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托邦記
0 篇書評

惡托邦記

核城市到鐵鏽帶,未忘之地的歷史

Dispatches from Dystopia : Histories of Places Not Yet Forgotten

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1/12/28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8.8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0601657
  • eISBN: 9786269535491
  • 字數: 126,394
紙本書定價:NT$ 380
電子書售價:NT$ 266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惡托邦記》帶領讀者來到這些非典型的現場,有力而動人地描述被消音、破壞或汙染的地方歷史。在講述這些過去無人知曉的故事時,布朗也檢視地方的形成與消亡,以及那些仍繼續住在乏人問津、脆弱地貌上人們的生活。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特價 電子書: NT$ 506

      ★全球翻譯32種語言.暢銷20萬冊.橫掃12項國際大獎.唯一中文版   ★《經濟學人》、《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20世紀最黑暗的歷史現場,不在德國或俄國,而在納粹與蘇聯之間的血色東歐。   見證普利摩.李維未能記錄的屠殺真相,漢娜.鄂蘭理論之外的極權全貌。

  • 特價 電子書: NT$ 286

      作者齊斯.洛韋檢視各國在二戰期間的經歷與人民對戰爭的態度,勾勒出人們與紀念碑及其象徵之間的關係。然而在強調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的浪潮之下,有些物件遭到摧毀並被抹去痕跡,有些則幸運地被移放到雕塑公園中展示。如果我們曾經讚許銘刻於紀念碑的價值,今天卻期待能掙脫其束縛──那麼,我們究竟是定義歷史的人,還...

  • 電子書: NT$ 385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 電子書: NT$ 406

    解放黑奴、人人均富,原為共和黨創黨初衷。 為何如今淪為財閥企業、反智、白人至上主義的代言人!? 從林肯、羅斯福,到雷根與布希, 探索共和黨意識形態180度大翻轉的原因,從中透視美國的光明與黑暗。

  • 電子書: NT$ 280

    在假新聞 & 另類事實蔓延的後真相時代,哲學家出手的時刻到了!

  • 電子書: NT$ 377

    權力爭奪、戰火洗禮、帝國殖民、獨立與開放、文化影響…… 越南的歷史就是世界大歷史的縮影

  • 電子書: NT$ 735

    貫串一個傑出民族、文明和語言的宏大歷史, 將一千五百年前的沙漠詩歌與今日的國際情勢、戰爭創傷相互串聯── 著名阿拉伯語學者、當代旅行文學名家旅居阿拉伯世界近四十年 提姆•麥金塔―史密斯傾力巨著 跨越三千年、三大洲,理解中東與阿拉伯世界必讀之作!

  • 電子書: NT$ 476

    當代中東的面貌是如何形成的? 極端主義、恐怖分子為何成了中東世界的代名詞? 1979年為什麼是中東歷史重要的關鍵時間點? 1979年,伊朗革命、麥加禁寺圍困事件與蘇聯入侵阿富汗相繼發生。金姆.葛塔在《黑潮》中,透過廣泛而細膩的調查,詳盡剖析這三件關鍵大事的前因後果,以及對西亞地區往後的歷史...

  • 電子書: NT$ 630

      本書作者安東尼•瑞德是國際上研究東南亞的第一人,他的研究不是從決定歷史的所謂大事件出發,而是注重環境、地理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等年鑑學派的研究方法,因此有「亞洲的布勞岱爾」之稱。瑞德堅持全球史的研究視角,印度、中國、伊斯蘭、近代歐洲的力量在這個關鍵的十字路口相遇、交織和互相影響,正是東南亞在全球史...

  • 電子書: NT$ 560

    六千年前的歐亞大草原並非蠻荒之地,而是印歐文明的起源地! 草原居民駕著猶如現代跑車的四輪車、馬戰車,循著大草原四處移居, 無形中推動了歐亞大陸的文明演化,開創最早的「全球化」時代!

  • 電子書: NT$ 411

    「新冷戰」已經來臨 你往後能看多遠,就能往前看多遠 這是最能幫助讀者徹底了解共產黨的一本書

  • 電子書: NT$ 442

    從青銅時代至今日局勢,理解中亞史重磅經典之作 顛覆游牧民族=野蠻人的刻板印象 中亞的璀璨文明,照亮了整條路上絲綢之路 絲路上帝國的歷史,就是中亞各民族的歷史 ★ 榮獲美國出版協會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PROSE Award) ★

  • 電子書: NT$ 574

    流亡的國王、帝國主義者、自負的探險家、考古學家、 傳教士、間諜、地圖繪製者、藝術家、嬉皮以及狂熱登山者 一步一腳印詳實探究喜馬拉雅山的歷史、政經沿革 全方位書寫世界最高峰民族和冒險的重磅史詩著作 入圍2020年達夫.庫伯獎、2021年博德曼─塔斯克山岳文學獎 亞洲藝術報年度選書

  • 電子書: NT$ 442

    巴西國內暢銷話題鉅作 《泰晤士報》、《金融時報》年度好書 透過認識拉丁美洲,改變觀看世界的視角!

  • 電子書: NT$ 525

    本書作者席代爾主張,統一其實不利於制度競爭與經濟創新。如果人類過去從未逃離大一統帝國,那很可能就不會出現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今天的我們也無法逃離無知、壓迫、匱乏與疾病。 換句話說,羅馬帝國滅亡後的千年分裂,正是歐洲日後在十七、十八世紀得以率先走向現代化的先決條件。如果羅馬帝國沒有滅亡,或者羅馬式大...

  • 電子書: NT$ 441

    從帝國邊緣到戰略核心, 高加索如何成為權力競逐之地? ◎本書榮獲2021 年法國學院尤金·科拉斯( Eugène Colas)歷史社會學獎 ◎周雪舫(輔大歷史系教授)專文導讀

  • 特價 電子書: NT$ 714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段挑戰上帝的歷史。 當西方世界越來越質疑宗教時, 為什麼人們的直覺思考仍受它的意涵所影響? 無論你相不相信耶穌死而復生, 你所處的文明世界,基督宗教的痕跡與影響都無處不在。

  • 電子書: NT$ 560

    蛋白質與卡路里點燃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 第一本從帝國糧食供需、殖民及戰地飲食角度出發, 全方位探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因與後果的歷史專書。 莉琪‧科林漢繼《帝國的滋味》之後又一重磅著作。

  • 電子書: NT$ 377

    位處帝國門前,烏克蘭人如何昂首挺立、追求自由與尊嚴? 在強權環伺中,烏克蘭人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國家 面對歷史的苦難,他們淬煉出團結、勇氣與韌性 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烏克蘭研究中心主任傾力之作 橫跨兩千年的壯闊史詩,值得臺灣借鏡的血淚歷史

  • 電子書: NT$ 525

    走過血色大地的死亡深淵,更要看見東歐如何重獲新生 認同糾葛 × 族群劃分 × 帝國邊陲 × 宗教歧異 × 國家神話=一本東歐版《想像的共同體》 波蘭、立陶宛、白羅斯、烏克蘭──── 四個東歐民族,四百年歷史經驗, 無數次探究「我們是誰」的實踐,哪些值得臺灣人借鑑? 800萬人次聽講的東歐史...

  • 電子書: NT$ 504

    雅典從來不模仿他人,只能成為他人的典範。 ◎翻譯名家梁永安先生精心翻譯之作,2017年隆重上市 ◎成大系主任翁嘉聲教授專文導讀 古希臘雅典,是西方文明的搖籃,發展出人類最早的民主制度。 其中奉祀雅典娜女神的帕德嫩神廟,更是西方世界民主、理性、藝術之象徵。 今人相信雅典人重視經驗過於信仰,是個人重...

  • 電子書: NT$ 476

    《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年度好書 振聾發聵的道德之聲~人文學科的亂世警鐘   當歷史宛如時間怪獸吞吐讓人混淆的謊言, 本書痛快地揭開沾满了弱勢者鲜血的真相!  

  • 詳細資訊

    來自反烏托邦的報導,充滿哀愁又引人入勝
    獲獎無數的歷史學家寫下未忘之地的歷史


    ◎《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2016年最佳圖書

    「衛兵打開行李箱,往裡頭瞧了瞧,關上行李箱,檢查我們的傳真許可文件,然後揮揮手,讓我們進入車諾比隔離區。我關心車諾比隔離區近十年,卻到了這個時候才得以進入一窺究竟。我想起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1979年的電影《潛行者》(Stalker)禁區(the Zone)裡的荒涼景象。在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及我的想像裡,禁區四處可見生鏽的工廠廠房、倒塌的電話線與被陰暗森林占據的建築物。除了人煙稀少、設下重重障礙與衛兵把守,禁區還散發著一股神祕而致命的力量,威脅要殺害暴露者的子孫,或讓他們出現突變。在塔可夫斯基的電影裡,潛行者為了賺取一小筆錢,祕密帶領冒險者進入禁區,想揭露其中的謎團。他們在夜色與濃霧的掩護下潛入,在傾頹的工業廢墟間躲避子彈。」

    凱特.布朗是一位極富想像力的歷史學家,也是作家與旅行家。她認為,「歷史學家能親自走一趟自己研究的地方,真正體會自己論文的主題,一定能寫出更好的歷史作品。」在《惡托邦記》裡,她進行一場令人驚訝且不尋常的田野之旅,前往遭忽視或抹滅的邊緣地帶,探究這些地方的歷史。

    她漫遊車諾比隔離區,先是在網路上,之後親自前往。她想知道現實與虛擬何者才是真正的偽造。她來到西雅圖一家飯店的地下室,檢視1942年日裔美國人被送往監禁營途中存放在地下室的個人物品。在烏克蘭的烏曼,她躲在樹上,觀看只有哈西迪猶太男性才能參加的猶太新年慶典。在俄羅斯烏拉山脈南部,她與克什特姆小鎮居民談話,當地不可見的輻射汙染物正神秘地讓生活陷入困境。最後,她回到出生地,中西部工業鐵鏽帶的伊利諾州埃爾金,考察懷「鏽」情緒的興起與自身的成長經驗,如何開啟她對現代主義荒原的探索。

    布朗在本書開頭寫道:「在前往故事發生地旅行的二十年間,我遊遍部分東歐、中亞與美國西部。不知不覺地,我竟成為一名專業的災難觀光客。在撰寫歷史的過程中,我歷經一連串現代主義的荒原,一個比一個惡名遠播,一個比一個孤寂淒涼。」多年來她造訪的地方都不是旅遊勝地,而是所謂的「惡托邦」(dystopia),即被遺忘了的,甚至刻意被遺忘的厭惡之地。


    作者簡介 |

    凱特.布朗(Kate Brown)

    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歷史系教授。著有《惡托邦記:核城市到鐵鏽帶,未忘之地的歷史》(Dispatches from Dystopia: Histories of Places Not Yet Forgotten)、《無名之地的歷史:從種族邊境到蘇聯腹地》(Biography of No Place: From Ethnic Borderland to Soviet Heartland)、《鈽托邦:失去選擇的幸福與核子競賽下的世界墳場》(Plutopia: Nuclear Families, Atomic Cities, and the Great Soviet and American Plutonium Disasters)等書,其中《鈽托邦》獲美國歷史學會(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亞伯特貝弗里奇獎(Albert J. Beveridge Award)等獎項。

    譯者簡介 |

    黃煜文

    1974年生,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譯有《惡托邦記:核城市到鐵鏽帶,未忘之地的歷史》、《庫克船長與太平洋》、《當帝國回到家:戰後日本的遣返與重整》、《北韓非請勿入區:北韓綁架計畫的真實故事》、《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西西里人》、《教父》、《耶路撒冷三千年》等。

    媒體推薦

    「充滿哀愁卻又引人入勝,布朗前往世界上最偏遠與最脆弱的目的地的旅程,讓我們得以探索地方與記憶的意義,從而微妙地再次發展出探索的技巧。《惡托邦記》是一部打動人心的重要作品。」

    ──阿拉斯泰爾.邦奈特(Alastair Bonnett),《難以駕馭之地》(Unruly Places: Lost Spaces, Secret Cities, and Other Inscrutable Geographies)作者

    「布朗是極富想像力的歷史學家:她是一名學者、作家與旅行家,她迫使我們把極糟糕的狀況視為機會,把空蕩蕩看成是另一種繁榮。對於地方的現代性命運有興趣的人──特別是在一些現代性原本扮演著核心角色的地方──都應該閱讀《惡托邦記》。這本書也是探討意義構成的藝術與科學的一系列論文集:何時該去檔案館與何時該忽略它們,如何凝聽與嗅聞一個地方,為什麼我們在撰寫關於別人過去的故事時,最後卻像是在寫我們自己的故事。」

    ──查爾斯.金(Charles King),《敖得薩:夢想城市的天才與死亡》(Odessa: Genius and Death in a City of Dreams)作者

    「流暢、一針見血、深具說服力且絕無冷場。」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布朗的作品駕輕就熟地跨越個人旅行見聞與學院研究之間的界線。她的論文從被戰爭撕裂的中亞地區一躍來到西雅圖被人遺忘的飯店地下室。布朗認為,歷史學家能親自走一趟自己研究的地方,真正體會自己論文的主題,一定能寫出更好的歷史作品。」

    ──《書架新訊》(Shelf Awareness)

    「布朗是歷史學家,也是旅行者。……對布朗來說,光是研究一個地方、重製已經發表的照片還不夠。身體力行與寫作者親自體會才是貫串全書的主軸。布朗認為歷史不應該局限在印刷紀綠、檔案與官方記載上,她主張歷史學家必須探求那些無法被謄抄校對的歷史。而為了探求這種歷史,歷史學家就必須親臨現場。布朗寫道:『本書的基本前提是,旅行可以是一種協商形式,是對確然無疑之事與信念的闡明,是對過去的重新蒐集。』」

    ──《洛杉磯書評》(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歷史學家花很多時間待在檔案館與圖書館裡。但文獻通常無法呈現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或故事遭到刻意掩蓋的人。為了挖掘這些人的故事,身為歷史學家與災難觀光客的布朗,冒險進入各式各樣的荒原。《惡托邦記》令人信服地記錄那些從過去到現在生活在邊緣的人們。」

    ──《科學新聞》(Science News)

    「《惡托邦記》是一本傑出的作品,這本書不僅介紹了幾個吸引人的地方,也結合了最好的歷史分析與旅行文學。儘管書中帶著一股淡淡的哀愁,但在憂鬱中仍讓人存有願景,這是一本值得大家閱讀的好書。」

    ──《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歷史學家凱特.布朗《惡托邦記》深刻呈現『廢墟攝影』的美感,記錄這些在文化或經濟急遽變化下遭到遺棄或衰敗的地方。布朗並未埋首圖書館裡仔細研讀第一手的史料文獻,而是親身前往烏克蘭的烏曼、蒙大拿州的比靈斯這些地方探查,反烏托邦的故事就迴盪在那片土地以及居住在上面的人身上……布朗每一篇論文都深具吸引力,彙整起來構成了龐大的故事內容,顯示地方訴說著過去一直未被講述的故事。」

    ──《流行事》(PopMatters)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03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