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作品有十一本:
**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管教啊,管教》《孩子知道你愛他嗎》《會讀書》《管教小書-理智斷線前》《相親相愛是什麼》《親愛的,你有掛號信》《好言相勸》
**汪培珽手記有十本:
**
《金湯匙裡的毒藥》《真的放手讓你飛》《別在半夜喊媽媽》《不可以交男朋友的100個理由》5《偷偷愛著你》 《聽話,不要一直看手機》《壞人我當》《臭臉的歲月》《不能讓你買,只好讓你吵》
**翻譯的故事書有九本。
翻譯的青少年小說有一本:《纖纖小手讓你握著》童同著
_「汪培珽出品」官站:wptbooks.com
_
親子書作家。汪培珽。親自規劃的幼兒園 採用獨家「英文繪本教學法」 學英文要從「聽」開始,此法保證孩子十年後的英文學測出類拔萃 我們的老師不罵人、不處罰、不給臉色、不批評、不威脅、不貶低、不吼叫。 咦!家長都做不到,老師一對多,怎麼可能做得到。 因為學校在選老師時,能「好好說話」是首要條件。 不論...
青少年和父母的關係,容易陷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死胡同 我訂了新家規:每天晚上十一點,全家熄燈。為了一勞永逸,時間一到電源自動切斷,家裡馬上陷入一片黑暗,除了睡覺,由不得任何人。一個月後,規定變得更嚴格,連網路也一起切斷──但只要電腦有電,還是可以在一片漆黑裡繼續上網不睡覺。我沒辦法整晚監視。...
很多話,想說給大孩子聽,卻不知道怎麼開口? 汪培珽親自設計了42張卡片, 主題涵蓋:未來前途、善用時間、 交朋友、自我成長、電子產品陷阱、健康……
平靜,是讓父母通過的唯一方法 我通常都很平靜。 但也無法做到每一次。 最近寫了兩張標籤放在桌上。 每次要去跟姊姊說道理時,會帶在身邊。 ——「說話小聲一點。」 ——「說話不要用責備的語氣。」 那是給自己看的。 發現孩子說話愈來愈大聲語氣愈來愈不好。 父母先改變自...
從孩子的五歲到十五歲,你只有十年的機會。 望著背著背包的小小身影,我知道,總有一天我要面對孩子離開身邊的日子。 但我一點也不沮喪,因為,我已經將孩子的每一份笑容、眼淚、體貼和愛意留存起來了, 到那一天,我只要再從心裡拿出來解凍就好—— 絲絲甜蜜的回憶,就是父母度過老年時,所需的全部養分。
我想念孩子擺臭臉的那段時光 一百五十六篇日記 是姊姊十五歲弟弟十二歲那年寫的 孩子長大的速度 就像時鐘上的時針和分針 你無法察覺一絲一毫的移動 它卻一圈又一圈地往前走 攔都攔不住
一個家庭的規矩是誰訂的,那個人就是壞人。 訂規矩不難,執行──才是考驗。 執行的時候,就是讓自己變成壞人的時候。 通常,爸爸媽媽之中,只有一個壞人。 所謂壞人,就是比較嚴格,主導教養責任的那個; 所謂好人,也不是什麼都好,就是個性上比較和善、好說話。
孩子聽話受教,覺得欣慰。 孩子開始反抗,父母會出現何種情緒? 大人的情緒,左右了教養的方向。 原本聽話的孩子,一旦開始反抗,我們很難不出現負面情緒。 例如孩子生氣,我們更生氣。 例如孩子固執,我們更固執。 例如孩子不想去上學,我們更想逼著他們去上學。
「你不要這麼沒耐心嘛。」先生說。 我當時沒反駁,只是默默聽著。 坐在床緣的我,突然有種好大的失落感,久久不能平復。 因為我知道,我真的很不應該這樣對孩子。 汪培珽手記 姊姊十二歲半,弟弟十歲,那年發生的故事
放手,是門功課,需要練習 「你敢讓她去跳?」朋友從電話那頭傳來好大的問句, 語氣中頗有「這麼大的險,你怎麼敢讓孩子去冒呢」的意思。 我沒有回答,只在臉上露出一抹微笑。
姊姊說:「這是青春期的快樂。你們都沒經歷過,太可惜了。」 父母有一千個理由也沒用。 能說服孩子的,是你們之間有多少心平氣和的對話。 快進入青春期,或已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表面要開始叛逆了。 但叛逆的心,不等於不需要關心。 在這個階段,還是需要父母的陪伴。 即使孩子表面不需要你,我們也要默默守候。...
「小孩快要讓我抓狂了。請問:理智斷線前的三秒鐘, 我可以做什麼防止自己不理智的行為和言語? 假想一下:一年後,地球就要毀滅了。 假想一下:有一天,你的孩子對他的孩子,也抓狂大吼大叫。 假想一下:有一天,你老了,換成孩子對你抓狂大吼大叫。 我猜,第三個,最有效。 多數父母都知道怎麼教小孩 我們缺少...
好師傅會罵人嗎? 即使你還未開口罵,孩子已能感受到你散發出來的負能量。 好的師徒關係,是讓孩子發自內心喜歡你、尊敬你,想要跟你一國。 罵孩子,不單單會破壞你們的關係,還有影響一輩子的後遺症。
這一年,她十五歲,他十二歲。 如果《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爸爸、媽媽,你們已經過了有效期限。 但生活沒有結束,親子間的故事還在進行, 效期過後,父母與孩子對話將如何流轉演變?
看手機的時間,愈長。 生活品質,愈差。 看手機,會吃掉你動腦思考的機會。上網閒逛也會。 注意觀察一下,當你把眼睛「卡」在手機上的時候,大腦有在思考嗎? 發呆,都好過看手機。不信問問賈柏斯,他會一直看手機嗎?
父母的腦袋裡都是糨糊嗎? 剝奪孩子「靠自己」的機會,等同剝奪他們的人生樂趣。 愛和寵溺,只有一線之隔,卻不難分辨。 會使孩子習慣變差、人格變形的,是溺愛。 真正的愛,只會帶領孩子漸漸邁向成熟和獨立。
你好愛孩子。 只生一個不生了。 你好愛孩子,也好想辭職回家帶孩子, 還是把孩子交給別人照顧。 為什麼? 這是一本百年大計之書。 它關係你的幸福指數,也關係整個國家的幸福指數。 生兩個孩子,不是為了誰,是為了自己的幸福。 辭職回家帶孩子,也是。 人生最美的時光,就是那段日子。
如何只靠父母,就讓孩子聽英文像聽國語一樣好? * 弟弟四歲時,將美國小學二年級程度的300字英文故事書,一字不漏地說出來。 * 姊姊七歲時,用英文講了30分鐘自己即興編的故事,讓弟弟聽得興味盎然。 * 小四的姊姊,聽完31卷49小時的《哈利波特》錄音帶後,開始閱讀700多頁的英文版《哈利波特》……...
不罵,力量更大 汪培珽手記拾:姊姊十六歲弟弟十三歲,那年的故事 孩子做錯事,也不罵? 為什麼要用罵的? 好好說沒用啊! 所以罵就有用了嗎? 沒。 既然沒用,為什麼還是繼續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