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的知識,誰說只有特定的人才享有?公開課劃破了獲取知識的屏障,可是,往後大家都會一起幸福了嗎?《世界是平的》作者佛里曼認為,未來世界最大的落差,不會是「數位落差」,因為未來已經不會有數位落差了,所有人將藉由科技彼此緊緊連結在一起,未來最大的落差,將會是「動機」 落差。
簡單,就有力量 對於「捨棄」,我們恐怕誤解大於理解,以為捨棄就和苦行僧沒兩樣,捨棄不全然等於「節儉」,而是用「減法」過人生,割捨掉無法帶給你快樂的事物,珍惜留下的物品,這樣的概念在於「平衡」,而不是「過度」。 勇於捨棄就是改寫人生的開始 本期《一張圖搞懂》試著讓讀者捨棄學英文的習慣、囤物的習慣、看待...
代名詞就像名詞的替身,代替句子中先前提過的名詞,避免相同的字被重複使用。以最常使用的人稱代名詞來說,許多人講英文經常He、She不分,或是明明該用I開頭,卻誤用成me,雖然聽得懂,但聽起來就像還在學說話的小朋友,句句充滿文法錯誤。 代名詞在英文的語言裡就是這樣時而扮演綠葉、時而扮演紅花,封面故事從主...
這次封面故事是Design a Better City,介紹了溫哥華的“More Awesome Now”的計劃,原本了無生氣的巷弄搖身一變,成了IG熱門的打卡景點“Alley-Oop”,這只是溫哥華市區200多條巷弄的其中一條,未來不只是增加市中心30%的步行空間,更促進了30%人與人的互動。 無...
片語動詞到底困難在哪?原來片語動詞學不好不是沒道理,因為連老外自己也很苦惱。 大多數人在學片語動詞時,看到動詞便下意識忽略了後面的介系詞、副詞,然而這些細節隱含著「動作」和「空間」的關聯。「片語動詞」比起「單字動詞」更強調動作發生的瞬間,既有畫面、方向,更有動能。 英文要好,不是單字必須越背越難,而...
一本為台灣上班族寫的英文雜誌 成年人的學習重實用而非只談興趣,在工作中能即學即用,就是最好的學習方式,英文講求的是邏輯,只要思路清楚,商用英文也能夠用簡單的小字展現專業,因此編輯團隊就真的好想為台灣上班族寫一期封面故事,從「全球辦公室」寫到讓人既愛又恨的「茶水間日常」,我們把各種真正會發生在辦...
你也曾用美劇學英文嗎? 美劇「無字幕」料理的想法,來自近幾年興起的無菜單料理omakase,omakase日文是「ぉ任せ」即中文的「信任」,讓廚師為你打點菜單。一張圖搞懂這次想當一回美劇廚師,為你安排學好英文的playlist,從有字幕看到無字幕,聽出老外才懂的深度梗。
【刻意練習名詞】 增加美選民信心的magic word 2008年正逢美國總統大選,社會心理學家Christopher Bryan針對低迷的投票率,和史丹佛大學做了一個問卷實驗,其中的關鍵字,一組換成了動詞to vote另一組是名詞to be a voter,看最後哪組人真的會投票的機率高。 ...
本月封面故事《旅行研究所》整理出——意料之外能講英文暢遊的國家,像是有「地中海心臟」之稱的馬爾他、位於加勒比海的貝里斯、歐洲的新創基地葡萄牙,在Travel專欄也介紹了透過郵輪旅行的方式,只要打包一遍,就能造訪數個國家,旅途中,也不妨試著用過去式聊經驗、用現在式聊想法、用未來式聊展望,在新的地點用新...
一份來自教授的禮物 語言不僅僅影響你說什麼,還會影響你的認知。在這次封面故事中,台大外文系史嘉琳教授提到,華人社交互動模式多以「合作」為基本原則,西方人常偏向「競爭」,越乖的人反而在西方社會被視為低競爭力,史嘉琳教授的文章讀起來有一種安心感,她明明不是台灣人,卻比任何人還在乎台灣人到底怎麼學好英文...
深夜裡的無眠英文課 食物像語言一樣,都是文化的載體,台灣的夜市小吃承襲了多元文化的樣貌,因為有荷蘭、日本、客家、閩南跟原住民文化的糅合,才得以創造出我們飲食文化中「混血」的面貌。 既然飲食文化是種交流的捷徑,那麼一道道熟悉而家常的夜市小吃,為什麼不能是一堂堂深夜裡無眠的英文課?
剛開始學英文,我們因為不習慣,很容易忽略動詞用得對不對,例如:業績成長該用grow (發展、成長) 而非grow up (長大),只有人才會grow up,合約書上「寫」什麼,應該用say而不是直譯成write。 為什麼我們學了這麼久的英文,卻經常用了好多含糊的動詞而不自知?答案是,我們多半太...
進了外商人生就會改變嗎?細問才知道,原來「外商」在他們眼中不是所謂美夢成真的地方。人生要改變,要打破僵局或是一灘死水,只能往更廣的地方邁進。走到外商,他們有更多機會到海外工作、不只認識各國的人也跟他們合作、也終於實現對世界的嚮往。到底世界另一端的人是怎麼想事情的呢?...
每出現一個新的字彙,其實都定義了某個現象。美國方言協會(American Dialect Society)每年都會票選出年度詞選,本期封面故事特地挑選了幾個近年有趣的字,像是Situationship 是Situation + Relationship描述戀人未滿的情況,還有給長輩看的假IG帳號Fa...
幸福真的學得來嗎?
這次封面故事《世界一流公開課》有"Learning how to learn" 教你重新學習、解放想像力的英文課、0基礎也能修的程式語言,甚至你可以在上面學到人生的終極學分:幸福課!據說這堂課年年爆滿,也是我最感興趣的一個課程,現代人都想知道幸福是怎麼一回事,甚至延伸出了許多Wellness Industry, 曾經是「最幸福國」的不丹創造了一個名詞--國民幸福指數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有趣的是,根據聯合國最新的排名,台灣排名26,是全東亞最幸福;號稱最幸福的不丹,卻掉到了97名, 變得比台灣人更鬱卒?有可能嗎?
這樣的調查結果耐人尋味,到底是什麼決定了幸福的開關?幸福的「量化標準」又是什麼?這堂課帶你從科學的角度探討,讓你和「幸福博士」相互切磋,這不是一件超級幸福的事嗎?
世界一流的知識,誰說只有特定的人才享有?公開課劃破了獲取知識的屏障,可是,往後大家都會一起幸福了嗎?《世界是平的》作者佛里曼認為,未來世界最大的落差,不會是「數位落差」,因為未來已經不會有數位落差了,所有人將藉由科技彼此緊緊連結在一起,未來最大的落差,將會是「動機」 落差。
"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Learn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 Mahatma Gandhi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