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生大士是印度的神秘密續上師,在藏傳佛教中極負盛名,僅次於釋迦牟尼佛。他於第九世紀越過喜馬拉雅山區而到達藏地,並於當地建立佛法。在一千多年後的今日,由於他主要弟子伊喜.措嘉公主的紀錄,讓我們得以聽聞到這位獨特精神人物的聲音,並受到他的感動。這本傳記在傳奇性的故事之外,還穿插了他對所有修行者的永恆建言。
蓮花生是金剛乘的根本上師。由於蓮花生廣大的悲心與智慧,他指示其主要弟子伊喜.措嘉為了未來的修行者,要將伏藏珍寶埋藏起來,好使這些珍藏在預定的時間被掘取出來。這份忠告的意圖,是要讓所有的個體親自運用在一切境況中。對於真誠想要追隨一條心靈道路的人而言,本書是一個包含著有效真理的經典作品。
住持數座寺院、在全球擁有上百個禪修中心,被譽為當代禪修大師的詠給・明就仁波切於2011年六月秘密出走,展開四年半被稱為「自我自殺任務」的遊方閉關。 故事從明就仁波切的溜出自己寺院的大門,朝向未知旅程的那晚開始。此舉的動機是想要拋開界定其人生的各種頭銜和地位,並探索自己存在的最深層、最隱藏面向。...
《松嶺寶藏》以易於應用和理解的方式,結合了禪修與竅訣修持的教言,是佛教金剛乘最偉大的上師蓮花生大士所傳授的伏藏教法集結,由其女弟子伊喜.措嘉封藏。本書充滿了直接、深奧、清新,且切合我們時代的內容。
十九世紀以實修而達到最究竟了悟的偉大行者 一百多篇故事,帶你一窺兩百年前巴楚仁波切智慧謙和、堅忍不屈、促狹淘氣、慈悲憐憫的各種真實面貌。
他們曾是世界上最孤隱的人 他們是康藏最吸引人的特色 他們是持戒精嚴、終身閉關修持的比丘瑜伽士 現在,你可以透過第一手記實 在樸實謙和卻修持高深的瑜伽長老 與爽朗賴皮的小喇嘛的日常生活間 或會心一笑,或嘖嘖稱奇 一窺瑜伽士不可思議的證量與成就
很難相信,就在離我們不遠的年代,竟然有此真實卻又奇幻的故事…… 一九六○年代,伏藏師督修‧林巴從西藏來到錫金,在淨觀中得知位於北側山峰有一處祕境,那裡既富庶又和平、沒有疾病與痛苦,生活好比在淨土……
當智慧與善業逐漸從這地區消失時,獅子吼菩薩的化身,名噶瑪巴者將會出現。通過他的證悟能力,他將廣弘佛法和普渡有情。--釋迦牟尼佛《三摩地王經》 一段九百年的生命旅程,化身十七次的人間轉世 一趟九百哩的朝聖路線,卻揭開無數的人性試煉
八世紀時,蓮花生大士封藏了無數的大圓滿伏藏, 這些珍貴伏藏,只有透過伏藏師才能被發掘出來。 本書總集了歷代伏藏師和重要大圓滿成就者跨越時空的口授教導, 為你展露了悟心性的傳承,帶你進入覺醒之路的核心。
挖掘你心中的寶藏吧! 它能帶你直接走向心生恐懼的地方。 它能幫你面對生命中的煩惱和難題。 它能辨別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 它能讓你看到自己的潛能,照見內心的覺醒! 大圓滿瑜伽士 / 蓮花生大師伏藏持有者-- 祖古.烏金仁波切在生命的最後兩年,最重要的心性開示 引領修行者了悟自身真正的力量!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侯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那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
「CBETA電子佛典集成」內容包括《大正藏》1-55及85冊、《卍續藏》選輯、《嘉興藏》選輯、歷代藏經補輯、《藏外佛教文獻》等等,共收錄4165部(16925卷)佛典,約有1億7千萬字的本文及校註,以及386萬筆的經文用字修訂。
本書《佛法大將舍利弗‧神通大師目犍連》是巴利佛典【佛陀的聖弟子傳】系列套書的第一冊。主要介紹佛陀身邊的兩位上首弟子,一位是以「大智慧」著稱的舍利弗尊者,另一位是以「神通」著稱的目犍連尊者。佛陀曾比喻舍利弗就如母親,清楚地組織教法,並詳細分析它的內容,讓弟子們在解脫道上出生,敦促他們達到入流果。然後,...
本書涵蓋了那爛陀傳統的基本主題,佛教的生命觀、歷史、修行所必需的內在工具,以及佛法在世間的應用。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其他佛教傳統的教法,並與科學、媒體、政治等多元領域對話,為學佛者提供更為寬廣的觀點。
無論一個人是安詳地在高齡睡夢中過世,還是由於導致猝死的因緣成熟而意外身亡,在臨終過程、死亡的那一刻與死後,對佛教徒的指示都是一樣的。 本書中關於臨終、死亡及死後的資訊是針對某特定古老傳統的佛教教法非常簡單的介紹。雖然還有許多其他正宗佛教傳統也提供了基本相同的建議,然而隨著每個傳統各自發展出其專門用詞...
本書是祖古烏金仁波切在尼泊爾的納吉寺,於十四年中為所有求法者所描繪的一張修行地圖,它涵蓋「立斷」之道的所有關鍵要點。首先,祖古烏金仁波切指出,本覺即是存在於一切眾生之內的佛性,而這本覺正是普賢王如來。接著,他教導立斷的前行——「區分輪涅」,我們區分自己平凡的身、語、意是源自正覺狀態的身、語、意。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
◎從觀修藥師佛、體驗療癒的奇蹟到認識藥師佛大願,最經典珍貴的一本書。 ◎藏傳佛教噶舉傳承大上師堪千創古仁波切親授「藥師佛法」並詳盡開示十二大願。 ◎藏傳佛教普遍使用的藥師佛儀軌,完整呈現修行次第。 ◎讓藥師佛帶領您一步步走向今世的富足健康與真正的解脫快樂。
我們常會陷入某種怒不可遏的情況,心靈與行為完全被嗔怒之火所控制,造成諸多苦難紛爭與暴力,還傷害了身邊所愛之人,而打破這一切惡性循環的出口,就是「安忍」!
由德籍斯里蘭卡高僧向智長老、何慕斯.海克博士合著的《佛陀的聖弟子傳》,是一本略傳的合集,共介紹了二十五位弟子,除了波斯匿王的皇后摩利迦並未證果之外,其他二十四位都是證得初果以上的聖弟子。為了突顯故事的主體人物,同時也減輕讀者的閱讀壓力,我們將本書的內容編譯成四冊發行。
看啊!看著你的心! 看著那無生的根基, 看著它無滅的展現, 在明空的廣境中,放鬆。 這赤裸直觀、本然無作、寬坦放鬆的方式, 就是最甚深的大手印修持法。 大手印實修者的聖典 西元十六世紀卓越的大師──達波札西南嘉所著作的《明現本來性》,以其實修體驗而宣說的精闢訣要,數百年...
狂野的覺醒, 是到達證悟階段前, 停下所有不必要和無意義的活動, 返回生命本初的狀態。 這是金剛乘世界最具威力的修道, 破除「相對世界」執著的方式。
生死就是心的旅程 藏傳佛教最深刻的生死學 拓展你對於生命與死亡的想像與理解 一切顯相都是由心所生, 培養正面的心境,就會產生正面的顯相, 此生、中陰和未來世的顯相,也會變得越來越正面。 看透生老病死的本質,就會知道現在如何活得更好! 死亡離不開每一個瞬間,也發生在每一個當下。這就是無常。 對於尋求...
「關於蓮花生大士這位三世諸佛事業之獨一化身的傳記,多到難以思量。在那些不同版本的生平故事中,《桑林瑪》或稱(蓮花生大士的)《銅殿生平故事》,乃是其中的王者。當談及佛法如何傳佈到藏地雪域的歷程時,《桑林瑪》是最具權威的經典。《桑林瑪》也涵括了這位偉大上師所留下的口授指示與建言,這些開示深刻而詳盡地見證了他對佛法與未來世代人們所帶來的利益。」
-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 序
「上師寶蓮花生大士的傳記,已由西方最具能力與經歷的譯者之一艾瑞克.貝瑪.昆桑翻譯完成,我高度推薦這個在西方首度出現的完整版本。能夠坐著閱讀這個寶藏,並對書中的言語和要義具有全然的信心,多麼令人鬆一口氣。英文譯者於翻譯蓮花生大士的生平之外,也加入了頂果.欽哲法王的序言,以及十七世紀大師策勒.納措.讓卓的簡短著作,使得這本譯作深具意義。」
-拿旺.臧波,《上師寶:他的生平與時代》作者
蓮花生大士是印度的神秘密續上師,在藏傳佛教中極負盛名,僅次於釋迦牟尼佛。他於第九世紀越過喜馬拉雅山區而到達藏地,並於當地建立佛法。在一千多年後的今日,由於他主要弟子伊喜.措嘉公主的紀錄,讓我們得以聽聞到這位獨特精神人物的聲音,並受到他的感動。這本傳記在傳奇性的故事之外,還穿插了他對所有修行者的永恆建言。
這是讀者首度看到有關佛法如何深植於藏地的完整故事。這本英譯的蓮花生大士傳記,其原文本身為受封存的伏藏,以保護它不受時光的侵襲,並於幾個世紀之後由伏藏師取藏。這些伏藏師都是蓮花生大士的成就弟子,他們發願要利益未來世代的人們而轉世來取藏。
策勒.納措.讓卓的著作《闡明蓮師生平的真實意》,也收錄其中。另外還有詳盡的辭彙解釋,都是取材自可信的古老經典,以便說明藏傳佛教的歷史背景。
作者簡介
依喜.措嘉
蓮師簡傳和伏藏的由來
在我們所在的這個時劫,將有千佛出世;同樣地,也會有千位寶上師來成就其事業。在目前釋迦牟尼佛的時代,這位上師的化身就是蓮師、蓮花生大士。
據說在蓮師傳中,他是從湖中的一朵蓮花中神變化生的,因為是神通降生之人,所以具有神力能降伏人類、甚至鬼神或其他類的非人。他極為長壽,在印度住世約一千年後,又在西藏待了五十五年之久。
蓮師在西藏這段期間,除了將當時所有的佛經、密續典籍和大部分的論典都迻譯成藏文,還為許多具緣弟子傳授內密三部的其他無數甚深不共法教。
在離開西藏之前,蓮師留下許多授記並埋藏了諸多法教,以便後世的取藏。他加持親近的弟子,使其與他無二無別,能在未來的轉世中取出伏藏法教。伏藏法教直接來自蓮師,透過其弟子的未來轉世而取出,然後直接修習,流傳開來。
蓮師以金剛乘的教法,尤其是甚深伏藏的佛行事業影響了無數眾生,這位偉大的上師是阿彌陀佛與釋迦牟尼佛的共同化身,他的化現是為了調伏凡夫與難纏的鬼神。蓮師所埋藏之伏藏法教的不共功德,在於提供一個切合每個世代、時代和遇法個人的成就法門,每位伏藏師所取出的嶄新教法,是為了讓具緣的弟子修習。
郭淑清/中譯者
台大經濟系學士,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歐洲研究碩士,曾服務於金融保險相關產業。因個人興趣,而於2006年開始學習佛法翻譯,《大成就者之歌》、《培養慈悲心》為其嘗試的譯作。
楊書婷/校閱者
1989年起學習翻譯佛法,部落格tw.myblog.yahoo.com/serenalotus-blog/
宋伯瑜/校閱者
英國雪菲爾大學法律倫理學碩士,曾擔任法會中英口譯及從事數種儀軌翻譯。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