商周印象, 周公哪有這麼神?古人沒你想的那麼不一樣, 開發弊案、禁酒令、旅遊意外、官商勾結樣樣不缺, 滿滿笑哏又讓人讚嘆的兩周史教室~開講囉!
物換星移,滄海桑田,今天的香港人有多少個知道中環德輔道原來是海濱?灣仔的海堤,原來在莊士敦道?本書根據第一手資料,扼要地闡述港島街道百年的發展脈絡,對讀者了解整個地區的發展,甚有裨益!
如果說,中環是香港這個前英國殖民地的城市中心,上環就是香港華人社會大展鴻圖的地方。原來,中環曾經有共濟會的會所、孫中山先生並不是第一個在香港密謀革命的人、上環南北行有香蕉、蘋果和橙賣,就是沒有西瓜賣!
《華爾街日報》與《經濟學人》雜誌「2014年最佳著作」 你認識印尼嗎?對於真實的印尼,你了解多少?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當今地球上每30個人就有一人以它為家 豐富的天然資源引發各國覬覦,長年飽受殖民剝削與衝突戰爭蹂躪 踏入這個不可思議的萬島之國,走遍13000餘座島嶼...
這本書是解釋資本主義實際上是什麼、如何發生,以及如何運作。 「市場經濟」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是存在的,在美索不達米亞、羅馬帝國、中國、中世紀的歐洲,以及其他在人們的記憶中蓬勃發展的行業中運作著。在古代早已經存在貨幣經濟、銀行,甚至連聖經和可蘭經都關注利息的問題;幾個世紀前已發展出非現金支付和令人驚...
1920至1945年為現在港九舊區的形成期,灣仔、旺角、深水埗、九龍城的啟德濱處處皆是樓宇林立。經歷漫長歲月的洗禮,這些特色建築或已消失,或已改建,作者黃棣才博士窮十年心力,參考大量歷史文獻資料,透過細緻的建築繪圖,重現這些充分體現時代風格、極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築原貌,冀能以幅幅圖像,為我城留下印記。
繼「晚清北洋卷」和「國共卷」以來,劉仲敬再次將自身犀利的點評,展現在人物的月旦之上。在這本「文人卷」中,劉仲敬主要延續了他在前兩卷中的歷史生態學分析,民國文人在「地方主義/泛中華主義」角力的脈絡下,來探討知識分子和文人的發展狀態。
本畫冊的幾位編者均為香港歷史明信片的收藏家。他們從大量的藏品中,精選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共一百五十多幀香港歷史明信片成書出版,以饗讀者,實為一件難得的好事。編者對書的內容悉心安排,所述文字經嚴謹的考證,使圖文相映,渾然一體,簡要而生動地紀錄了近半個世紀香港外貌與社會的變遷,是不可多得的既具欣...
比大國更懂大國,才是小國的智慧。 對中國的批判、交往與認同之前,必須更理解、更認識中國。 一九四九年誕生的中國是什麼樣的國家? 是社會主義的天堂夢,還是民族主義巨龍的胎動?
本書是劉翠溶院士多年來研究台灣環境問題的成果,內容豐富多元。從漢人拓墾至1970年代以來,台灣環境變遷、水資源管理及水污染防治、中部山坡地的開發利用、環境與疾病的關係、環境保護觀念在台灣的推廣、環境法規的訂定與執行,以及全球永續發展理念等均有深入的析論。本書為台灣環境研究提供了兼具高度、廣度與深度的...
在淪陷的日子裏,香港市民眼中的風是淒冷的,雨是苦澀的。在七十年後的今天,人們的記憶漸漸模糊飄散,唯有一件件真實的文物,承載着不能動搖的歷史事實,世世代代為當時的人們作見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