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探討港式湯水的飲食輕圖鑑!
以輕鬆好懂的圖文舖排,看看最懂日常食療的香港人如何煲湯水養生
湯水可甜可鹹不用吃苦,無論快煮慢燉都能滋補四季的身心所需
說到理財,會直覺想到投資,但其實家中有個常被忽略的理財寶地,就是『冰箱』!冰箱的內容物與你和家人的健康、花錢方式息息相關,不只是放食物的大冰庫而已。楊賢英老師長年研究把冰箱變成自家財庫、食材處理保存的各種小技巧,多年下來,不僅讓她省錢存錢,投資理財、多次環島、改造廚房,還成功減重12公斤,活用冰...
IG超人氣料理家親授! 1飯1菜,15~30分鐘內搞定 讓你輕鬆做、美味吃! 只用平底鍋做1道變一餐! 從家常到世界各國的經典料理 主餐、單盤配菜,可簡單、可豐盛,多變化的料理選擇 美味道地的各式菜色×滿足味蕾的烹調祕訣 煎炒、燉煮、涼拌或燜燒,輕鬆快速就完成 魚...
不用開火就能煮! 只要一鍵按下,不論是傳統日料,結合法式、義式的創意料理, 都能快速上桌,為菜色增添多種風味。 療癒料理達人 / 肉桂打噴嚏、資深哈台日本人 / 青木由香、 電鍋快手上菜 / 愛瑪小廚房 誠摯推薦 有別於台灣家庭使用電鍋的習慣,除了煮飯、煲湯外, 跟著料理職人,善用電鍋燉...
這樣吃肉最划算!史上最完整雞肉、豬肉、牛肉超省錢食譜大全 提供你如何做好初步的肉類挑選、基本處理與保鮮冰存的正確方法, 針對不同肉類特性、不同部位,大分量的正確冷凍、解凍與分裝方式全解構! 《媽媽便當店》作者 / 蘇菲、林太 / 陳郁菁 辛蒂廚房玩料理 / 辛蒂、食譜作家 / 宜手作 好...
【經典暢銷愛用版】 瞭解越深,越能嚐到美味和健康! 輕鬆掌握怎麼買、如何吃? 適合家庭主婦(夫)、自煮小食族、肉料理愛好者的 \第一本肉類百科全書/ 十年暢銷經典,所有台日料理人愛用好評推薦、每日採購烹調的家中必備讀物! 圖解133種肉品,完整收錄最基本的牛、豬、雞、羊、鴨各部位...
Ⓚ Ⓨ Ⓞ Ⓣ Ⓞ 京都阿嬤手把手、千年家傳好滋味 帶你遍嘗只有在地人才知道的 ——『京之美味』100選—— 京都,除了千年文化底蘊,也以京料理享譽世界。從山間集落到臨海商埠,都有獨特的食材,來展現各區域的飲食文化。 為了不讓代代流傳的「京料理」消失,京都阿嬤們決定大方傳授...
一碗香醇的湯,除了飽足感,也可以療癒心靈,讓人感到溫暖幸福!
「日本人氣料理研究家」教你如何花早上10分鐘, 用燜燒罐簡單地完成健康又暖胃的湯便當! 每天一罐減醣、低脂又有飽足感的美味湯品, 熱騰騰地新鮮上桌!
這是餐桌上的台灣大事記! 新聞如烹飪,有時大火快炒、有時耐心烹製 有時更要在最緊要處劃下一刀 「大風大浪裡沉著跌宕的深厚底蘊。」——蔣勳 「充滿對生活的美好嚮往。」——蔡康永 「有滋有味,靈活慧心的食譜、散文與回憶錄。」——洪愛珠
亞洲首位世界手沖冠軍的精品咖啡學 不只輕鬆沖出美味,更懂得鑑賞風味! 「我並不是想證明自己是個特別的咖啡師。 我只是希望世上每一個人,都能輕鬆沖泡出美味的咖啡。」 這就是世界咖啡沖煮大賽冠軍粕谷哲開發「4:6法」的初心。 秉持實證精神,減少沖煮變因,搭配簡單手法=可再現的美妙風味!...
「這是一本為了紀念,而存在的書。」 因為毛孩,一腳踏入糖霜的世界,也因此開啟這段甜蜜的旅程。 糖霜不再是商品,而是一個愛的紀念品。
Instagram超人氣料理網紅 「大象發福廚房」放大絕第一本料理書 美味╳快速╳詳盡╳易懂 中式X西式X日式X韓式x泰式各種口味料理一次滿足 跟著大象做,美味料理輕鬆端上桌,成就感100分 86道經典家常菜,天天變換吃不膩。
讓調味生手變能手;烹飪老手變高手的廚房必讀寶典 掌握基本中的基本,任誰都能調得一手好味道
~運用在地食材,實踐新陳代謝飲食減重~ 最完善的本土版新陳代謝飲食瘦身教戰! 從執行方法、食材清單、選購祕訣, 到菜單規劃、食譜教學、常見疑難全收錄!
除了不使用糖和麵粉之外,更拋開所有的代糖和代粉,成功挑戰出一道道100%天然的蛋糕、餅乾、鬆餅等簡單、健康,又具療癒力的美味甜點。
「五星級國際韓廚」孫榮Kai的第一本韓式料理全書 學會大廚不外傳的最強基本功, 做出正統道地的韓國美味!
★百萬粉絲敲碗期待!30分鐘快速上菜,下班後的美味食光 ★100道食譜─尋找每日餐桌靈感,吃當令食材,健康美味不重複!
對於「寧可食無肉,不可飯無湯」的香港人來說,運用各種湯水養生是極其日常的事。即便未必三餐都喝湯,但在香港的春夏秋冬都有因應季節和體質的湯品、糖水和涼茶,在品嚐美味的同時還能滋養身體。由於香港當地有著多元族群,原本傳統的廣東湯水自然也融合了多樣文化,逐漸演變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港式湯水樣貌。在香港,湯水料理不是專屬寒冷天氣的飲食,而是四季裡看似普通卻講究的日常必須。
本書作者包周Bow.Chou是飲食作家、餐飲品牌形象企劃及設計師,數年前她帶著台灣胃嫁到香港,在異地生活的期間發現港台湯水的不同與相似之處。為了理解港式湯水裡的食養技巧,特地研讀並考取中醫養生資格,並親自走訪市場、產地進行田野調查,蒐整資料後提筆寫下與湯水食材有關的飲食故事,以及港台飲食文化的差異。此書特別邀請台灣的風土插畫家——李信慧SingLee合作這本有趣的飲食輕圖鑑,以文化比對的方式,帶你淺顯易懂地了解美味的湯水食療概念,並帶你一探究竟港式湯水的奧妙。
【從飲食習慣看文化,發掘港式湯水的原來如此!!】
★風味濃厚的煲湯,為何有些人只喝湯不吃料?
★味鮮湯濃的港式奶白魚湯裡為何看不到魚肉?
★什麼是「追求嘴巴不勞動」的雞蓉玉米羹?
★霸王花、夜香花、老黃瓜是什麼樣的煮湯食材?
★炎炎夏日也煮湯補身?嘗試熱熱喝的清補涼!
★善用四季時令食材屬性,不加補虛藥膳也能滋補養身!
★實地走訪香港食材產地與街邊常民湯品及糖水涼茶店!
【港式湯水有哪些?製作時的講究重點又是什麼?】
快煮快熟的『滾湯』──短時間烹煮10~20分鐘完成。主要是品嚐食材與湯水,湯色清淡,但食材風味不流失。例如:鹹蛋毛冬瓜瘦肉滾湯、夜香花冬瓜排骨湯、芥菜生鹹蛋肉片滾湯…等
濃郁甘甜的『煲湯/老火湯』──將材料放入大型深鍋裡,以較長時間烹煮1~3小時,重點為湯的味道濃郁甘甜,湯色濃濁。例如:涼瓜鹹菜黃豆排骨湯、健脾去濕清補涼、章魚綠豆蓮藕排骨湯、基礎奶白魚湯、港式茶記風格羅宋湯…等
得用燉盅做的『燉湯』──材料需放入燉盅,以隔水方式長時間燉煮3~4小時,湯水味道濃郁但湯水仍清澈。例如:黑蒜何首烏當歸雞湯、花旗參蟲草麥冬湯…等
清淡有料的『羹湯』──會將食材切絲、細粒或蓉,烹煮後勾芡,煮10~20分鐘,味道清淡口口湯料,湯水口感濃稠。例如:雞蓉玉米羹湯、蛇羹…等,是一般家庭比較不會出現的費工湯品。
多樣且製作講究的『糖水』──傳統的廣東甜湯種類,普遍要煮40分鐘,有些甚至到3小時之久。成品的口感溫潤綿滑,美味之餘同時有養生意涵,例如:臭草海帶綠豆沙、陳皮桂圓蓮子紅豆沙、桑寄生蓮子蛋茶、薑汁撞奶…等
冷熱皆宜的『涼茶』──雖然通稱為涼茶,但有部分也適合溫熱喝。使用快煮快熟的食材,短時間烹煮10~20分鐘即成涼茶,主要品嚐食材與湯水。湯色清淡,食材風味不流失。 例如:菊花雪梨茶、甘蔗茅根馬蹄茶、夏枯草雞骨草黑豆茶、雙棗茶…等
【藥食同源!四季及日常皆適用的食療概念】
深受廣東飲食文化的影響,以及地域暑熱潮濕的關係,香港人擅長用旬季蔬果搭配乾貨、肉類、豆類堅果,加上部分藥材煲成湯品、糖水、涼茶。港式湯水食養概念講求「四季及日常皆適用」,透過天然食材營養來滿足人體隨著各個季節變化的身心所需,完全落實「藥食同源」的概念於每日生活中。將不同食材搭配在一起的食養類型非常多,包含了補氣養血、疏肝解鬱/養肝、清熱去濕、健脾益胃、滋陰補腎、滋陰潤燥/生津潤肺、解表/辛涼解表&辛溫解表…等,是比純中藥的藥膳湯更易懂好應用的日常食補方式。
【港台煮湯習慣、風味呈現、飲湯習慣大不同】
港式煲湯的食材組成豐厚、燉煮時間長,因此煲出來的湯水多為溫潤濃厚的口感,食材風味堆疊有層次,品嚐時讓人覺得濃郁且富有香氣。煲湯時,也會選擇不同的鍋來對應湯品類型烹調。在食材的安排配置上,還有「主料」、「輔料」、「配料」、「藥膳」之分,煲不同湯水時也有各自的烹煮要點。此外,港式湯品風味大多是甘潤溫和的,講求甘、鹹鮮、滑潤、少油、季節食材這五個重點,不會單一著重使用進補功效的中藥材,更多時候是因應天氣、體質來選擇想煮的湯水。
除了食材搭配、風味呈現與台式湯品不一樣之外,就連喝湯習慣也大不同。台灣人盛裝湯品時,會為對方添上滿滿一碗湯料,而香港人喝湯的重點是喝湯為先,湯料幾乎是不吃的,少部分湯料頂多沾醬油吃。更多的港台湯水飲食故事、文化異同、食養小知識、湯水食譜、有趣的食材雅稱都收錄在本書裡,等你來發掘!
【共同推薦!】
Liz高琹雯|美食作家、Taster美食加創辦人
JJ老師(JJ5色廚)|料理及廚電顧問
毛奇Mokki|深夜女子公寓料理習作版主
呂桓毅|欣華安中醫診所醫師
張鐵志│《VERSE》雜誌社長暨總編輯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依姓氏筆劃排序
作者簡介 |
包周 Bow.Chou
飲食作家、餐飲品牌形象企劃及設計師,亦是料理網站——味嚼喃喃的主理人。擅長將飲食結合故事、配色及美學元素作為呈現,並且透過文化比對傳遞各地飲食文化的異同。
數年前,帶著台灣胃嫁到香港,在生活裡發現了湯水文化的差異。為了理解港式湯水裡的食養技巧,研讀並考取中醫養生資格,並親自走訪市場、產地進行田野調查,蒐整資料後提筆寫下與湯水食材有關的飲食故事及港台文化差異,帶你淺顯易懂地了解美味的湯水食療概念。並特別邀請台灣的風土插畫家——李信慧SingLee合作這本有趣的飲食輕圖鑑。
著作:
《設計師的餐盤風景:讓所有人瘋狂按讚的食物美照技法大公開》(時報出版)
《設計,在韓食:帶你味訪韓國,多元料理、絕妙配色、擺盤美學一次學會》(麥浩斯)
《用廚房道具學做菜:從烹調原理、日常使用到料理嘗試,讓下廚更有效率》(幸福文化出版)
官網:味嚼喃喃|咀嚼食物與記憶的味
( www.nam-nam-nam.com)
FB粉絲團:我愛食物設計。味嚼喃喃-NAM NAM NAM
(http://facebook.com/nam33)
Instagram @bowchou
繪者
李信慧 SingLee
以插畫作為媒介,傳遞各地文化風土、飲食的風土插畫家,亦為紙藝創作家。
官網:SingLee Art
(www.behance.net/singlee_tw)
FB粉絲團:SingLee Art
Instagram @singleeart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