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生病了,你希望如何受到醫療照護呢?
1990年,從美國醫界返國的醫學專家黃達夫,成立臺灣第一所癌症專科醫院:和信醫院。
所有曾經在此停駐的病人、家屬,以及醫師、護理師、醫學生、行政人員,
都感受到這裡不是另一座白色巨塔,而是療癒病人身心的庇護所。
這些在和信醫院進出的病人與家屬,以書信道出自己的感動與感謝。
字字句句發自肺腑,訴說病人及家人們曾有的無助與驚惶。
他們回想在人生低谷時,如何得到來自和信醫護的全面奧援,
其中經歷治療、照護、安慰、啟發,每一個日子都刻骨銘心。
這些動人的病房傳奇,展現出人性中最華美的光輝!
「醫生說:不論什麼時間,只要有需要,都可以打電話給我。」
「以前對視病猶親感覺有點抽象,但是從醫生身上,我們感受到了!」
「感謝你們除了照顧我,也照顧我家人的心情。」
死是這樣地短暫,為何生卻如此漫長? 當呼吸都讓人滅頂、世俗使人憤恨,肯定生命有何意義? 厭世時代絕無僅有的生命指南,日本讀者共鳴「這本書改變了我!」 太宰治曾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叔本華寫下:「一切生命的本質即是痛苦。」 2500年來人類朝朝暮暮地徘徊在生死之間,所求究...
鹽漬入味的雙人苦旅,在英格蘭西南海濱小徑尋找生命的解答。 當摯愛臨終,如何才能不留悔恨?假使生活頃刻分崩離析,我們如何在千里徒步中,重拾愛與希望? 結褵30多年的蕊娜與莫思,遭朋友欺騙,住家與民宿農場被法院查封;莫思又被診斷出腦疾,可能只剩半年壽命⋯⋯轉眼間失去一切的他們,毅...
健康的粒線體可以幫你 強化免疫系統.常保腦力清晰.關閉疾病基因 新陳代謝疾病、免疫系統疾病 甚至是癌症、精神疾病等,看似原因各不相同 但最新醫學研究發現 這些疾病都和細胞中的粒線體受損息息相關 幸運的是,只要透過飲食、運動、作息、磁場與日照,修復粒線體 就可以從細胞開始,重拾健康
覺察有療癒的力量, 修復失能身心,改變你的人生! 當身體出現慢性疲勞、消化不良、頭痛、肌肉拉傷…… 心理情緒感受到焦慮、恐慌、關係破裂、工作不順…… 就藉由覺察頻率的振動引導, 來修復損壞之處,並建立起健康良好的秩序!
*醫學院教授化身鍵盤柯南,為網友解開各種醫學迷思 *各種食材致癌傳言、健康假新聞一一破解 *揭發維他命補充劑、酵素、益生菌、膠原蛋白等等營養補充品的世紀真相 *以輕鬆幽默的語法,為你解讀最新權威醫學期刊和論文 *更新你的營養資訊,補充醫學常識,培養網路保健謠言的終身抵抗力
「對禮儀師來說,死亡或許是重複的, 但對生者而言,每一次的哀傷都是新的, 世界上從沒有一場死亡能夠完全相同。」 ★讓你正視死亡,將來能與至親摯愛,好好道歉、道謝、道愛、道別的一本書★ ★【內附天堂筆記本】做好人生終點前的五大準備,規劃你的美好告別!★
悲傷是愛的延伸; 走過悲傷,沒有時間表,沒有一定的方式。 這條路上你並不孤單,因為你還有自己可以陪伴。 本書可以幫助你,幫助你的朋友,走過一段失去摯愛、摯親的悲傷之路。 每篇附有自我檢視作業:請勇敢說出你的悲傷故事,透過自我對話與記錄,重新找回你的人生。 「大家都要我快快走出悲...
韓國yes24網評分5顆星滿分好評! 5大主題╳42個醫學名詞╳152幅名畫, 以神經科醫師視角,重新詮釋希臘羅馬神話與解說醫學典故。 【繁中版由臺大醫學系副教授/作家汪漢澄醫師審訂】
當親耳聽見母親說:「如果我不值得活了,你要幫助我解脫。」 該如何抉擇?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思考死亡就是思考生命。」 面對「送母遠行」的生死之約,最後一段旅程該如何陪伴; 當生命僅餘痛苦,人們是否有自主善終的權利!
診間裡的女人,為何她們總是只有自己一個人? ──當妳的身體不是妳的身體,當妳無法為自己的身體作決定, 伴侶、家屬與家庭的支持,在哪裡?
.負責過濾血液、代謝廢物的泌尿系統 .以達成繁衍後代為目的的生殖系統 不論透視線條、立體光影、擬真示意,書中每個跨頁都挾帶了藝術美感與醫療智慧,張張都是令人驚奇的圖作,更與時俱進掌握全球科技脈動收錄最新研究訊息,如新冠肺炎(COVID-19),為醫學專業的學生以及非醫學專業人士搭建一座通往我...
本書記錄了作者由患癌入院到化療完成的點滴、感受和心路歷程。 這個突如其來的病令他和家人都措手不及,加上當時他正面對創傷後遺症和人際情緒困擾,對他來說,這病簡直是雪上加霜。 因此,本書盼望將治療期間閱讀詩篇所產生的感想記錄下來,內容關於治療與禱告的經驗,作者如何藉此與自己和上帝對話,與詩人共感。 雖然...
★醫學中心級醫院婦產科前任資深主治醫師第一手速寫 ★婦產科門診及病房裡的真實人生故事,曲折意外、激勵人心 ★直擊現代女性面臨的沉痛難題,對頑強窠臼的犀利思辨 身體有病可以看醫生,但人生的苦該怎麼治? 所有女人必須面臨的抉擇 所有男人不該逃避的課題 沒有標準解答的婚育、性別、家庭、世代等疑難雜症…...
真原醫,是最古老也最先進的醫學, 相信完全的療癒需要身、心、靈的徹底轉變! 身為傑出的醫學研究者與醫師,楊定一結合古老醫學文化和先進奈米科學,找到身心靈平衡且健康的祕訣,作者在書中分享,如何從適量的天然物質來營造支持細胞正常功能的最佳環境,來預防及治療疾病。藉由飲食的新概念、姿勢與消化系統的...
黃達夫院長說:「我們面對的不只是一個人的生命,而是一家人的幸福!」
這樣的承諾,讓和信醫院用三十年的歲月,
將癌症病人的五年存活率提升到74%(全臺灣癌症病人的五年存活率是54%),
而且,和信醫院更證明了一件事:
醫院的使命,不只是治病,而是如彼得·杜拉克所言,
是「改變生命的地方……使得人生因而不一樣」!
三十年下來,發生了這麼多來自醫事人員、病人、家屬、醫學生,
扎扎實實的生命故事。有感激、追憶、有教學,
更有從懷疑到相信的歷程……整本書處處真情流露、令人動容。
——侯文詠
回首細看三十年,和信醫院一路走來的發展史是那麼地艱辛,而今日的和信,
已經成功地為臺灣樹立了一種從醫護到教學到董事會,內外一致的醫療文化。
相信也只有這種文化,才是真正能讓臺灣擁有最好的醫療健保系統,更得以邁向永續的基石。
——嚴長壽
我深知我們不同於其他醫院的地方,不是有什麼更特殊的設施或儀器,
而是我們一直敦促同事,要更有愛心、更有能力、更小心謹慎、更負責任。
展望未來,和信醫院主張把「癌症的預防,
降低癌症的發生率」做為醫院的另一個使命。目標既已設定,我們必定全力以赴!
——黃達夫
作者簡介
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
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成立於1998年10月,
宗旨是:培育優良醫師,倡導醫療品質觀念及執行,期能改善國內的醫學教育、醫療品質,健全國內的醫療體系,
使國人能得到完善的醫療照護,並達到維護全民健康的目的。主要工作包括:
(1)設立優良臨床醫師講座,補助研究經費,以使其專心致力於臨床教學及教育理論和方法的研究。
(2)派送國內資優醫師短期或長期出國進修,並提供其旅費、生活費及學雜費等。
(3)邀請國外客座教授來華做短期或長期教學,並提供旅費、生活費及教學費等。
(4)倡導醫療品質的觀念,建立品質指標,進而協助衛生主管單位成立公正的第三者品質監控組織。
(5)其他有關社會科學、人文、基礎醫學、科技等教育活動之促進。
整理者簡介
李國芬
曾經寄居台北的高雄女子,歷任雜誌總編輯、出版社總編輯。最終,以意志力實踐了真善美的人生。
丘美珍
專欄作家。喜歡聽別人說自己的故事。歷任記者、編者、作者、譯者、編劇,享受不同文字的多重面貌。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