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數據框架
第一本 臺灣資訊地圖 專書
從環境、經濟、教育到政治
超過100張資訊地圖 × 資訊圖表
述說一個個臺灣的在地故事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伊能嘉矩,於1908年5月獲東京帝國大學人類學坪井正五郎教授推薦,負責撰寫吉田東伍博士主持的《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篇》臺灣篇。於1909年2月編寫完成此部以地名為主題的臺灣史書。 本書蒐羅近600個臺灣地名辭條,在每一地名辭條條目下,匯集該地相關的史料,重建該地的歷史沿革,每一辭條即為臺灣各地的...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公視年度時代生活劇《茶金》的靈感原型! 一本充滿恩怨情仇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一部記錄真人實事的臺灣地方發展史!
臺語課本九十年前就有了? 阿公小時候讀的三字經和百家姓是MADE IN TAIWAN的特別版本? 那個年代的臺灣孩子,都讀什麼書長大? 私家收藏珍稀蒙學文獻大公開 再現臺灣早期私塾師生互動場景 原來,臺灣孩子曾經是這樣長大的!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突破數據框架
第一本 臺灣資訊地圖 專書
★附臺灣地圖全彩拉頁★
▶ 屏東為什麼盛產洋蔥和紅豆?大湖的草莓為何這麼有名?
▶ 怎樣從核能公投結果的空間分布,重新思考核四議題?
▶ 全臺竟然這麼多以「中正」、「中山」為名的村里和學校!
▶ 年均雨量圖除了顯示陽明山的降雨量最大,還透露什麼訊息?
▶ 「去糖廠吃冰」是許多人的美好回憶,那些糖廠還在嗎?
▶ 歷年各地選民對政黨的偏好有何變化?得票率地圖告訴你!
從環境、經濟、教育到政治
超過100張資訊地圖 × 資訊圖表
述說一個個臺灣的在地故事
這是一本「資訊地圖」的書,
讓你從空間的角度,一目了然各種議題的基本知識;
這也是一本「臺灣議題」的書,
讓你透過不同觀點,再次發現這座島嶼的精采故事。
身處網路時代,我們每天接收的數據或資訊,已是過去的數百倍以上。但這麼多訊息,對我們了解這塊土地究竟有多少幫助?本書作者認為,即使我們被各種資訊環繞,但對事物的理解,有可能不會更清晰,而是更模糊。於是希望以視覺化的資訊地圖,提供一條探索臺灣的新路徑,你將發現:許多看似跟地理空間無關的主題,其實藏著有趣的訊息!
全書包括自然環境、人口族群、產業經濟、教育政治等10大主題,不僅選擇臺灣人最關注的議題或最新事件,且以短文搭配滿版地圖的形式呈現,滿足現代人講求的高效閱讀方式,也讓讀者重新認識臺灣的多元面貌,甚至按圖索驥,進一步尋找其他的臺灣在地故事或被人們忽略的資訊。
作者簡介
王昱堯
臺灣大學地理系畢業,曾參與中學地理教科書地圖繪製工作。樂於結合資料及圖像,並分享其中的故事。2020年創辦社群帳號「圖地」,發布圖表、地圖、懶人包等資料視覺化作品,迄今累計2萬多名追蹤者。
賴進貴
臺灣大學地理系教授,美國夏威夷大學地理系博士。關心臺灣地理及地圖教育,創立「地圖多媒體研究室」,從事人才培育、地圖創作及教育推廣,藉由多元管道推廣地圖,增進民眾以空間思考認識臺灣。
聯合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巫仰叡│「巫師地理」粉專社群版主
韋煙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系主任
陳國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名譽教授
彭其捷│資料視覺化專書作者
黃誌川│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系主任
蕭宇辰│臺灣吧執行長
各方讚譽
穿插有趣資料及冷門數據,搖身一變成為意想不到的觀點,洞察我們社會空間與自然環境,挖掘你生活裡的地理!
巫仰叡│「巫師地理」粉專社群版主
本書是引導社會大眾認識臺灣歷史、地理與社會變遷的科普書,並潛藏許多公民備用的生活知能,加上生活化主題與軟性筆調,更添增本書的可讀性。本書亦可作為學校教學的輔助教材,有助於提升師生對生活地圖應用的素養。
韋煙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系主任
本書以今日臺灣社會議題的資訊為主軸,以短文解說為側翼,向你我訴說家園的故事。既是你我今日的傳記,也將是明天探究生活歷程的資料。感謝本書讓我們進一步認識自己,也讓我們多一份值得珍藏的史料。
陳國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名譽教授
臺灣是我們成長的地方,但我們真的夠認識這塊土地嗎?翻開這本書,透過作者精心整理與繪製的資訊地圖,神遊於精彩的臺灣在地故事!
彭其捷│資料視覺化專書作者
出國開會時,總會在書店的地圖區佇足瀏覽,透過地圖走入當地。這本地圖書引導讀者從空間角度解讀臺灣的環境、經濟、交通、政治……精心繪製的地圖配合精簡的說明,令人有豁然開朗、暢快淋漓之感。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臺灣地圖集!
黃誌川│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系主任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