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用顯微鏡觀察更清楚也更有趣!世界第一好懂的微生物圖鑑
日本知名生物學家監修,搭配可愛插圖,輕輕鬆鬆就能學習微生物相關知識
我們無法避開這些可怕疾病而置身事外,因為我們就活在自然界裡, 人類常常忘了,自己也是動物之一,而且和其他動物密不可分! 2003年肆虐中港台的SARS疫情,會不會再次死灰復燃? 伊波拉病毒什麼時候會在非洲以外地區爆發大流行? 從HIV、亨德拉病毒、伊波拉、禽流感到SARS……...
第一本海洋科普入門書 美國亞馬遜千位讀者五星推薦 讓這本書成為你的潛水鏡, 吸口氣, 一起潛進地球上的另一個神祕宇宙吧!
破解基因,是人類最偉大的冒險,還是最危險的浩劫? 當人類取代上帝,打造完美基因、根除致命因子, 《X戰警》、《惡靈古堡》的時代已經來臨! 電影《羅根》取材自他的研究, 「金鋼狼」休‧傑克曼盛讚:「本書超吸引人!」 人類從何而來?該往何處而去? 普立茲獎得主、紐約時報暢銷書《萬...
大多數抗生素都治不了湯姆體內的細菌,唯有噬菌體有機會,但噬菌體是唯一會自行複製的藥物,也是唯一會隨狀況突變的藥物,與細菌交戰的結果難以預料…… 《強菌天敵》宛如一部醫學推理懸疑小說,記錄一個女人為了挽救丈夫的性命,付出了超乎想像的努力,在救回摯愛之餘,也使得一種在現今這個後抗生素時代有重大救命...
僅僅幾奈米的病毒,卻是人類的千年宿敵。 我們擺脫不了病毒的致命威脅,該如何自保? 臺灣第一本病毒專書,解析臺灣在對抗病毒的攻防中, 學到什麼、做對什麼、未來如何戰勝病毒。
有些菇,你一生只能吃一次。有些真菌,你不得不對它肅然起敬! 好吃的蘑菇不是植物,而是真菌,是一種「真核生物」,屬於「真菌界」。真菌除了以「菇」的身分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更存在於各個被我們忽略、卻掌握存亡關鍵甚至改變人類歷史的位置。當真菌難纏的菌絲開始暴走時,請當心了,它們有可能動搖國本、扭轉戰局...
獲普立茲非文學獎、《衛報》新人奬、《紐約時報》年度好書 《衛報》評審盛讚:(本書)應該提名「僅此一部作品獎」! 穆克吉:「寫《萬病之王》耗盡了我所有故事,沒收了我通往寫作國度的護照,扣押了我未來做為作者的權利,我再沒有事物要說了。」
端粒(telomere)是染色體的末端,也是染色體的保護箍。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伊莉莎白.布雷克本, 長期鑽研端粒現象與效應, 她發現:正是端粒的長短,控制了細胞和人體的壽命; 而且端粒不只是會執行遺傳指令,還會聽從你的指示, 也就是說,你的生活方式等同於對你的端粒下令, 讓你細胞老化...
世界上所有生命的循環,都絕對少不了微生物的作用與關聯。
它們在各方面都影響著人類的生活,
一般常見的食品(如醬油、醋、味精、酒、酸奶、奶酪、蘑菇)、
工業品(如皮革、紡織、石化)、
藥品(如抗生素、疫苗、維生素、生態農藥),
都是依賴於微生物製造的。
微生物也位於常見生物鏈的首末兩端,
從而完成碳、氮、硫、磷等生物質在大循環中的銜接。
若沒有微生物,眾多生物就失去必需的營養來源、
植物的纖維質殘體便無法分解而無限堆積,
更不會有自然界當前的繁榮秩序,或人類的產生及維續。
可以說沒有微生物,人類基本上也不可能存在。
人類基因組由大約2萬個基因組成,
不過我們體內的微生物攜帶之基因數量卻比這個數字多500倍。
體內微生物幫助建造我們的身體,
當我們變老時,它們塑造並更新我們的內臟器官,
甚至會影響到我們的行為和思考模式。
但不管怎麼說,微生物太小了,小到眼睛都看不到啊……。
於是這本圖鑑就把我們身邊常見的微生物
畫成可愛的角色介紹給大家認識。
對於這些平常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微生物,
現在就讓我們透過這本圖鑑,看看它們的生態和小小身體裡
究竟藏著怎樣驚人的力量吧!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