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命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住在不屬於我的地方,
我一直是個不折不扣的異鄉人。」
──保羅‧索魯
單是為了一個再單純不過的「實驗」的念頭,作者保羅‧索魯不設定旅行目的,也不預期行旅的心情,只帶著一副沾沾自喜的如逃犯般落魄的模樣,展開一場從北美到南美別出心裁的漫長旅程。
這是本最具「詩意」與「畫意」的旅行文學 恰佩克這個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捷克作家與畫家 透過逾200幅的手繪圖和充滿意象、震撼力的文字 雋刻出北歐三國奇特、雄渾和壯闊的自然與人文
只要出發,改變就已經開始!! 這是一趟極不可思議、令人大開眼界的旅行。 因為一位富有遺孀的善行, 讓一群從未出過遠門、單純質樸的村婦農民, 坐著專屬的三等車廂環遊印度,見識世面。 他們的心窗從此開展,眼中的世界也開始有了不同……
若一生只能讀一本遊記,那就是它了! ☆旅行文學巔峰傑作☆ 這是一場充滿未知的冒險、將與各式鮮猛有趣的人事物與地方交會、碰到各式疑難雜症與「政治問題」 並且充滿旅人面臨各式意想不到的挑戰時,該怎麼見招拆招、以及巧遇貴人來幫忙/幫倒忙!
長距離步道健行者必讀之書,四條全球重要長距離步道完走心得、身心照顧及旅行準備重點TIPS 走過的人,本書會帶你重回步道,再現其中的空氣與風景,回味曾經的收穫與領悟。 沒走過的人,本書會帶你了解長距離步道的魅力,和所有你該知道的事。
「這是一個旅行者的故事,也是一個這是一個旅人的故事。 旅人說自己不安於份,總是在「本地」與「異地」之間來回往返。她在途上觀察平常百姓的生活、見證社會大事,感受各地的風土人情,也藉着採訪,與當地人交流,聽着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寫下了一般遊記不會記下的見聞。記者的成長故事,一路走來是不斷相遇與別離...
★ 一本城市文學誌,讓拜訪柏林的旅者,能透過本書找到一般觀光指南所無法帶領的私房場域。 ★ 以充滿人文關懷的散文體裁,帶領讀者體驗這座城市的叛逆精神。 ★ 回顧柏林的關鍵字:叛逆、自由、重建、貧窮、文學、藝術,但依舊樂觀。 ★ 自由才能寫作,寫作才有自由,內容風格呈現一...
一個迷失自我的旅行者,一隻帶來勇氣的浪貓, 一段與貓同行的奇幻旅程 Instagram百萬人次追蹤,影片瀏覽次數超越一億三千萬 每日郵報、華盛頓郵報、紐約郵報、BBC、衛報專題報導 Amazon UK暢銷書,全球粉絲熱烈期待,售出二十國版權 「夢工廠」製片、《馬達加斯加》系列電影監製邦...
艾瑪.拉金是通曉緬甸文的美國記者,從九〇年代起多次祕密到緬甸查訪,她透過走訪歐威爾在緬甸的駐紮路線,對緬甸社會進行第一手觀察,甚至與當地知識分子組織讀書會。拉金以優美的遊記散文,娓娓道出緬甸從英國殖民地、獨立到被軍政府極權統治的悲劇;不但巧妙銜接歐威爾的生平著作與緬甸的政治社會境況,更生動呈現了當地...
最任性自在的舒式京都晃蕩, 告訴你如何享受這一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繼《遙遠的公路》、《理想的下午》之後, 舒國治最讓人心醉的行旅文學代表作,令和年全新版本上市
一介鄉下武士,帶領日本走向新時代。 坂本龍馬究竟魅力何在,讓後世追思懷想不斷? ‧他在NHK「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調查排名第三,僅次織田信長、德川家康; ‧在他的出生地,有日本唯一以人物冠名紀念的「高知龍馬機場」; ‧每年十一月十五號,全國舉行「龍馬祭」紀念他的誕辰與忌日; ‧...
引領鐵道漫遊.地方旅行風潮的雋永經典 ●另類鐵道迷的漫遊書寫 ●作者親繪鐵道漫遊地圖 ●蘑菇+王春子美術設計
「我生命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住在不屬於我的地方,
我一直是個不折不扣的異鄉人。」
──保羅‧索魯
「我感興趣的是在晨光清醒後的故事:從熟悉到有點陌生、到頗為新奇、到全然不識,最後到置身於奇鄉異地。重要的是旅程,而非抵達;是旅行,而非降落……。我於是決定做個實驗,隻身隨著火車,從麻薩諸塞州的梅德福向南奔到不能再遠的地方……。」
單是為了一個再單純不過的「實驗」的念頭,作者保羅‧索魯不設定旅行目的,也不預期行旅的心情,只帶著一副沾沾自喜的如逃犯般落魄的模樣,展開一場從北美到南美別出心裁的漫長旅程。
在旅程的起點,保羅‧索魯選擇湖岸快車與他一同登場。平穩前行的列車上,他讓別人的終點站成為自己的起始,晃晃盪盪地揭開與空間的對話之旅。整個旅程由二十二種火車接力式地串聯而成,且以不同風貌呈現奇麗多變的旅行情味。如橫跨美國六州的孤星號,像櫥窗般透視出墨西哥的衰頹與肉慾的阿茲提克之鷹,橫越重山駛往秘魯的山脈列車;還有穿行國界、路程長達一千哩以上的泛美特快車……最後,為旅程畫下句點的,則是有百年歷史、速度也如年邁老牛的老巴塔哥尼亞「特快」車。
一場孤獨的旅程,二十二種不同風情的火車,隨著悠長的汽笛鳴聲,讓一幕幕真實上演的旅遊過程,有情有味地在《老巴塔哥尼亞快車》一書中重現。
作者簡介
保羅‧索魯Paul Theroux
保羅.索魯出生於美國。大學畢業後,投身旅行工作,先到義大利、非洲,於馬拉威的叢林學校擔任和平團教師,並在烏干達的大學擔任講師。1968年,應聘前往新加坡大學,任教於英文系。這段時間,將短篇故事及為報章雜誌撰寫的文章結集成冊,並著手數篇小說,包括〈方與印地安人〉、〈嬉戲的女孩〉、〈叢林戀人〉等,這些小說收錄於《大裂谷的邊緣》(The Edge of the Great Rift, 1996)。1970年代早期,索魯與家人移居英格蘭,隨後遷往倫敦,在英國居住了十多年。這段時期,寫了幾部評價甚高的小說及多篇廣受歡迎的旅遊文章,《漫遊世界》(Travelling the World, 1992)一書即由這些旅遊文章精選編纂而成。他目前在美國定居,仍前往各處旅行。
保羅.索魯著作甚豐,包括:《瓦爾多》(Waldo)、《黑屋》(The Black House),《映象宮殿》(Picture Palace)贏得1978年英國惠特布雷德文學獎;《蚊子海岸》(The Mosquito Coast)被《約克郡郵報》選為1981年年度小說,並改編成電影;《騎乘鐵公雞:搭火車橫越中國》(Riding the Iron Rooster: By Train Through China)贏得1988年湯瑪士.庫克旅行文學獎。最近的著作有《我的另一種生活:一部小說》(My Other Life: A Novel)、《九龍塘》(Kowloon Tong);《旅行上癮者》(Fresh-Air Friend)集合了他1985至2000年的旅行文學作品;另有一部廣受好評的小說《檀香山飯店》(Hotel Honolulu)。其他著作:《赫丘力士之柱 》、《維迪亞爵士的影子》、《到英國的理由》、《暗星薩伐旅》 (以上中文版均由馬可孛羅出版) 等。
譯者簡介
胡洲賢
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除用本名翻譯外,也用筆名齊萱寫作。平日住在山明水秀的台東,嗜書成性,賣文維生,熱愛悠閒自在的生活。
著作有:《一樣的月光》、《言歡記》。譯作有《到英國的理由》、《金色船隊》、《帝國》、《流浪者之歌》、《誰搬走了我的乳酪:青少年及兒童版》等書。
陳朵思
台北人,就讀台大外文研究所。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