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洲、美洲到亞洲,
超過100個藝術展覽案例,
全面了解當代藝術生產線的生成與脈絡!
這是一本有關當代藝術生產的生態動畫書,
也是藝術社會學與人類社會學的移動式視覺對話。
藝術社會,到底是由什麼標籤群張貼而成?當代藝術生產線上,是哪些進行中的論述與創作模式,形塑出21世紀的藝術移動地圖?
作者以圖文參照的文本描繪,視「藝術家」與其生產環境為一種生命鏈,進而陳述當代創作實踐與社會介入的生產路徑,並勾勒進行中的視覺文化之當代性與地域性。同時以展覽理念與作品方案作為視覺性的示意藍圖,提出「生產環境空間的位移」、「改變社會的藝術聲量」、「未來檔案的歷史生產」,以及具對話性質的「藝術現象的生產風險」系列,作為當代藝術生產線的發生與實踐路徑圖。
攝影、電影、文學、哲學、左派思想……處處都閃現著他的靈光 德文原典直譯 ╳ 華文界最完整精確的班雅明精選集 在靈光消逝的年代,一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
打開藝術書寫世界 管窺與丈量藝評的跨際語言、生產文化與其傳播社會 本書是作者繼已出版的《詮釋之外──藝評社會與近當代前衛運動》之後,對當代藝評課題的再申論。以「元藝評」(Meta-art criticism) 的概念,視「藝評研究」為藝評的本體,叩問何謂藝評與其範疇,期能從藝評語言的生產過程...
作為一本改版增訂十一次的藝術寫作經典,此為繁體中文版首次在台灣出版。 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世界抒發自己對於藝術的觀點,但是對於讀者來說,該如何分辨與選讀一篇有觀點、有效益的文章?至於產業中的內容提供者又該怎麼生產出一篇符合觀眾需求、說服讀者理解與認同的文章? 本書提供讀者多個切實可行的寫作...
藝評- 作為啟蒙精神的延續 作為辯證文學的展演 作為美學定義的伸張 作為跨語際的實踐 作為歷史意識的表態 作為藝術理論的聲言 作為思想與行動的聯結 作為前衛的守護角色 作為文化發展的經驗參照 作為新感知世界的陳述 藝評與藝術,過去被設定於「謎」與「詮釋」之間的關係。 ...
是第一本從團隊合作的角度談籌辦展覽的專書。 是第一本以專案階段的方式來拆解一個展覽籌備過程的工具書。 也是第一本提供多重身分和工作角度來看待籌備展覽的教科書。 更是一本提供博物館人籌展時面臨到各種心理、工作難題該如何應對的指南書。
1.目前唯一深入探討「佛洛伊德×培根、竇加×馬內、馬諦斯×畢卡索、波拉克×德・庫寧」四對現代藝術大師之間複雜難解的瑜亮情結和八卦祕辛 2.普立茲獎得主以「推理小說般的文筆×心理學的洞察力×藝術史的扎實細節」補充了傳統藝術史中鮮少觸及的一塊,讀來引人入勝。 3.另有八頁彩圖,收錄書中提及的...
本書從八個不同的角度來介紹西歐古典音樂,背後邏輯或許可視為分類歸納一線性推演的思考模式,從結構性的概念,來認識理解所謂的「古典音樂」。或許,以此方式閱讀這本書會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