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兩萬年來,社會、經濟、政治、道德上的演進,
取決於我們取得能源的方式!
暢銷話題作品《西方憑什麼》續作,
作者於本書中再度充滿野心地講述某些「野蠻的物質勢力」
如何侷限並決定人類兩萬年來的「文化、價值觀、與信仰」
長期價值觀變動的基礎,是由最基本的力量所驅動——能源。
《異類矽谷》作者鱸魚作品No. 2! 不要把手伸過別人面前拿東西!院子裡的大樹別亂砍! 破解美利堅合眾國特有潛規則,掌握正宗美式走跳密技!
英國圖書獎評委:描寫朝鮮生活最好的一部作品!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極權主義文獻開創之作= 它讓我們有機會一窺這個逐漸具有全球重要性的封閉國度。 這個封閉的國家,其實就是喬治‧歐威爾《1984》的現實版
「本書刷新了我對人性的長久信念。」——《人類大歷史》作者 97%的人認為,人性自私又貪婪, 但當危機來襲,我們展現的是人類最好的本質。
本書特色 1. 1970年代吹響批判西方帝國/殖民主義號角的經典之作,為馬來西亞社會學家及思想家賽胡先・阿拉塔斯最重要著作的亞洲首次「無刪改」譯本。 2. 特別收錄賽胡先・阿拉塔斯之子賽法立・阿拉塔斯為本書撰寫的中譯版序言。 3. 挑戰西方帝國/殖民主義針對馬來...
從背包客、田野調查到成為一位研究者,從一名旅途中的觀察者, 進而融入西藏、印度等地的離散社群, 成為他們的一份子,從流亡到共生,非自願移民的近距離觀察
始於美國東岸的熱潮席捲全球,出版至今已翻譯為十幾國語言! 紐約上東區的地方媽媽特別不一樣? 這本書,是比小說更離奇的現實。 當人類學家意外闖入上東區媽媽的世界── 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眼界大開的文化衝擊!
跟人有關的事,不能只看數字! 統計數據過度簡化人的複雜性,忽略了人類物種發展的多元性及可能性 看What更看Why,大數據無法掌握的事,讓人類學家來告訴你
中國+中國人=窪地+韭菜=世界最大的韭菜農場!? 在中國這塊「秩序窪地」中,不論是何種立場、何種階級的中國人,都無法真正決定自身的命運及未來,隨時都有可能淪為被收割的「韭菜」。有此自知之明的中國人不多,真正能根據認知而行動的人更少──「阿姨」劉仲敬便是覺醒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
最生動有趣的中日漢字文化書、日文漢字豆知識進階學習,一次完足! 「經濟」、「社會」、「哲學」、「人權」、「解放」、「主義」、「知識」、「文化」詞彙其實是日本人創出的?百日維新後,中國留學生開始大量翻譯日文書,當時的翻譯家「基於」日文文法,也不得不創出一些漢語新詞,連毛澤東著名的《實踐論》裡也有四分...
★★多物種民族誌經典全新審訂版★★ 「據說,一九四五年原子彈摧毀廣島後, 在一片殘破地景中最先出現的生物就是松茸。」 英國皇家人類學學會(RAI) 最高榮譽赫胥黎獎章得主──安清──經典著作 當經濟成長達到極限,自然環境遭受嚴重破壞,不穩定成為現代人生活常態── 在人類世的時代,菇類不受控的生...
本書從大量神經心理領域的科學報告、歷史文獻、文藝作品、流行文化和音樂等,蒐羅了大量對情緒的描述和定義,揭露人類探索情緒的歷程。 最重要的是,本書介紹了「情緒文化」這個觀念。掌握情緒不光從生物學或心理機制著手,更需捕捉那些鑲嵌在我們所處時代地域中、具有鮮明文化脈絡的感受。透過「情緒考古學...
這是一本對監控體制極為難得的深入剖析之作。不僅曝光監控機制,也讓我們看見體制下的人性。對於臺灣讀者而言,這本書或許也能幫助我們更深入認識威權時代的歷史。
目前世界上約有七千多種語言,但到了下個世紀,可能其中一半以上的語言都會消亡,而且許多語言將在沒有任何文字記錄留存的情況下從此銷聲匿跡。這本書所探討的重點就是語言的消失對人類文明而言是多大的損失。書中除了提出廣博全面的見解,倡議如何搶救世界上日益萎縮的語言多樣性,亦同時讚嘆這些語言如何以諸多方法,讓我...
《西方憑什麼》作者伊安.摩里士
X
艾克斯特大學古希臘文學系教授理查.西福德
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史景遷
哈佛大學哲學系教授克里斯汀.M.柯思嘉德
知名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
各界思想名家
最華麗的紙上論戰
人類價值觀大歷史
X
古典學.歷史.哲學.文學
人類兩萬年來,社會、經濟、政治、道德上的演進,
取決於我們取得能源的方式!
暢銷話題作品《西方憑什麼》續作,
作者於本書中再度充滿野心地講述某些「野蠻的物質勢力」
如何侷限並決定人類兩萬年來的「文化、價值觀、與信仰」
長期價值觀變動的基礎,是由最基本的力量所驅動——能源。
作者描繪出了人類價值觀的宏觀歷史,並區分了三個接續出現的人類發展階段之中的廣大相似性。在這三個連續階段中的人類文化,則由逐漸變強的能量捕獲生產模式所判定:覓食、農耕、與化石燃料生產。這些連續出現的能量捕獲模式「決定」(或至少「限制」)了社會組織的型態,因此也控制了可能成為主流的社會價值觀。每個階段最後都會選擇自己需要的價值觀,原因除了人類的創造力,也由於相對成功的社會模式經常向外擴散,並征服其他競爭者。
他以歷史、人類學、考古學及生物學等面向出發,整合並加以編織,來說明從人類存在直至今日,我們的價值觀如何改變,以符合人類的單一過度需求,也就是對能源的追求。
●人類價值觀的三種系統:
第一種:覓食價值觀
主要仰賴覓食野生植物與狩獵野生動物維生。
比起大多數階級制度,覓食者們經常更重視平等,且相當容忍暴力。
第二種:農耕價值觀
主要以人工栽種植物,與馴養動物維生。
農民們通常重視階級制度勝過平等,且較不容忍暴力。
第三種:化石燃料價值觀
汲取轉化為煤炭、瓦斯、與原油的化石植物中的能源,來增加活體動植物的能量。
化石燃料使用者通常都認為平等比任何階級制度都珍貴,且完全無法容忍暴力
而在作者嚴謹的五個篇章後,則有三位知名學者與世上最多產也最知名的文學人物之一提供了他們的論點。
艾克斯特大學古希臘文學系教授理查.西福德:
摩里士從演化論中擷取的概念,與他對「競爭、量化、共識與效率」的強調,太全然地接受了我們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的「中心概念」。
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史景遷:
摩里士筆下的廣闊人類發展階段包含了差異甚大的人類經驗,而我們也只能透過更精細的細節才能了解這種概念。
哈佛大學哲學系教授克里斯汀.M.柯思嘉德:
「如果人們相信摩里士的理論,他們的價值觀究竟會不會繼續存在?」以此挑戰了摩里士對道德價值觀抱持的觀點適宜性。
知名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
要將焦點放在我們岌岌可危的未來上,要想像未來,需要的是我們的文學想像力,而不能只仰賴可量化的資料與學術觀察。
最後,則由作者總結並一一回應學者們所提出各種角度的看法,並就此概念向下延伸,說明解釋人類的價值觀、價值觀出處的基本問題,以及該價值觀的意味,再提出令人訝異的答案。
作者簡介
伊安.摩里士(Ian Morris)
史丹福大學人類與科學學院副院長、古典學院主席、以及社會科學歷史研究所所長。他是史丹福考古學中心的創辦人之一,並擔任兩屆的所長。
曾獲約翰.西蒙.古根漢紀念基金會、胡佛研究所、國家人文基金會、華盛頓特區的希臘研究中心、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人類研究所的研究獎學金,曾榮獲伯明罕大學及德堡大學榮譽學位。他在2012年於普林斯頓大學的坦納人文講座教授有關人類價值的課程。
譯者簡介
李函
畢業於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英文系,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研究所。喜歡透過不同的語言與文字,讓作家們的心血能被更多人閱讀。譯作有《此乃書之大敵》、《百年回首》、《克蘇魯的呼喚》(堡壘文化出版)等。
個人網站:brokenheartstudio.blogspot.tw/
強力推薦
蔡康永
蔡依橙 | 陪你看國際新聞 創辦人
陳嘉行 | 焦糖哥哥
「伊安.摩里士又丟了一顆曲球給社會科學。在這本可讀性高但令人不寒而慄的書中,他帶領我們從史前來到現代,提供我們一種新的人類文化理論,將它與基本經濟原理,以及人類如何從大自然獲得能源與資源緊緊聯繫在一塊。這是一本大膽、博學,且具挑釁意味的書。」——《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作者戴倫.艾塞默魯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