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難以想像的犧牲奉獻與真情大愛
民視《台灣學堂》觀眾感動好評!
「我的生命已經獻給了在這裡的人。
將來我只有一個願望:大步走到永恆時,我還在工作。」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公視年度時代生活劇《茶金》的靈感原型! 一本充滿恩怨情仇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一部記錄真人實事的臺灣地方發展史!
臺語課本九十年前就有了? 阿公小時候讀的三字經和百家姓是MADE IN TAIWAN的特別版本? 那個年代的臺灣孩子,都讀什麼書長大? 私家收藏珍稀蒙學文獻大公開 再現臺灣早期私塾師生互動場景 原來,臺灣孩子曾經是這樣長大的!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高齡84歲的饒培德修女,省吃儉用地照顧貧苦病人,有人想幫忙劈柴,她卻說:「這工作很危險,我們修女受傷了沒有關係,你們的青年受傷了,就不好。」
.40年前,范鳳龍醫師遠從斯洛維尼亞來到台灣,從此沒離開過醫院一步,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還強忍病痛為病童開刀。
.來自美國的劉建仁神父,在幫助小兒麻痺病患時遭到感染,又慘遭截肢,即使如此,他愛台灣的心一點也沒有改變,繼續為殘障人士的權益而奔走。
.奉獻一輩子照顧獨居年老病人的葛玉霞修女說:「我已經老了,行動也不方便,我不想麻煩台灣人,我要回瑞士去。但我要感謝台灣人,你們都不嫌棄我年老,還願意接納我去家裡為病人服務。」
很多人不知道,像這樣默默為台灣奉獻一生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有些來自遙遠的異國,有些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但相同的是他們都有一顆無私大愛的心。
他們當中,有的行醫,有的辦學校,有的關懷孤苦,有的照顧原住民……盧牧師一一記錄了這些感人的事蹟,這其中,有些人是盧牧師親身接觸過的,有些故事則是盧牧師探訪而來。
本書收錄了25個精彩、感人的故事。這些人留給台灣的是永遠的生命記憶,也是我們永遠不能忘懷的真誠之愛。希望藉著這本書,將他們的無私與大愛一代代地傳遞下去。
▍作者簡介
盧俊義
高雄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傳道者。
1974年自台南神學院畢業,陸續在台東關山、嘉義西門、台北東門等三間教會牧會,2013年2月退休,也曾任台南神學院、台灣神學院、玉山神學院、新竹聖經學院、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等兼任講師。
此外,他擔任過高雄少年感化院、台東武陵外役監獄的教誨師,以及台灣長老教會《教會公報》主編,並在好消息頻道(GOOD TV)主持節目。曾與佛教釋昭慧法師、天主教王敬弘神父共同成立「關懷生命協會」。
目前在民視電視台《台灣學堂》主持「這些人,這些事」節目,同時擔任台北和信醫院宗教師、倫理和安寧委員,以及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倫理委員。
帶領六個查經班。喜歡文字工作。
洪山川│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總主教
南方朔│知名作家、評論家
陳南州│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
何飛鵬│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