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已於2024年9月進行改版更新,升級為新系列書籍《生而為人,你比你想得還要強!》解讀我們的極限潛力密碼
人類相對於這個地球有多渺小?
地球赤道處的平均深度約6378公里,人類普遍生存的空間約是地面往下10公尺和往上90公尺,總計約100公尺以內的空間。但人類的足跡可不限於這100公尺,除了遍步全球陸地,也到過海洋最深的1萬1000公尺馬里亞納海溝,甚至踏足過距離地球38萬4400公里的月球。
身為地球上75億人口中的其中之一,除了能發揮智慧上天下海,我們的身體還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我們在體能和心理上的最終極限又在哪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一一探究吧!
★全球科技界盛讚李飛飛是「AI界的良心」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推薦「AI崛起時代」必讀書籍 ★《金融時報》年度最佳科技書籍 ★Amazon編輯選書 本書是李飛飛親筆撰寫的回憶錄,一段從社會底層到人工智能關鍵夢想家的非凡軌跡。她的人生旅途,恰與AI的發展共舞。讀者不僅能看到一名年輕科學家動人...
——如果我們不是人類,我們會如何感受這個世界?—— 《我擁群像》普立茲獎得主全新力作!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衛報》、《時代》雜誌⋯⋯橫掃2022歐美年度最佳圖書榜★ ★卡內基傑出非虛構獎章得主★ ★入圍 威爾遜文學科學寫作獎、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科克斯書評獎★
★ 2021年最佳書籍——彭博商業周刊 ★ 2021年最佳科學書籍——衛報 ★ 2021年最佳科學書籍——金融時報 ★ 2021年最佳哲學書―—五本書 ★ 2021年最佳書籍——經濟學人 「身為自己」是什麼意思? 我們的「內在小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為什麼在得到之後,「渴望」常常變成「失望」? 又是什麼讓人類萌生許多奇思妙想,推動世界的改變?
我們都聽過這樣的黃金法則:少吃多運動就可以減肥。然而事情沒那麼簡單。 本書結合減肥外科手術專家詹金森醫師行醫時面對的實例,以及全新的新陳代謝科學研究, 告訴你人體的食慾和代謝到底如何運作,你的身體如何決定你的體重。
李嗣涔博士結合最新實驗研究發現, 以穿梭陰陽界的「撓場」科學解密,成就人類大躍進的下一步! 從解開特斯拉日誌機密、風水原理, 領航靈界取能、星際通訊、物理農業和醫療新科技,可望解決能源危機, 預言21世紀的「撓力文明」即將興起!
大多數人都知道,人類的身體是由智人進化而來,但我們經常沒注意到,我們的身體仍然在持續進化。 身為地球上75億人口其中之一的你,你的感受是獨一無二的,你的感受並不完全等同於其它人的感受。 本書是一本能讓你在「什麼?竟然是這樣!」的感受下,輕鬆探索人體科學的入門書籍,藉由圖文方式,從骨骼、視...
杜克大學行為睡眠醫學專家 為你揭開不靠藥物一夜好眠的訣竅 ★吳家碩臨床心理師(好夢心理治療所/睡眠管理職人)專業推薦★ ★Amazon網路書店4.2星好評★ ★已授出荷蘭、韓國等7國版權★ •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半夜2:00醒來? • 健康的睡眠看起來是什麼樣子? • 為什麼...
韓國yes24網評分5顆星滿分好評! 5大主題╳42個醫學名詞╳152幅名畫, 以神經科醫師視角,重新詮釋希臘羅馬神話與解說醫學典故。 【繁中版由臺大醫學系副教授/作家汪漢澄醫師審訂】
這是一本寫給運動愛好者,同時也寫給對運動感到焦慮又困難的一般大眾,為了自己健康必備關於運動和健康的好書。 本書作者丹尼爾‧李伯曼(Daniel Lieberman)透過自然史和演化,帶領我們探討現代人久坐、睡眠不足、走路蔚為風潮、運動量不夠、以及越來越多慢性疾病背後的種種健康危機,徹底改變我們...
《發現人體》以全面而有系統的方式,介紹西方醫學及科學傳統對人類生理機制的認識歷程,書中可以看到許多有趣的科學發現故事。例如十九世紀一位美國軍醫救治一名腹部遭到槍傷的工人,康復的過程中他的胃部傷口與皮膚傷口癒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可以從外部通往胃袋裡面的通道,意外成為瞭解胃部消化情形千載難逢的實驗對象。 ...
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讓機場營運面臨前所未見的危機,究竟機場是靠什麼來維持運作?機場的收入來源是什麼?機場會有打烊的一天嗎?機場是各國最重要的對外交通樞紐,旅遊、經濟、貿易的流通……,本書將為您解開對機場及飛機的疑惑!
海洋,影響著全球的氣候與天氣形態,也是碳循環的主角,雖然海洋的起源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認為在冥古宙時就已存在,是所有生命起源的推動力。 海水覆蓋了地球約70%的表面積,平均深度約3680公尺。相比之下,全球陸地平均高度只有860公尺,海洋最深的地方-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1000公尺,比聖母峰的8848...
本書是在美國長久以來採用,並廣受歡迎的大學性教育教科書。特色是採取「正向看待」的觀點,尊重生理及心理真實,尊重各種經驗及文化,也尊重專業研究及調查,並從性教育擴及性別教育、情感教育,融合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與女性主義的觀點,並不斷逐年修訂。中譯本將是台灣市面上第一本全方...
麥可.波倫為了「完整了解一頓餐食的因果關係」,以記者的追獵精神,沿著現代人主要三條食物鏈:工業化食品、有機食物和野生食物,從產地一路追蹤到餐桌。他深入農場、研發室、養殖場、加工場到賣場,親身觀察與訪談,如偵探般揭開現代食品的面貌。 這是深度的調查報導,是趣味的科普作品,更是優美的自然文學。越了解飲...
我們人人皆有的這具身體,從外觀可見的頭部、五官、皮膚、四肢,再到體內的骨骼、大腦、內臟、消化系統及微生物聚落,從它們是什麼、它們如何不可思議地精密運作,以及它們如何有可能(不幸地)出錯。 《萬物簡史》、《大不列顛碎碎念》暢銷作家比爾・布萊森以一個門外漢的視角親身訪問了許多醫師、學者,參考了無數...
好萊塢電影,不乏世界末日的題材, 劇情裡駭人的病毒、不孕症、AI、氣候變遷……, 真的可能終結人類嗎? 本書由一腳踩進電影圈的節目主持人艾德華斯, 加上量子物理學家布魯克斯, 攜手破解科幻片的末日劇情, 帶領讀者思考,這些世界末日,離我們有多遠?
(全民醫學入門) X (人體免疫軍備全解說) X (47幅彩色插圖) 作者菲利普•德特默:千萬點閱、YOUTUBE最受歡迎科學頻道 KURZGESAGT創辦人 全面瞭解抗體、發炎和疫苗等防禦機制, 以及過敏、癌症、細菌的威脅。 比起打造「強大的免疫系統」,要追求「免疫系統的平衡」, ...
人類相對於這個地球有多渺小?
地球赤道處的平均深度約6378公里,人類普遍生存的空間約是地面往下10公尺和往上90公尺,總計約100公尺以內的空間。但人類的足跡可不限於這100公尺,除了遍步全球陸地,也到過海洋最深的1萬1000公尺馬里亞納海溝,甚至踏足過距離地球38萬4400公里的月球。
身為地球上75億人口中的其中之一,除了能發揮智慧上天下海,我們的身體還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我們在體能和心理上的最終極限又在哪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一一探究吧!
人短跑的速度極限【100公尺9秒58】
人跑馬拉松的速度極限【1小時59分40秒跑完42.195公里】
人長跑的極限【24小時303公里】
人耐力的極限【4956公里,140天還沒有到極限】
生孩子的最高齡紀錄【66歲】
最長壽的男性【116歲】
最長壽的女性【122歲】
人能夠舉起最重的重量【505公斤】
人背東西最重的重量【650公斤,往前走5步】
人在真空狀態下的最長時間【30秒~40秒死亡】
人能承受的最高體溫【42℃】
人體能承受的最高環境溫度【120℃,15分鐘】
人體能承受的最高瞬間溫度【裸體210℃】
人體最低體溫的紀錄【13.7℃】
人體能承受的最多失血量【全身血液總量的40%】
人體能承受的最強輻射【6000毫西弗】
人體能承受的最強電流【0.2安培】
人體能承受的最強電壓【36伏特】
人體能承受的最大重力【9倍重力】
人體能承受的最大壓力【33大氣壓】
人不進食承受的最長時間【382天】
人只喝水可承受的最長時間【57天】
人不呼吸的最長時間【24分3秒】
人胃的最大容量【3000毫升】
人眼的解析度【感光細胞總數量=1億500萬像素】
人眼能分辨的顏色種類【1億種】
人耳能承受的最大音量【105分貝(不傷害人體的狀況下)】
人耳能聽到的最尖銳聲音頻率【40000赫茲】
人說話最快的速度【1秒11個字】
人嗅覺分辨氣味的極限【約3000種】
人吃辣的極限【220萬辣度的辣椒22根】
人觸覺可以感受到的最小重量【0.001公克】
人觸覺可以感受到的最小間距【0.2公分】
人體反應速度的極限【0.1秒】
人類記憶力的極限【圓周率小數點後70000位】
人不睡覺的極限【264小時】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