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曾說:「人類的第一件繪畫作品是陽光把人的影子投射在牆上。」而人類的第二件繪畫,是把那被陽光照射的人及其影子畫下來。人的影子是有生命的造形,有影子即有光線。繪畫藝術所有種種,全係光之所賜。直到今日人們還是沿循第二件繪畫的原理,並依戀第一件繪畫。
──施並錫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公視年度時代生活劇《茶金》的靈感原型! 一本充滿恩怨情仇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一部記錄真人實事的臺灣地方發展史!
臺語課本九十年前就有了? 阿公小時候讀的三字經和百家姓是MADE IN TAIWAN的特別版本? 那個年代的臺灣孩子,都讀什麼書長大? 私家收藏珍稀蒙學文獻大公開 再現臺灣早期私塾師生互動場景 原來,臺灣孩子曾經是這樣長大的!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達文西曾說:「人類的第一件繪畫作品是陽光把人的影子投射在牆上。」而人類的第二件繪畫,是把那被陽光照射的人及其影子畫下來。人的影子是有生命的造形,有影子即有光線。繪畫藝術所有種種,全係光之所賜。直到今日人們還是沿循第二件繪畫的原理,並依戀第一件繪畫。
──施並錫
施並錫(1947~)
一九七一年畢業於師大美術系,後至紐約大學攻讀藝研所。深造歸國後,一九七七年首次於省立博物館舉辦個展,一九八七年以「母與子」系列獲首屆席德進基金繪畫大獎。二○○八年回到故鄉彰化,成立「員青藝術協會」,立志由地方散播起美的意識。
曾任高雄縣文化局局長(2003~2005),推動大貝湖之大型國際偶藝節、橋頭糖廠黑銅觀音文化節等。現任教於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
施並錫教授於書中對台灣水彩畫的發展,有極為翔實的敘述。藉由探討同屬田園風情畫派、畫面都充滿陽光、都以大自然為表現主題的水彩畫家們──二十世紀日本畫家不破章(1901~1978)以及不破章與張煥彩、施南生及沈國仁等本地畫家的水彩繪畫藝術,試圖建構出畫家心中獨鍾的「光之鄉」──台灣彰化。
被稱為「田園水彩畫家」的張煥彩老師,作品完全反應居家生活,不管是起伏山巒、屋舍穀倉、山寺廟宇、菜園風光都是入畫的題材,都以具象的自然形態來呈現。在他的畫筆下,台灣人的樸素自然、克勤克儉的平實精神及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完全展現無遺。
本書更收錄美術系教授王哲雄、謝東山、李欽賢;知名藝評家花亦芬、康原等人,論施並錫其人其畫,試圖建構施並錫愛鄉、愛土地以及關懷人權的強烈意識,並宣揚「美的意識」。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