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最具「詩意」與「畫意」的旅行文學
恰佩克這個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捷克作家與畫家
透過逾200幅的手繪圖和充滿意象、震撼力的文字
雋刻出北歐三國奇特、雄渾和壯闊的自然與人文
只要出發,改變就已經開始!! 這是一趟極不可思議、令人大開眼界的旅行。 因為一位富有遺孀的善行, 讓一群從未出過遠門、單純質樸的村婦農民, 坐著專屬的三等車廂環遊印度,見識世面。 他們的心窗從此開展,眼中的世界也開始有了不同……
若一生只能讀一本遊記,那就是它了! ☆旅行文學巔峰傑作☆ 這是一場充滿未知的冒險、將與各式鮮猛有趣的人事物與地方交會、碰到各式疑難雜症與「政治問題」 並且充滿旅人面臨各式意想不到的挑戰時,該怎麼見招拆招、以及巧遇貴人來幫忙/幫倒忙!
長距離步道健行者必讀之書,四條全球重要長距離步道完走心得、身心照顧及旅行準備重點TIPS 走過的人,本書會帶你重回步道,再現其中的空氣與風景,回味曾經的收穫與領悟。 沒走過的人,本書會帶你了解長距離步道的魅力,和所有你該知道的事。
「這是一個旅行者的故事,也是一個這是一個旅人的故事。 旅人說自己不安於份,總是在「本地」與「異地」之間來回往返。她在途上觀察平常百姓的生活、見證社會大事,感受各地的風土人情,也藉着採訪,與當地人交流,聽着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寫下了一般遊記不會記下的見聞。記者的成長故事,一路走來是不斷相遇與別離...
★ 一本城市文學誌,讓拜訪柏林的旅者,能透過本書找到一般觀光指南所無法帶領的私房場域。 ★ 以充滿人文關懷的散文體裁,帶領讀者體驗這座城市的叛逆精神。 ★ 回顧柏林的關鍵字:叛逆、自由、重建、貧窮、文學、藝術,但依舊樂觀。 ★ 自由才能寫作,寫作才有自由,內容風格呈現一...
一個迷失自我的旅行者,一隻帶來勇氣的浪貓, 一段與貓同行的奇幻旅程 Instagram百萬人次追蹤,影片瀏覽次數超越一億三千萬 每日郵報、華盛頓郵報、紐約郵報、BBC、衛報專題報導 Amazon UK暢銷書,全球粉絲熱烈期待,售出二十國版權 「夢工廠」製片、《馬達加斯加》系列電影監製邦...
艾瑪.拉金是通曉緬甸文的美國記者,從九〇年代起多次祕密到緬甸查訪,她透過走訪歐威爾在緬甸的駐紮路線,對緬甸社會進行第一手觀察,甚至與當地知識分子組織讀書會。拉金以優美的遊記散文,娓娓道出緬甸從英國殖民地、獨立到被軍政府極權統治的悲劇;不但巧妙銜接歐威爾的生平著作與緬甸的政治社會境況,更生動呈現了當地...
最任性自在的舒式京都晃蕩, 告訴你如何享受這一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繼《遙遠的公路》、《理想的下午》之後, 舒國治最讓人心醉的行旅文學代表作,令和年全新版本上市
一介鄉下武士,帶領日本走向新時代。 坂本龍馬究竟魅力何在,讓後世追思懷想不斷? ‧他在NHK「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調查排名第三,僅次織田信長、德川家康; ‧在他的出生地,有日本唯一以人物冠名紀念的「高知龍馬機場」; ‧每年十一月十五號,全國舉行「龍馬祭」紀念他的誕辰與忌日; ‧...
引領鐵道漫遊.地方旅行風潮的雋永經典 ●另類鐵道迷的漫遊書寫 ●作者親繪鐵道漫遊地圖 ●蘑菇+王春子美術設計
這是本最具「詩意」與「畫意」的旅行文學
恰佩克這個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捷克作家與畫家
透過逾200幅的手繪圖和充滿意象、震撼力的文字
雋刻出北歐三國奇特、雄渾和壯闊的自然與人文
華文書市的遺珠之作.旅行文學的珍稀瑰寶
這趟旅程是在很久以前,從我少年時代開始的,「我們前方是寧靜遼闊的大海。」沒錯,多美好的歲月。但人生是說不準的,也充滿了冒險;我沒有變成北極探險家,只是機遇的問題。
本書是卡雷爾•恰佩克於一次世界大戰後前往北歐旅行的點點滴滴。作者以幽默生動的方式講述了他在斯堪的納維亞的各種經歷,更是以充滿詩意的如椽大筆,精煉而精準的語彙,寫盡了聲響、氣味、光影、儀俗、面容……向我們勾勒了一個廣袤的北國風土人情——素樸、渾厚、溫暖與堅毅。並透過逾兩百幅的手繪隨筆,深刻記錄他所見所聞,讓我們認識一個既屬歐洲又不那麼歐洲樣貌的——北歐三國。
對於恰佩克這位捷克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北方行旅》無疑是華文旅行文學出版缺少的一塊重要拼圖。他如詩般的語言刻畫的卻是最深沉、蒼涼與狂放的北國世界;他的畫線條簡單樸拙卻寓意生動、趣味橫生。走進他的文字世界,更勝影像紀實,但心裡留下最精采的旅程, 一如他所說:「當你要朝聖——但這是一件苦差事,老兄;勞心勞力;可是當你要朝聖,不妨直抵那片世外桃源,看看它是不是你一向尋尋覓覓的。是的,感謝老天爺,正是它沒錯;我見識了我的北國,心滿意足。」
作者簡介
卡雷爾•恰佩克Karel Čapek
一八九○年一月九日生於奧匈帝國波西米亞地區的馬雷施瓦頓諾維采,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於捷克布拉格,世界知名的捷克小說家、劇作家和評論家。
恰佩克早年在布拉格、柏林和巴黎攻讀哲學,一九一七年定居布拉格,從事新聞工作和文學創作。一九○七年到一九二○年代,他的很多作品是與畫家兼插畫家的哥哥約瑟夫聯名創作。早期的短篇小說包括《光淵》(Zářivé hlubiny,與喬瑟夫合作,1916)、《克拉克諾什山的花園》(與喬瑟夫合作,1918)和〈糗事〉(Trapné povídky,1921。收錄於《錢財及其他故事》〔Money and other stories〕)。恰佩克的「黑色烏托邦」作品反思了科技進步的危險,這一系列包括他的劇作《萬能機器人》(1920)、小說《製造逍遙法外》(1922)、《原子狂想》(1924)和《山椒魚戰爭》(1936)。
在另一個脈絡裡,恰佩克的滑稽奇想《昆蟲生活》(與喬瑟夫合作,1921)諷刺人類的貪婪。對正義的追求激發他寫下〈第一個衣袋裡的故事〉和〈第二個衣袋裡的故事〉(1929,合為《兩個衣袋裡的故事》)裡大多數的故事。
恰佩克最成熟的作品有哲理小說三部曲《霍杜布》(1933)、《流星》(1934)和《平凡生活》(1934),分別呈現了知識的三個面向。寫實小說《第一救援隊》(1937)強調團結的必要。他晚年的劇作有《白色瘟疫》(1937)和《母親》(1938)。
譯者簡介
廖婉如
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畢業,紐約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曾任技術學院講師,現為自由譯者。譯作有《巴黎藍帶學校廚藝學校日記》、《紐約的窗景,我的故事》、《變臉的緬甸》、《愛情的險岸》、《心靈之眼的旅程》 、《匠人:創造者的技藝與追求【理查.桑內特作品集2】》(以上均為馬可孛羅出版)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