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魅都市:張美君博士香港電影研究論文集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幻魅都市:張美君博士香港電影研究論文集

  • 出版日期: 2020/11/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98.0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ISBN: 9789887416159
  • 頁數: 276
紙本書定價:NT$ 432
電子書定價:NT$ 432
電子書售價:NT$ 346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已故學者張美君博士(1958–2015)專研香港文學與電影,她從膾炙人口的香港電影中,窺見對香港複雜而矛盾的情緒,洞悉作品和它產生的時代如何密不可分。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出版日期:1998-02-28
    電子書: NT$ 196

    這本書收集的文字大致分成中國、香港、台灣、亞洲及論述等五個部分,總體記錄了作者十數年來在電影領域關心的焦點。  

  • 出版日期:2020-08-07
    電子書: NT$ 364

    你一定要知道的電影新浪潮運動。 永遠年輕,永遠憤怒,永遠創新 解析電影史上影響最巨大的革命 ★《電影筆記》出刊70週年 紀念增修版 ★焦雄屏教授深入介紹新浪潮靈魂人物與作品。從文字、圖片到插畫,中文世界迄今解析法國新浪潮運動最完備的專著。

  • 電子書: NT$ 245

    電影重度愛好者必追的深度粉專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影評人 Kristin 第一本電影文集 電影裡,我們彷彿度過了別人的人生,卻是為自己哭泣。 30場燈亮之後的內心獨白,寫給耽溺於幻象中的癡迷靈魂。

  • 電子書: NT$ 336

    若要為自己寫墓誌銘,我會這樣寫── 「他一生拍了69部長篇和35部短篇,寫了48部劇本。 身為一個電影導演,他算是比較不自私的人。」 《共同警戒區JSA》、《我要復仇》、《原罪犯》、《親切的金子》 入圍坎城、威尼斯、柏林影展的電影大師 ▶ —— 朴贊郁首部親筆著作 —— ✍

  • 電子書: NT$ 277

    第46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 身為台灣人,一生必看的電影

  • 電子書: NT$ 560

      知名Podcast節目「吉卜力圖書館」(Ghibliotheque)主持人傑克漢和麥可,繼廣受好評的《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之後再次出擊。這次的野心更大,他們揭開80年來日本動畫風靡世界的神秘面紗,帶領讀者探訪日本動畫產業的軌跡,分析這些動畫的看點,並分享幕後製作的精彩故事。

  • 電子書: NT$ 423

    從蔡明亮、雅斯敏、阿牛、陳翠梅、劉城達、黃明志到廖克發 探索華語電影在後馬來西亞的崛起 以及處於離散與反離散間距中的不即不離

  • 出版日期:2013-03-01
    電子書: NT$ 224

    影視文化即電影電視文化,為二十世紀人類科技與文化創造中最引人矚目的存在之一。 影視藝術在其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藝術語言方式。使得電影銀幕、電視螢幕對於人類生活和人類精神理念的表達能力大大增強,並使人類學會用影像思維方式感知、認識和理解世界。

  • 電子書: NT$ 403

    從晚近的《俗女養成記》、《花甲男孩轉大人》,2010年代的《真愛找麻煩》、《回家》,再上溯至《流星花園》,台灣電視劇從被納入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就成為東亞流行文化圈一員,記錄著流行文化的種種趨勢和變化。 本書將劇集的性別展現置放在國族政治與中國資本和全球資本的競合脈絡中思考,探討在商業國族主義運作下,中...

  • 電子書: NT$ 266

    當代法國哲學與美學思想家賈克.洪席耶 關於電影與藝術、電影與政治、電影與文學的重要書寫! 電影,是個繁複之物。在這個物質場所,我們被影子的表演所娛樂,觸動著我們更為隱祕的情感。它也是一門藝術的概念,由影迷的熱情所組成,這種熱情模糊了藝術與娛樂之間的界限。有段時期,它也是個書寫運動的烏托邦,連結工作...

  • 電子書: NT$ 308

    勾勒五十年代至本世紀初,中國大陸電影的真實歴史, 並對這一時期的重要影片,如《白毛女》《金光大道》《春苗》等進行了解讀。 《春苗》是「陰謀電影」的重鎮,穩據「反黨影片」的首席。據說它是「四人幫」為了篡黨奪權扔向老幹部的銀幕炸彈。 《白毛女》為革命歷史開創了一個嶄新的表現領域,一個不...

  • 詳細資訊

    已故學者張美君博士(1958–2015)專研香港文學與電影,她從膾炙人口的香港電影中,窺見對香港複雜而矛盾的情緒,洞悉作品和它產生的時代如何密不可分。由《瘋劫》和《胭脂扣》到《香港製造》和《細路祥》,自 《阮玲玉》與《甜蜜蜜》到《長恨歌》與《歲月神偷》,電影作品的影像與聲音,在這本論文結集中堆疊成一座鬼影幢幢的幻魅都市。 張美君的「鬼魅評論」非關鬼片,也不必有亡靈鬼怪,而是電影的聲音和空間裡濔漫着一種幽森的感覺。自八十年代以降,各種危機一直與香港如影隨形,所謂鬼魅只是危機城市裡被隱抑的種種。書中的六篇文章把電影中的情感視為對當下危機的回應,釐清當時個人與社會所面對的問題。 〈情迷樂韻〉透過南音與鄧麗君的流行曲,思考因九七而來的身份認同問題;〈沒有陌生人的世界〉則藉着與身體離析的聲音,探究城市開放與流動帶來的挑戰; 〈上海魅影〉在關錦鵬的「上海三部曲」裡聽到「香港曲調的雜音」,把雙城對話想像成人鬼對談;〈草根香港〉回溯公屋歷史及其在影視的再現,引申到甚少受注目的階級論述;〈幻變我城〉考察三部橫跨二十年的電影中的家居空間,回顧全球化與城市變遷如何影響着空間敘事;〈在地的迷思〉深入剖析新千禧電影中的戀地情結,指出新地方誌電影如何回應後九七的新興感受結構。 細味張美君對電影的思考,讓我們能夠從另一個角度審視香港電影,進而瞭解這座城市。她在論文提出的研究方向,包括歷史化取向、鬼魅分析、情感研究、平凡日常的啟示等,對分析近年的香港電影文本仍然適用。假若她仍在人間,相信會就着近年的香港電影提出更加發人深省的論述。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