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交男朋友的100個理由
0 篇書評

不可以交男朋友的100個理由

汪培珽手記四

汪培珽

4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2/01/2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9.6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9896993
  • 字數: 75,001
電子書定價:NT$ 320
電子書售價:NT$ 256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姊姊說:「這是青春期的快樂。你們都沒經歷過,太可惜了。」

父母有一千個理由也沒用。
能說服孩子的,是你們之間有多少心平氣和的對話。

快進入青春期,或已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表面要開始叛逆了。
但叛逆的心,不等於不需要關心。
在這個階段,還是需要父母的陪伴。

即使孩子表面不需要你,我們也要默默守候。
因為他們裝酷耍帥的眼光,會不時瞄回父母身邊。
你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需要你」,
所以最保險的作法,就是別離開。

~~汪培珽手記第四本:姊姊十三歲,弟弟十歲半,那年發生的故事~~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256

    五十封信,五十個議題 橫跨了十五年的時間 從孩子小時候,寫到孩子長大了

  • 電子書: NT$ 288

    好師傅會罵人嗎? 即使你還未開口罵,孩子已能感受到你散發出來的負能量。 好的師徒關係,是讓孩子發自內心喜歡你、尊敬你,想要跟你一國。 罵孩子,不單單會破壞你們的關係,還有影響一輩子的後遺症。

  • 電子書: NT$ 256

    父母的腦袋裡都是糨糊嗎? 剝奪孩子「靠自己」的機會,等同剝奪他們的人生樂趣。 愛和寵溺,只有一線之隔,卻不難分辨。 會使孩子習慣變差、人格變形的,是溺愛。 真正的愛,只會帶領孩子漸漸邁向成熟和獨立。

  • 電子書: NT$ 256

    這一年,她十五歲,他十二歲。 如果《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爸爸、媽媽,你們已經過了有效期限。 但生活沒有結束,親子間的故事還在進行, 效期過後,父母與孩子對話將如何流轉演變?

  • 電子書: NT$ 256

    不罵,力量更大 汪培珽手記拾:姊姊十六歲弟弟十三歲,那年的故事 孩子做錯事,也不罵? 為什麼要用罵的? 好好說沒用啊! 所以罵就有用了嗎? 沒。 既然沒用,為什麼還是繼續罵?

  • 電子書: NT$ 256

    汪培珽終於要談「用功讀書」這件事了 明明知道這本書,將是我所有書裡最暢銷的一本,但卻排到第十本才寫。 因為前面的培養沒做好,後面的做了也是白做; 或是說,前面的做好了,後面的培養就能水到渠成。 父母從容面對孩子學業的30個觀念,是本書的重點。 我還寫了五封信給家長和孩子。其中兩封,應該沒有父母會...

  • 電子書: NT$ 256

    「小孩快要讓我抓狂了。請問:理智斷線前的三秒鐘, 我可以做什麼防止自己不理智的行為和言語? 假想一下:一年後,地球就要毀滅了。 假想一下:有一天,你的孩子對他的孩子,也抓狂大吼大叫。 假想一下:有一天,你老了,換成孩子對你抓狂大吼大叫。 我猜,第三個,最有效。 多數父母都知道怎麼教小孩 我們缺少...

  • 電子書: NT$ 256

    放手,是門功課,需要練習 「你敢讓她去跳?」朋友從電話那頭傳來好大的問句, 語氣中頗有「這麼大的險,你怎麼敢讓孩子去冒呢」的意思。 我沒有回答,只在臉上露出一抹微笑。

  • 電子書: NT$ 256

    汪培珽最重要的一堂課,終於出版成書了 這堂課只談一件事:如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教養書很多,只談「如何正確去愛」的?沒有。 是因為父母愛孩子天經地義、不需要學習嗎? 還是因為它跟成龍成鳳無關。 生孩子的最大意義在哪? 不是成就他,而是你們之間濃厚的感情。

  • 電子書: NT$ 288

    此書榮獲   2010 誠品書店【人文科學類排行榜】第一名   2010 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獎   2010 博客來【全國總銷售排行榜】第十六名   2011 台北國際書展.非小說類大獎入圍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但我們得把握機會說, 別等父母想說時,孩子已經無心聽了。 主張「...

  • 電子書: NT$ 256

    「你不要這麼沒耐心嘛。」先生說。 我當時沒反駁,只是默默聽著。 坐在床緣的我,突然有種好大的失落感,久久不能平復。 因為我知道,我真的很不應該這樣對孩子。 汪培珽手記 姊姊十二歲半,弟弟十歲,那年發生的故事

  • 電子書: NT$ 256

    你好愛孩子。 只生一個不生了。 你好愛孩子,也好想辭職回家帶孩子, 還是把孩子交給別人照顧。 為什麼? 這是一本百年大計之書。 它關係你的幸福指數,也關係整個國家的幸福指數。 生兩個孩子,不是為了誰,是為了自己的幸福。 辭職回家帶孩子,也是。 人生最美的時光,就是那段日子。

  • 電子書: NT$ 284

    ★「台北文學獎」散文首獎得主洪愛珠首部著作。 ★備受矚目、眾人垂涎敲碗的飲食書寫新聲音。 ★舒國治、馬世芳、蔡珠兒、古碧玲、詹宏志、韓良憶、簡媜重量級推薦。

  • 電子書: NT$ 256

    「餵」小孩故事書,就等於拿「愛」給小孩吃。 如果孩子光聽故事就可以長大,那故事裡的營養成分,就是愛。 「只有5%的人可以做到。」 唸故事書給孩子聽,這麼簡單的事,她卻斷言可以做到的父母不多。 因為最簡單的事,往往就是父母最容易忽略的事。

  • 出版日期:2018-06-27
    電子書: NT$ 210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 電子書: NT$ 300

    ★韓國上市一個月,熱銷20,000本。 ★YES24網路書店,9.6顆星好評! ★超過10,000件心理諮商個案的人氣心理師★ 現在開始,是母親和女兒都要「活出自己」的時代。 「為什麼母親在傷心時,不對兒子而是向女兒訴苦?」 「為什麼母親看到女兒幸福時,除了欣慰卻也有些嫉妒?」 ...

  • 電子書: NT$ 256

    從孩子的五歲到十五歲,你只有十年的機會。 望著背著背包的小小身影,我知道,總有一天我要面對孩子離開身邊的日子。 但我一點也不沮喪,因為,我已經將孩子的每一份笑容、眼淚、體貼和愛意留存起來了, 到那一天,我只要再從心裡拿出來解凍就好—— 絲絲甜蜜的回憶,就是父母度過老年時,所需的全部養分。

  • 詳細資訊

    ◆ 孩子願意聽話的關鍵

    有時父母訂下的規矩,自己比孩子忘得還快。
    父母自己都記不得說過什麼話,怎麼能期望孩子遵守呢?

    發現事情有敗壞跡象時,要嚴正以待的虛心檢討自己。
    不要期望「問題會自動消失」。
    如果父母能拿出耐心對待孩子,即使你無法做得很好、處理得很完美,
    光是那份耐心,孩子也一定會感受得到。
    當孩子感受到了你對他付出的耐心,自己就會朝「好孩子」的方向前進。

    ◆ 我活該

    「事情的源頭不在別人,而是自己。」
    十分鐘前我才對女兒說過的話,根本在說我自己。
    此時我的腦子裡浮現了這幾個字:「恨鐵不成鋼」。
    我恨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自己做不到的事,當孩子也跟著做不到時,就是小孩要倒楣的時候了。

    十分鐘過後,等姊姊情緒緩和些,做錯事的媽媽,當然要「善後」囉。
    我先假裝睡著後翻身,故意將一隻大手臂壓在她身上。
    見她沒推開我,知道她上當了。接著我又將一隻腳也壓了上去,
    直到她發現我是在給自己找台階下。
    「媽媽幫你抓抓背,抓到你睡著,好不好?」抓背是她最喜歡的享受之一。
    大半夜我的手還要不停地抓上抓下,好痠哦。
    你活該,自找的,怪誰?

    ◆ 孩子不獨立的原因

    老師,是最清楚現在孩子問題的一群人。
    他們已經看到了──過早給孩子這些電子產品的壞處,所以禁止。
    露營是一個讓孩子體驗獨立精神的活動。
    看到一群孩子拿著手機講電話、盯著掌上型電動玩具猛打,
    如果你是一個關心孩子的老師,會不會有一種很無力的感覺?

    「弟弟,為什麼W的爸爸不聽學校規定,還強迫小孩帶手機去露營?」
    弟弟想也不想,就吐出了這個字:「over-protected。」
    「過度保護」,連十歲小孩都曉得的道理,大人卻我行我素。救人哪!

    ◆ 要不要跟孩子說明男女朋友的分寸?

    呵呵,這分寸每個人的標準不同。
    我的和你的不同,我的和孩子世代的,也不會一樣。
    親子溝通無礙的家庭,當孩子心裡有疑問時,自然會來跟父母探問這個界線。
    等孩子有興趣聽我們說時,我們說的話才有意義。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模糊,因為這種事也很難清楚得起來。
    我的標準是:盡量不要做出讓自己受傷和後悔的事。
    雖然受傷和後悔都不是「會死人」的,還是能免則免吧。

    ◆ 我已經忍耐你很久了

    對一件事有意見時,你有兩個選擇,第一,容忍不說;第二,表達出來。
    如果你選擇了「容忍」,表示你願意用時間換取機會,
    或是你認為「容忍」可以幫你解決問題。
    因此不論你忍了多久,最後都沒有權利說「我忍耐你已經很久了」。
    為什麼?
    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做錯事,錯了很久,但是我不告訴你。
    等我忍無可忍的時候,我才用這句話來替自己的忍耐出口氣。
    但當初的容忍是自己的選擇,是自己不說,所以它不構成責備別人的理由。
    別小看這句話,有很大的殺傷力。

    ◆ 喜歡被孩子捉弄嗎?

    弟弟開玩笑騙我,從三歲到十三歲,我幾乎都會被騙。
    是我故意被孩子騙嗎?那就不好玩了。
    我是真的太相信孩子,被騙得千真萬確,才是孩子覺得最有趣的地方。
    例如他會跟我說宇宙裡的黑洞是怎麼一回事,說得有聲有色,我也聽得目瞪口呆,
    還稱讚他好有學問,最後原來都是他胡謅我的。
    常常被騙,還是依然相信,孩子覺得這個媽媽太不可思議了。

    ◆ 什麼時候叫長大

    長大,不只是行為的改變,情緒,也同時會跟著變化。
    如果是還沒長大的小孩,如果也沒被寵壞,情緒是很穩定的、也容易被滿足。
    只要周圍的大人是快樂的,小孩也會跟著快樂。
    換句話說,你只要帶孩子去公園溜溜滑梯,他們就會高興得不得了。
    但是,快要長大的孩子,情緒開始會受同儕影響,時常會上上下下起伏:
    昨天誰不理我,今天誰說我壞話,明天的舞會要穿什麼衣服……。
    當荷爾蒙開始從睡夢中醒來,會給父母帶來更多的難題。
    但我都是這麼想的:孩子不是故意的,那正是長大的必經路程。

    ◆ 怕別人知道你沒把孩子教好嗎?

    文章才唸到一半,弟弟插嘴問:「你確定這篇文章要發表?」又怎麼了。
    「你不會覺得尷尬嗎?」
    「尷尬什麼?」
    「你不怕別人知道你沒把小孩教好?」
    「這些錯事每個小孩都可能犯。」
    此話一出,我才發現,它也間接安慰了孩子。
    「對了,這樣的故事還可能安慰其他的父母呢。」我喃喃自語。

    媒體推薦

    【編輯推薦】

    她,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母親——

    會在十元商店買文具;陪小孩等校車、親手做早餐給他們;
    擔心女兒裙子太短、想交男朋友、與男同學單獨外出……

     但她想到的,你不一定想得到——

    讓孩子聽話的關鍵不是眼前的規矩,而是背後的那份愛。(願意聽話的關鍵)
    跟孩子討論生活細節,是教養的一環。(吃自己嘴裡,看別人手裡)
    「訓練」是阻斷爸媽和孩子感情最有效的方法。(訓練)
    任何想幫助人的育兒建議,背後可能含有父母哪裡沒做好的批評。(不給人育兒建議)
    孩子不是聽不懂父母的話,要他們聽得懂,父母要選對說話的方式。(孩子不是聽不懂)
    當孩子被過剩的物質塞滿時,其實,我們是在剝奪他們心靈上的滿足和快樂。(可不可以送我?)
    堅守原則的媽媽,一樣可以養出快樂的小孩。(助你一臂之力)
    朋友,不需要完美。親子關係何嘗不是這樣呢?(不需要完美)
    父母給孩子這麼多錢,是變相地在幫孩子吸引那些酒肉朋友。(這麼多錢,會害死你的孩子)
    當父母都弄不清東南西北,太快對孩子放手,不見得是好事。(練習「找對人」)

     她付諸實行的,你不一定敢做——

    讓小六的女兒自己打電話到學校詢問轉學事宜。(陌生電話)
    遇到沒有愛心的老師,轉班不行的話,那就轉學。(學校)
    每星期只給小孩五元零用錢。(我沒有零用錢)
    小孩被人欺負時,教他動口不動手。(這樣很不禮貌嗎?)
    使用另類的方式告訴孩子什麼話不該說。(我已經忍耐妳很久了)
    「光說不練」等了整整六年,終於等到女兒「自動自發做數學」。(終於讓我等到這一天)

     相信孩子,是她不變的原則

    我總是選擇相信孩子說的每一句話。不管孩子有沒有隱瞞,我就是相信。(放小牛吃草)
    我是真的太相信孩子,所以被騙得千真萬確,這才是孩子覺得最有趣的地方。(不需要完美)
    我信任孩子,甚至在心裡希望孩子去冒一點險;想永遠把孩子圈在安全的範圍內,是不切實際。(練習「找對人」)

     與孩子做朋友,是她的親子觀

    「你們好像朋友。」我希望子女成年後,能一輩子都用這種關係和他們到老。(不知不覺就是朋友了)
    姊姊在人擠人的捷運上,殷切的跟媽媽分享她的心情故事。(溝通才是上策)

     有耐心,讓她教出一雙好兒女

    教育孩子沒有捷徑,只靠父母的耐心而已。(吃自己嘴裡,看別人手裡)
    別對孩子失望,他們永遠都有機會長大變成熟的。(放小牛吃草)
    教養,一開始就要耐心處理,不然問題不但不會自己消失,還會愈滾愈大。(父母的偏心,不要做得太明顯)
    媽媽的工作,有一大部分,就是一個「等」字。(不是孟母也要三遷了)
    等待,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甚至有些大人,一輩子都學不會。(長大,必須由自己決定)

     即使孩子永遠擺在第一位,她也不忘做自己:

    感性——聽到兒子敘述忠犬小八的故事時,在乘客眾多的火車車廂裡當場飆淚。(一個故事哭兩次)
    愛美——即便是小腿,也要擦個粉底液,美美的見人。(裸妝)
    持續寫作——兒子放假在家,還連續寫了五個多小時,是平常的兩倍量。(我今天好乖)
    擁有赤子之心——不計形象地逗小小孩開心,自己也開心。(小孩子的表情)

    【讀者推薦】

    Kiki:
    追了汪培珽好多的書,從她的小孩還是個小小朋友,一路讀到了青春期,喜歡作者的育兒理念,喜歡她陪伴孩子的點點滴滴,教育孩子的價值觀與自己不謀而合。有人問我孩子還小怎麼就先了這個主題的書,呵呵!教學相長,再沒幾年我應該也要一一接招了。

    昕荷:
    我是住在台灣桃園的八年級學生。我和媽媽都非常喜歡您的作品,您所出版的書,我們每一本都讀的津津有味,每一本都令我們讚嘆不已。
    每次翻開您的書,總會看見親子對話中一些料想不到的結果,和平常父母不會對小孩講的話或做的事。您的思考方式或許和他人天差地遠,您的書籍卻仍受眾人喜愛。這是我認為您既特別又受我仰慕的原因。
    在讀您的書的過程中,我一直感受到被尊重,也覺得您對您的孩子有無比的耐心與關懷。而我也很疑惑為什麼您能有此種耐心去面對吵鬧不休的小孩?不會覺得他吵的像隻惡魔,卻像一個人人都愛的天使。您總是隨時誇獎孩子,隨時都很佩服他們。是因為「讚美」,才創造出人見人愛的小孩?還是因為鼓勵,才成就了小孩的自信心,使他更加肯定自我呢?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77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