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罵:汪培珽手記拾

溫柔,力量更大

52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1/01/25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7.6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9896962
  • 字數: 75,036
紙本書定價:NT$ 320
電子書定價:NT$ 320
電子書售價:NT$ 256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不罵,力量更大

汪培珽手記拾:姊姊十六歲弟弟十三歲,那年的故事

孩子做錯事,也不罵?
為什麼要用罵的?
好好說沒用啊!
所以罵就有用了嗎?

沒。
既然沒用,為什麼還是繼續罵?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288

    好師傅會罵人嗎? 即使你還未開口罵,孩子已能感受到你散發出來的負能量。 好的師徒關係,是讓孩子發自內心喜歡你、尊敬你,想要跟你一國。 罵孩子,不單單會破壞你們的關係,還有影響一輩子的後遺症。

  • 電子書: NT$ 256

    父母的腦袋裡都是糨糊嗎? 剝奪孩子「靠自己」的機會,等同剝奪他們的人生樂趣。 愛和寵溺,只有一線之隔,卻不難分辨。 會使孩子習慣變差、人格變形的,是溺愛。 真正的愛,只會帶領孩子漸漸邁向成熟和獨立。

  • 電子書: NT$ 256

    這一年,她十五歲,他十二歲。 如果《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爸爸、媽媽,你們已經過了有效期限。 但生活沒有結束,親子間的故事還在進行, 效期過後,父母與孩子對話將如何流轉演變?

  • 電子書: NT$ 256

    汪培珽終於要談「用功讀書」這件事了 明明知道這本書,將是我所有書裡最暢銷的一本,但卻排到第十本才寫。 因為前面的培養沒做好,後面的做了也是白做; 或是說,前面的做好了,後面的培養就能水到渠成。 父母從容面對孩子學業的30個觀念,是本書的重點。 我還寫了五封信給家長和孩子。其中兩封,應該沒有父母會...

  • 電子書: NT$ 256

    汪培珽最重要的一堂課,終於出版成書了 這堂課只談一件事:如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教養書很多,只談「如何正確去愛」的?沒有。 是因為父母愛孩子天經地義、不需要學習嗎? 還是因為它跟成龍成鳳無關。 生孩子的最大意義在哪? 不是成就他,而是你們之間濃厚的感情。

  • 電子書: NT$ 256

    「餵」小孩故事書,就等於拿「愛」給小孩吃。 如果孩子光聽故事就可以長大,那故事裡的營養成分,就是愛。 「只有5%的人可以做到。」 唸故事書給孩子聽,這麼簡單的事,她卻斷言可以做到的父母不多。 因為最簡單的事,往往就是父母最容易忽略的事。

  • 電子書: NT$ 294

    她啟發了多位矽谷傳奇人物,包括賈伯斯。 她的三個超高成就女兒登上《時代》雜誌,力挺媽媽的教養哲學。 她在全球最競爭的學區教書,累積近四十年第一線經驗。

  • 電子書: NT$ 284

    ★「台北文學獎」散文首獎得主洪愛珠首部著作。 ★備受矚目、眾人垂涎敲碗的飲食書寫新聲音。 ★舒國治、馬世芳、蔡珠兒、古碧玲、詹宏志、韓良憶、簡媜重量級推薦。

  • 電子書: NT$ 263

    薩提爾親子對話專家李儀婷,從實戰經驗淬鍊超強親子對話練習, 30 種失控情境 x 3個對話工具 x 3道安全卡榫 x 3不1要, 超擬真實作練習,讓你三言兩語,扭轉親子、手足間的情緒困境。

  • 特價 電子書: NT$ 250

    我們從上一代獲得的教養,以及那些教養方式對我們養兒育女的影響,也可能是我們在面對孩子時,可能會犯下的錯誤。本書作者菲莉帕身為心理治療師,有機會觀察親子關係是如何變調的,以及如何讓它恢復正常運作。這包括如何處理你和孩子的感受;如何傾聽孩子,以便更瞭解他們;如何與孩子建立真正的聯繫,而不是陷入令人疲憊的...

  • 電子書: NT$ 169

    影響芬蘭一世紀的重量級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西蘭帕代表作 宛如芬蘭的一面鏡子,引領讀者深觸北國夏夜的庶民靈魂

  • 詳細資訊

    既然沒用,為什麼還是繼續罵?
    因為上一代的身教,我們不知不覺中學了起來,鮮少有人會思考「有沒有用」的問題。

    「如果孩子乖乖聽話,我也不想罵人啊。」
    不——你想罵人。

    你怎麼知道我想罵人?
    因為你自己是被罵大的。想避開這個不好的循環,需要強烈的覺醒。

    .
    孩子長大的過程裡,隨時隨地都可能犯錯。
    只要你的管教裡有「罵人」這個選項,你隨時隨地都有機會罵人。

    尤其是對小孩子,你罵起來毫無「負擔」。
    當父母不知道怎麼宣洩自己的情緒時,更容易拿管教當藉口,找小孩開刀。

    姊姊弟弟小的時候,我不罵。
    因為我知道小孩無力招架父母「發瘋、發狂、發神經」的情緒。
    即使好好說道理時,我也會盡力維護孩子的自尊心。
    你要做錯幾次都可以,只要你心裡想讓自己更好,我連處罰都免了。

    當時,我並不知道「不罵人」的力量有多強大。直到孩子進入青少年。
    連沒罵人習慣的我,都快要忍不住了,可見情況有多「嚴峻」。
    如果小時候的壞算一分,到了青少年就變十分。

    在做媽媽最困難的時期,我還是忍了下來。
    等事過境遷,我對自己大呼一口氣說:還好我沒罵他。
    如果時光能倒回,我好希望能更溫柔一點。

    「為什麼你忍得住不罵孩子?」

    因為——我的父母不罵我。
    所以我的孩子,也不會罵他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
    好的循環,從此無限延伸。


    「我的孩子脾氣不好,動不動就生氣,你說不要打罵,我該如何管教?」
    她要你先檢查的,不是孩子。◆

    孩子天生的氣質不同,請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下定論。
    很多父母對不到一歲的娃娃,也下這樣的結論。更恐怖的是,那很可能就決定了孩子未來的人格。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該展現的是同情心,不是厭惡感。
    「你怎麼了?發生什麼事?我可以怎麼幫你的忙?」
    即使當下無法幫忙,也要心平氣和的等孩子平靜下來再說。
    而不是孩子生氣,你更生氣。


    小孩做功課摸摸拉拉,摸到晚上十二點,
    想知道她說了什麼重話嗎?◆

    八點,我從客廳喊他,「弟弟,你要來做數學了嗎?」
    八點半,他終於出現了。他先到廚房幫自己泡了一杯蜂蜜水,又烤了兩片土司,上面還各加了一片起司。
    孩子,你是來野餐的,還是來用功的啊。等我們開始討論第一題數學時,已經九點了。

    認真做事的時候,時間不是時間,再一抬頭,已經十一點半了,但我們還沒複習完第二天要考的東西。
    我盡量不對孩子碎碎唸。這時候,我忍不住了:「你下一次可不可以早點開始!」
    他是平時十點半上床的孩子。這時他的臉色反而好了,沒有半點不高興的樣子。

    「媽媽,我肚子餓。」他說。
    「我去煎蘿蔔糕,你繼續做。」姊姊這時從房間出來,說也要吃。她明天也是大考。

    弟弟吃著,媽媽教著,看他疲累的神情,還有根本複習不完的進度,我很想忍耐,但實在忍不下來,
    又說了一次:「你下一次可不可以早點開始!」
    明天就要大考了,你負y減y等於負2y,這麼簡單的東西都不會,你放學還有時間看電影!

    「弟弟,十二點半了,還有最後一個單元,你要不要先去睡,明天早點起來做?」
    他說好。我說早一小時叫你好嗎?他說早一個半小時吧。
    我說不需要,一個小時就夠了。

    ◆保護和監視,只有一線之隔。
    她把那條線劃在哪?◆

    檢查孩子的東西,我沒做過。小時候沒有翻過他們的書包、抽屜,長大後也沒檢查過手機或電腦。
    青少年對隱私這件事,非常敏感。知道要保護自己的隱私,意味著孩子正在長大。
    在摸索長大的過程中,卻被強迫公開不想公開的事……
    大人要不要用同理心想想,自己也希望這樣被別人對待嗎?

    父母要有警覺,這種監控什麼時候會結束?只要一開啟這樣的行為模式,就該擔心沒有結束的一天。
    因為你想保護孩子的心,不會因為孩子的年齡而改變。
    走到最後,親子關係不是成年的孩子委屈妥協,但私下怨聲載道,
    就是全力反抗不歡而散,看到父母如鬼神而遠之。

    ◆你問,如何引導孩子不要這麼容易生氣?
    她卻先反問,為何這麼害怕負面情緒,恨不得能除而快之。◆

    當大人出現負面情緒時,最希望的是別人先接受自己。
    孩子的問題也不在如何引導,而是──「你接不接受你的孩子?」
    孩子的負面情緒最後愈演愈烈,很多都不是寵出來的,是「父母不接受」的結果。

    ◆看孩子不順眼時,不開口管教就是失職嗎?
    她是怎麼說服自己盡力不批評的。◆

    我正在猶豫這些話該不該說時,心裡卻突然竄出這念頭:
    「他十二歲之前不是這個樣子的。他一向是個有禮貌的孩子。

    人,不可能突然改變。現在一定是青春期的關係,既然是過渡期,我要多多體諒。」
    我的頭轉向窗外。不多久,轉頭看他時,他已經睡著了。

    ◆當孩子問你為什麼要學數學時⋯⋯
    她不用任何八股觀念搪塞孩子。◆

    上學學的很多科目,將來可能一輩子都用不到,
    但是,當你學它時,需要用頭腦去思考,不同的課目是不同的思考訓練⋯⋯
    例如媽媽後來開始寫作,寫作也需要邏輯。
    例如你現在喜歡畫漫畫,畫圖不光是技巧,你對事情的想法、你看的小說、你做數學時動到的腦筋,
    都可能對你將來想做的事有幫助。

    ◆你認為外向比較吃香嗎?
    偏偏你的孩子就是內向呢。◆

    「你說話大聲一點。」
    「你要看著別人的眼睛說話。」
    「你說話這麼小聲,別人聽不到。」

    這位媽媽輕聲細語。她既沒罵孩子,也沒貶損。
    但她心裡恨鐵不成鋼的焦急,也有殺傷力。他的孩子一定知道,只是不會表達我受傷了。
    一個從小聽多了這樣語言的孩子,你說,他會不會漸漸地將自己內向的個性,與「不好」劃上等號呢。

    ◆信任孩子,可能還被嫌棄嗎?
    她的經驗談裡,潛藏著「窮養孩子」的背後哲理。◆

    「為什麼你要給我五百元?然後也不管我錢用到哪裡去。
    你知道嗎?我後來在學校買東西吃,他們說多少錢,是廣東話,我根本聽不懂,
    然後我就隨便從皮夾抽一張出來,接下來找的錢,我也不知道是多少……」

    我讓孩子自己發現,他對金錢的態度不對勁,然後自己往源頭找,就發現是媽媽太信任他的結果。
    他不喜歡自己這樣的花錢態度,但是皮夾裡就是有花不完的錢……

    ◆有一天老了,你對孩子有什麼期望?
    她只對自己有期望。◆

    「老了,什麼都可以沒有,但一定要有養活自己的積蓄。
    能花錢請人代勞的事,不要麻煩孩子。」

    孩子能陪伴父母的時間有限,陪著我說說笑笑就好,
    不有趣的事,不要找自己人,包括自己的孩子。

    「如果我真的沒能力照顧自己,除了孩子也沒別人可以幫忙,怎麼辦?」
    請相信:大大大多數的孩子,這時候都會心甘情願地幫助父母。
    多數人都是良善的,願意幫助陌生人的都不在少數了,更何況是養大你的父母呢。

    ◆做父母的最大難關,也是孩子的:青少年反抗期。
    她用什麼心法渡過?◆

    我與姊姊弟弟的親子關係,從十二歲開始,起了明顯變化。
    不是不親密了,而是衝突的次數突然竄高。
    有時也不是衝突。當原本以你為天為地的人,突然每天以「臭臉」面對你,
    有多少父母可以忍住不罵人?我能過關有兩個原因:

    第一, 我嚴格限制自己「罵人」。
    姊弟倆被我狠罵的次數,兩個人,十幾年來,加一加不超過五次吧。
    是他們太乖了嗎?想得美。

    第二, 我相信孩子不是故意跟我作對,他們的反抗不是針對父母,而是自己。
    既然我設定孩子會有「不聽媽媽話」的一天,當那天真的來臨時,我只差點沒說「歡迎光臨」

    影音資訊

    媒體推薦

    ◆ 
    前幾天看到「拿斧頭砍死你」那篇
    讓我大笑了
    那種當媽媽心裡氣的牙癢癢
    卻只能把怒氣化為教養的努力的無可奈何
    應該安慰到所有認真的媽媽們了吧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774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