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的規矩是誰訂的,那個人就是壞人。
訂規矩不難,執行──才是考驗。
執行的時候,就是讓自己變成壞人的時候。
通常,爸爸媽媽之中,只有一個壞人。
所謂壞人,就是比較嚴格,主導教養責任的那個;
所謂好人,也不是什麼都好,就是個性上比較和善、好說話。
「你不要這麼沒耐心嘛。」先生說。 我當時沒反駁,只是默默聽著。 坐在床緣的我,突然有種好大的失落感,久久不能平復。 因為我知道,我真的很不應該這樣對孩子。 汪培珽手記 姊姊十二歲半,弟弟十歲,那年發生的故事
不罵,力量更大 汪培珽手記拾:姊姊十六歲弟弟十三歲,那年的故事 孩子做錯事,也不罵? 為什麼要用罵的? 好好說沒用啊! 所以罵就有用了嗎? 沒。 既然沒用,為什麼還是繼續罵?
父母的腦袋裡都是糨糊嗎? 剝奪孩子「靠自己」的機會,等同剝奪他們的人生樂趣。 愛和寵溺,只有一線之隔,卻不難分辨。 會使孩子習慣變差、人格變形的,是溺愛。 真正的愛,只會帶領孩子漸漸邁向成熟和獨立。
這一年,她十五歲,他十二歲。 如果《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爸爸、媽媽,你們已經過了有效期限。 但生活沒有結束,親子間的故事還在進行, 效期過後,父母與孩子對話將如何流轉演變?
好師傅會罵人嗎? 即使你還未開口罵,孩子已能感受到你散發出來的負能量。 好的師徒關係,是讓孩子發自內心喜歡你、尊敬你,想要跟你一國。 罵孩子,不單單會破壞你們的關係,還有影響一輩子的後遺症。
姊姊說:「這是青春期的快樂。你們都沒經歷過,太可惜了。」 父母有一千個理由也沒用。 能說服孩子的,是你們之間有多少心平氣和的對話。 快進入青春期,或已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表面要開始叛逆了。 但叛逆的心,不等於不需要關心。 在這個階段,還是需要父母的陪伴。 即使孩子表面不需要你,我們也要默默守候。...
放手,是門功課,需要練習 「你敢讓她去跳?」朋友從電話那頭傳來好大的問句, 語氣中頗有「這麼大的險,你怎麼敢讓孩子去冒呢」的意思。 我沒有回答,只在臉上露出一抹微笑。
你好愛孩子。 只生一個不生了。 你好愛孩子,也好想辭職回家帶孩子, 還是把孩子交給別人照顧。 為什麼? 這是一本百年大計之書。 它關係你的幸福指數,也關係整個國家的幸福指數。 生兩個孩子,不是為了誰,是為了自己的幸福。 辭職回家帶孩子,也是。 人生最美的時光,就是那段日子。
「小孩快要讓我抓狂了。請問:理智斷線前的三秒鐘, 我可以做什麼防止自己不理智的行為和言語? 假想一下:一年後,地球就要毀滅了。 假想一下:有一天,你的孩子對他的孩子,也抓狂大吼大叫。 假想一下:有一天,你老了,換成孩子對你抓狂大吼大叫。 我猜,第三個,最有效。 多數父母都知道怎麼教小孩 我們缺少...
從孩子的五歲到十五歲,你只有十年的機會。 望著背著背包的小小身影,我知道,總有一天我要面對孩子離開身邊的日子。 但我一點也不沮喪,因為,我已經將孩子的每一份笑容、眼淚、體貼和愛意留存起來了, 到那一天,我只要再從心裡拿出來解凍就好—— 絲絲甜蜜的回憶,就是父母度過老年時,所需的全部養分。
薩提爾親子對話專家李儀婷,從實戰經驗淬鍊超強親子對話練習, 30 種失控情境 x 3個對話工具 x 3道安全卡榫 x 3不1要, 超擬真實作練習,讓你三言兩語,扭轉親子、手足間的情緒困境。
對孩子下命令總是遇到挫敗,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應對孩子? 想尊重孩子的感受,但無法處理孩子的失控或崩潰,認為孩子就是需要管教? 教養專家提出的大道理聽起來很完美,但是自己就是完全做不到?
睽違五年,黃瑽寧最新著作 以科學實證為教養靠山,走出育兒挫敗感, 給足自己勇氣和信心,樂在享受當爸媽,打造幸福感十足的成長性家庭。 以研究實證為湯底,父母之愛為佐料。這次,黃瑽寧要以為人父、人夫角度,從睡眠模式、安全依附、語言發展、親子溝通、手足教養、爸爸育兒、學習引導、幸福婚姻等共九大面向,為你...
愈是亂世,愈要讀書 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派得上用場 人生的逆境和不如意,總是十之八九, 尤其自COVID-19疫情肆虐以來,許多人的日常生活受到影響, 對染疫的焦慮和恐懼使人壓力倍增,社交距離也傷害了人們之間的信任感。 在這種內外交攻的社會氣氛下,該如何找回自己的內在平靜,將心安放? 當外在環...
——唯有真心利他、才能真正回饋自己—— 斜槓企業家、《商業周刊》專欄作家黃冠華 從企業經營到人生哲理,給你不一樣的思考解方
十萬冊融冰紀念版,新增全新內容, 二○二一年春天,重磅推出 帶你進入薩提爾的世界 開啟自己與他人的深刻對話 在全新內容中,崇建老師為大家解答疑惑 如何問對關鍵的那個問題? 如何處理在對話過程中、自己產生的情緒? 如何有意識的展開對話?
原來關係中最親近的片刻, 是我們能夠看懂彼此真正的需求, 然後溫柔地問:「親愛的,我可以為你做些什麼呢?」 而這個能力,我們從現在就可以開始培養。
★韓國上市一個月,熱銷20,000本。 ★YES24網路書店,9.6顆星好評! ★超過10,000件心理諮商個案的人氣心理師★ 現在開始,是母親和女兒都要「活出自己」的時代。 「為什麼母親在傷心時,不對兒子而是向女兒訴苦?」 「為什麼母親看到女兒幸福時,除了欣慰卻也有些嫉妒?」 ...
有沒有爸媽都是壞人的?
如果老天讓我幫孩子選,我寧願選兩個都是好人。
好人,不見得會把孩子寵壞;
但是在太嚴格的環境成長,對孩子的人生,是一種損失。
有什麼比損失了生活樂趣,還可惜的事呢。
等我當了媽媽後,發現自己沒得選,因為另一半天生就是好人。
當壞人,我不怕,但我怕好人扯後腿。
「不要跟媽媽說,我買糖果給你。」
「買隻手機給孩子有什麼關係,沒必要這麼小氣。」
喜歡扯後腿的好人,無所不在。
他們甚至還會一邊扯,一邊說你是狠心的媽媽。
對孩子說不,需要堅強的意志力,和永不放棄的耐力。
你以為我不想討孩子歡心嗎?
我不能,因為我對孩子還有責任在。
如果你沒有當壞人的「天份」,至少要是那個壞人背後的支持力量。
剛開始,家庭裡這個壞人的角色,沒這麼鮮明;
道理多說幾遍,教好孩子不難。
等孩子進入青少年,壞人的挑戰就愈來愈大了;
誰想看到心愛的人,用痛恨的眼光看著自己呢。
最後,當一個溫柔的壞人,執行規矩,卻不讓人痛恨,就是我最大的挑戰。
你想知道我是怎麼做的嗎?
汪培珽手記七,記錄了姊姊十五歲,弟弟十二歲那年的故事。
我以自身的經驗,從孩子小時候,一路寫到他們長大。
古今中外,應該還沒有這麼持續的書寫(如果有,請告訴我)。
我期望,手記裡的一個個真實故事(目前已經寫到第350個),
能把我想傳達的教養理念,寫進你的心裡。
*
【有同學問:我兒子不愛念書。自從台灣的電玩家得了世界第一,
他就一心把電玩當未來志向。我也無法反駁他行行出狀元的想法,我該支持他嗎?】
汪培珽說:世界是被努力的人創造出來的,
也是被充滿知識的人創造出來的。
千萬不要被電視的新聞誤導:
打電玩打到世界第一名,人人都對他豎起大拇指。
看到這樣的新聞,連父母也會被騙。
如果有機會走進世界頂尖的電玩公司,
看看他們的工程師、產品經理、行銷人員……
有哪一個在人生的黃金時間,是不用功讀書的?
沒有。
因為在黃金時間不用功努力的人,
最後只能苦哈哈地掙一口飯吃,
什麼理想也實現不了。
或許他是例外的那一個,但又憑什麼可以例外呢?
多讀書,我沒法跟你保證什麼。
但是,浪費了這幾年,可能用下半輩子都彌補不回來。
多花時間在書本上,不會有任何損失,
這種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事,放棄了,不可惜嗎?
【有同學問:「為什麼我的孩子做功課,總是摸摸拉拉呢?」
早點做完功課,多出來的時間就可以好好運用,多做些有益的事情不是更好嗎?】
汪培珽說:有太多的父母,根本看不得孩子「玩」。
功課這麼快做好?這麼少?
來來來,這裡還有一大疊測驗卷,慢慢寫。
中國父母就是看不得孩子功課少。
既然早做好也不能玩,我還不如摸摸拉拉,這樣日子比較好過些。
如果你跟他講好,功課做好以後的時間,
可以看課外書、玩玩具、找同學玩等等,
我猜他之後學校功課一定可以做得又快又好。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