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青春像烈火樣的鮮紅
燃燒在戰鬥的原野
我們的青春像海燕樣的英勇
飛躍在暴風雨的天空
原野是長遍了荊棘
讓我們燃燒得更鮮紅
天空是布滿了黑暗
讓我們飛躍更英勇
我們要在荊棘中燒出一條大路
我們要在黑暗中
向著黎明猛衝
──〈青春戰鬥曲〉
公視年度時代生活劇《茶金》的靈感原型! 一本充滿恩怨情仇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一部記錄真人實事的臺灣地方發展史!
刻板印象常認為:臺語流行歌曲帶有濃濃演歌味,是因為曾受到日本統治與文化的影響;實際答案卻並非「是」或「否」這麼單純。《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正以此為問題意識,重新檢視一九三○至七○年代間臺語流行歌曲發展、變遷的軌跡。作者陳培豐從歌唱技巧、歌詞等面向剖析各斷代間膾炙人口的歌曲,指出我們所...
金鼎獎好書重新出版。 深刻描述林獻堂、洪炎秋、葉榮鐘那一代的文化人。 作者林莊生,出生於台中霧峰吳厝庄的大家族,是台中中央書局創辦人之一莊垂勝之子;他在去國多年之後,驚覺長輩日漸凋零、台灣也由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因而對已消失或正在消逝中的舊台灣產生無限思念,覺得應該記錄下來,於是完成本書...
☆★在壓抑的戒嚴時期,臺灣人依然奮力追尋民主的春天☆★ ☆★陳健民(香港占中三子之一)、陳俊宏(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專文推薦☆★ #本書原名《百年追求卷三.民主的浪潮》
本書以三大篇十個章節的篇幅,從軍事情報、政工、白色恐怖、外交、台獨運動、民主化、本土化、民生與經濟建設、兩岸關係等全方位的視角,剖析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後蔣經國與其政治生涯。 這段歷史過程呈現了國府於國共內戰中潰敗、自大陸倉皇撤退播遷來台之後,如何在風雨飄搖中站穩腳跟,並利用冷戰...
台灣成為美食王國,不是沒有道理! 《蚵仔煎的身世》作者曹銘宗╳台灣史專家翁佳音, 這回話說重頭,帶你瞭解台灣人吃東西的歷史
本書收入國內外有關戰後台灣政治史研究的10篇論文,主要分為台灣內部及國際情勢兩個部分。就內部而言,戰後初期政治史以國民政府的接收,以及整個統治體制及其引發的問題最為重要;至於影響1970年代以後台灣政治從強人威權體制逐步朝向自由化、民主化的改革前進,外在的國際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本書考察戰後至1950年代,本地與外來企業於戰後臺灣發展初期的草創過程,從經濟復興到自立階段,本地與外資企業的歷史源流與營運實態。
突破數據框架 第一本 臺灣資訊地圖 專書 從環境、經濟、教育到政治 超過100張資訊地圖 × 資訊圖表 述說一個個臺灣的在地故事
現代人多感慨醫德淪喪,卻鮮少有人知道,在台灣曾經有一群年輕秀異的醫師,以他們的生命和自由為代價,追求人民的福祉與國家美好的未來。但那一代熱血的台灣俊秀,卻在五○年代的政治肅清中家破人亡,這一段狂飆的歷史也在白色恐怖的陰影和富裕生活的饜足心態下,長埋地下,隨時光漸漸湮滅。
從晚近的《俗女養成記》、《花甲男孩轉大人》,2010年代的《真愛找麻煩》、《回家》,再上溯至《流星花園》,台灣電視劇從被納入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就成為東亞流行文化圈一員,記錄著流行文化的種種趨勢和變化。 本書將劇集的性別展現置放在國族政治與中國資本和全球資本的競合脈絡中思考,探討在商業國族主義運作下,中...
──2020年Openbook好書獎入圍作《牆國誌》作者好評再出擊── ──《環球郵報》2021年度選書── ──《紐約客》2022年最佳書籍── 繼調查報導前作《牆國誌》,詹姆斯.格里菲斯再次集歷史、文化、教育、政策、國情於一書, 藉由深度跨國調查威爾斯語、夏威夷語與粵語三種受壓迫語言...
________就是信仰! 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異教語(Cultish)可能是世界上最多人說的語言。 如果你是「個人」,這本書提醒你該保持警戒心;如果你是社群經營者,這本書教你如何引起狂熱。
從明治到平成,一百五十年的日本近現代史, 新聞媒體一直扮演搧風點火的角色, 我們該如何從中吸取教訓,避免歷史一再重演! - 關東大地震時的流言,演變成虐殺朝鮮人的慘劇? - 大眾對於末世的恐慌,促成奧姆真理教的誕生? 作者運用身為記者的直覺,揭露日本近代史的真實。這些讓人匪夷所思的事件中可以發現...
從學術史料到鄉野語言的推敲追蹤,拋棄過度想像與望文生義。 以橫跨四百年的大量地圖與多樣文獻,追蹤漫長的地名源流。 由中研院翁佳音、貓頭鷹暢銷作家曹銘宗攜手合作,考察台灣地名真相。 台灣歷經太多政權的統治與多元族群的佇留,藏在這些地名之後的,可能是各地的原住民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歐洲語,亦或是...
這是一本帶領臺灣各世代讀者重返二二八事件歷史起點之書。 七十年前的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歷史上死傷最慘重的官民衝突事件。在戒嚴期間,這道歷史傷口成為不可碰觸的禁忌,相關研究直到解嚴後的一九九○年代,才開始蓬勃發展,至今已累積出相當豐碩的成果。但作者陳翠蓮認為,關於二二八的研究「迄今為止仍然著重在整...
《意外的國度》探討「中華民國在台灣」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而這個歷史過程中,美國所扮演的角色又如何轉變。台海兩岸兩個中國政權的存在──一個控制中國大陸,一個控制台灣島──常被理解為中國內戰不可避免的結果。蔣介石的國民黨遭毛澤東擊敗後逃到台灣,建立一個與中共相抗衡的國家,從而創造出國際間棘手的「兩個中國」...
繼《隱形生產線》後,白曉紅又一精彩暗訪調查報告,揭露看似文明的大英帝國,性產業不為人知的黑暗與秘密! 《隱形性產業:英國移民性工作者》是白曉紅繼《隱形生產線》後,又一精彩暗訪調查報告,她透過應徵妓院接待女侍的方式,親身進入性產業進行臥底記者的調查工作,真實描述許許多多家庭經濟供應者的女人,在結構之...
「這世界的現實就是人人要尊嚴,但尊嚴呢,可不是人人要得起。」 這是北京城裡不可言說的低端禁忌,潛居地下室的底層勞動人口悲歌 毛澤東曾歌頌他們,現代中國的經濟奇蹟要歸功於他們 但是現在,他們卻面臨被「切除、清理、掃蕩」的命運 《低端人口:中國,是地下這幫鼠族撐起來的》見證了這一切
我們的青春像烈火樣的鮮紅
燃燒在戰鬥的原野
我們的青春像海燕樣的英勇
飛躍在暴風雨的天空
原野是長遍了荊棘
讓我們燃燒得更鮮紅
天空是布滿了黑暗
讓我們飛躍更英勇
我們要在荊棘中燒出一條大路
我們要在黑暗中
向著黎明猛衝
──〈青春戰鬥曲〉
解嚴之後,大家逐漸知道了長期不能言說的台灣光復以後的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而夾在二者之間的一九四九年四六學運卻鮮為人知。為了如實重現彼時青年學子的青春之歌,藍博洲寫了長篇小說《台北戀人》。
藍博洲遍尋史籍、報章雜誌,矻矻尋索親歷那段風雷激盪的反內戰運動,並在風聲鶴唳的整肅後漂流四散的見證人,聆聽他們追憶前塵往事的口述歷史,以補史實之缺漏不足。這樣的苦心孤詣,這樣的血淚之作,如今已隨老成凋零,再難成就。
《台灣學運報告1945-1949人》更進一步記敘了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間的台灣學運;從日據時期的序曲到光復初期的台灣學生聯盟;從二二八前夕的反美學運到二二八期間的鬥爭與犧牲;從二二八之後師院的學生運動到以麥浪歌詠隊為代表的台大學運;從一九四九年三月的學運高峰到鎮壓學運的四六風暴等等,按事件時間一一羅列各方證言,全面挖掘了這段被埋葬的學運真相。本書之珍貴,自此可見。
作者簡介
藍博洲
1960年生於台灣苗栗。1983年開始小說創作。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曾任職《人間》雜誌,時報出版公司特約主編,中央大學「新銳文化工作坊」主持教授,TVBS《台灣思想起》製作人,東華大學駐校作家。現專事寫作。
出版作品:長篇小說《一個青年小說家的誕生》、《藤纏樹》、《台北戀人》,報導文學《幌馬車之歌》、《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作家身影》、《台灣好女人》等,歷史報導《沉屍、流亡、二二八》、《尋訪被湮滅的台灣史與台灣人》、《紅色客家人》、《紅色客家庄》、《麥浪歌詠隊》、《共產青年李登輝》、《天未亮──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日據時期台灣學生運動,1913-1945年》、《白色恐怖》、《消逝在二二八迷霧中的王添灯》、《消失的台灣醫界良心》、《尋找祖國三千里》、《老紅帽》、《台共黨人的悲歌》,散文《戰風車──一個作家的選戰記事》、《你是什麼派》等。
★2015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非小說類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