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治療大師薩德無私分享60個提昇自我狀態的實務練習,幫你成為獨樹一格的助人者。
‧治療即藝術,取材自表演藝術的培訓練習,激發你所缺乏的彈性、敏銳度與創造力。
‧拋開理論,重視體驗,讓出神入化的助人創意成了你自然而然的日常。
‧依催眠治療之父艾瑞克森的精髓──策略性溝通、順勢而為、量身訂做……等設計練習方案,讓你大師上身,傳承菁華。
當治療師進步成長,治療效果也隨之增加。
──傑弗瑞.薩德
長久以來,助人工作者的培訓重點均放在理論與技術的灌輸,但本書作者薩德卻認為,心理治療有如藝術創作,目的是喚起人們的情感體驗,帶來啟迪,否則,技巧再高也難成佳作。換言之,治療師本身的生命體驗、靈活彈性與敏銳直覺,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本書的目的,即在開發這些藏在理論與技巧背後、治療師本身所獨具的潛能。
薩德師承以出神入化的手法聞名的催眠治療之父米爾頓.艾瑞克森,在跟著艾瑞克森學習的日子裡,艾氏從不對薩德提出的問題直接給答案。艾瑞克森總是透過說故事、給任務、開玩笑甚至胡言亂語,讓薩德在一頭霧水之後,產生頓悟的體驗。薩德稱這種體驗為「經驗式」的學習,他明白這是艾瑞克森之所以成功,以及自己能夠不斷成長的關鍵。而今,他毫不藏私地把累積四十多年的經驗式學習祕笈分享給大家。
這本《助人者練心術》裡,薩德綜合畢生治療與教學經驗,並向藝術、舞蹈、戲劇訓練課程取經,提出了「經驗式增能培訓系統」,當中包括了10個暖身練習與50個增能練習,像是健身器材般,將你的心靈肌肉一塊塊鍛鍊起來。如果能跟著一步步練習,將感覺自己更開闊、更靈活、更具敏銳創意,在有效協助個案改變之餘,也享受自我成長的喜悅。
專家好評
書中的大部分技巧,我都在不同的工作坊和治療、督導情境裡看薩德老師運用過。用自己的身體力行來教導智慧,是艾瑞克森學派的一個隱藏心法,薩德老師把這個原則發揮到淋漓盡致。──洪偉凱/本書譯者、鳳凰城艾瑞克森基金會顧問
薩德獨特的培訓方式,不僅為身為心理治療師的我增能,也為身為大學教師的我開啟心理治療教學的新視野。──趙家琛/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退休教授
薩德博士的訓練從心理治療開始,但也發現傳統的治療對於協助個案有其限制。於是,他跟藝術學習──文學、詩詞、電影與戲劇,也接受即興表演訓練,並將表演藝術的訓練方法引進治療師的訓練……目的是協助治療師,建立治療師必備能力的不同狀態。──蔡東杰/華人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學會理事長
【推薦序一】有氧運動 有益健康:在學習治療的過程享受自己
蔡東杰/華人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學會理事長、高雄養全診所院長
第一次造訪艾瑞克森基金會,是在2002年為了參加「密集訓練」(Intensive Training),同學中有一半以上來自美國以外,而許多同學都是慕薩德博士之名而來,當然,我也是其中一個。在兩週課程中,薩德博士只為我們上了第二週的星期三,而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天。他要我們從「做催眠」演化到「成為催眠師」,從技術的層面進階到自我認同的境界。
薩德博士的課程非常活潑,少量的內容講解,加上艾瑞克森醫師教學示範影片的觀賞與討論。心理治療不再是書本枯燥難以理解的文字,而是活生生地呈現在眼前。課程最後,薩德博士帶我們做了一個神奇的練習:「成為最好的催眠師」。三人一組的練習,催眠師幫助個案進入催眠後,「教練」開始「干擾」催眠的進行,催眠師要將干擾融入催眠當中。對於初學催眠的同學們真是手忙腳亂,而練習的目的並非如何「適當地」回應干擾,而是協助催眠師發現他的「善用、順勢而為」(utilization)狀態。這個練習,完全顛覆了過去醫學與心理治療的學習,許多體驗都是在非口語與意識的層面。而這也是至今我最喜歡帶領同學們做的練習,我常常把它當作挑戰新的技巧前的熱身,幫助同學進入「最好的催眠師」狀態。(這個練習就是本書增能練習36:順勢而為。)
在精神科醫師養成過程,我很認真地追尋在精神醫療的定位。心理治療一直是我喜愛的,也特別偏好「高效率」的治療模式。心理劇是我學習的一個治療模式,我喜歡透過行動與成員在內心深處接觸,而非冗長卻搔不到癢處的口語對話。催眠也是容易深入個案內心的治療模式,但相對靜態一些。而不論心理劇或催眠,想要得到理想的「療效」,精準地執行治療動作是很必要的。但在追求精準動作的過程,很可能陷入機械性的動作與療效的追求,而忽略了「人」才是治療的核心。艾瑞克森催眠的訓練非常重視治療師成為「人」的養成過程,艾瑞克森醫師一生不斷利用機會鍛鍊自己:如何更有效率地溝通,如何協助個案更能夠享受生命,以協助學生成為最好的治療師。而艾瑞克森醫師使用的是啟發式而非教條式的方法,薩德博士未曾得到艾瑞克森醫師對任何問題的直接答案,取而代之的是得到各式各樣的經驗,或許是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或許是不相干的作業或任務。他需要經歷這個過程,從中汲取適合自己的答案。這的確是不尋常的教學方式,甚至有可能強度過大而令人消受不了,幸好,艾瑞克森醫師總能夠以詼諧幽默的方式進行。
薩德博士常常說:「歡迎加入我的遊戲坊(Play Shop)!」
在一次的大師督導班(Master Class),我擔任傑夫(薩德博士)的個案,我為自己設定的個案目標是:「看得更清楚」。做催眠有一個重要的能力:感覺敏銳度(sensory acuity)。我天生的視覺能力並不理想,治療時往往無法快速辨識個案是視覺型、聽覺型或身體感覺型的,我希望透過傑夫的幫忙提升我的視覺敏銳度。
傑夫問我:「如果你無法辨識個案是哪個類型的人,對你有什麼影響?」
我說:「我開始在腦海裡:『蔡東杰,你搞什麼!連這個都做不到,還好意思要教別人做催眠……』。」
傑夫問我:「接下來呢?」
「陷入自我責備,無法專心,最後就搞砸了治療。」
傑夫說了一個故事:
我有一個個案是大聯盟的投手,他來找我是因為牛棚練習的時候球都投的很犀利,但一上場就投的荒腔走板。我問他:「怎麼了?」他說,一上場就會想到這麼高的年薪,每投一球就是好幾千美金,一定要投好,否則明年可能就沒有這個價碼了。但一這麼想,球就完全失控。我告訴他:「你沒有仔細聽裁判的話!裁判說什麼?」
球賽開場裁判說:「PLAY BALL!」
傑夫問我:「什麼狀況,你做治療最有把握?」
「我專心『聽』個案說的話,我可以很輕易地辨識個案話裡面的不一致,而藉由這些不一致,我可以為個案提供不同的觀點與體驗,這時候我做治療是最有把握、最有信心的。」
傑夫:「誰是你治療模仿的對象?」
「艾瑞克森醫師!」
傑夫:「好的,心裡想著艾瑞克森醫師,什麼樣的姿勢最能夠提醒你治療做的最好的樣子?」
我做了一個張開雙手歡迎的姿勢,傑夫站在我身邊,請同學幫我們照了一張相。
傑夫:「這張相片的標題是?」
享受做自己!
治療個案題樣更有彈性的狀態,為了能夠協助個案改變狀態,治療師需要更有彈性地改變自身的狀態。薩德博士的治療與教學總有源源不斷的創意。他的訓練從心理治療開始,但也發現傳統的治療對於協助個案有其限制。於是,他跟藝術學習──文學、詩詞、電影與戲劇。他也接受即興表演訓練,並將表演藝術的訓練方法引進治療師的訓練。本書集結了十個暖身練習與五十個增能練習,每個練習也都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變化練習。這些練習的目的是協助治療師,建立治療師必備能力的不同狀態。讀者可以依據自己的需要,彈性地選擇練習,體驗更寬廣的狀態範圍。如同薩德博士說的,這比較像是一本手冊,提供了實用的練習。我們都知道,想要學騎腳踏車、學空手道、學一個樂器,都不能只是閱讀學習手冊,而是投入不同基本動作的練習,才能反射性地做出最適時的反應,真正享受箇中樂趣。
讓我們一起做有氧運動,有益身心健康!
【推薦序二】治療與教學的雙重啟迪
趙家琛/臺北市立大學退休教授、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監事、華人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學會理事
能夠幫助我成長茁壯的,並不是那些頭腦上的理解。相反地……(是)創造體驗的切換──一種生生不息的狀態改變。
──傑佛瑞.薩德
1995年在美國加州安納罕市舉辦的「心理治療的演化大會」(The Evolution of Psychotherapy conference)中,我參與了傑佛瑞.薩德博士的心理治療培訓工作坊。當時他帶領學員進行了本書中的幾個練習,提及他正致力於以經驗式方法進行心理治療培訓,透過各種練習來促進心理治療師的個人和專業發展,並計畫撰寫培訓手冊,頓時現場揚起一陣歡呼。2015年,薩德博士終於完成了這本眾人殷殷期盼的心理治療培訓祕笈,2021年,我們也盼到了譯本《助人者練心術:自我提升的60個增能練習》的出版。
本書是薩德博士將其師法米爾頓.艾瑞克森大師所體悟到的概念、狀態,以及本身累積多年心理治療教學實務,歷經無數培訓現場的實際操作後,發展出十個暖身練習和五十個增能練習,反覆修改淬鍊,集結成冊。本書英文原名Psychoaerobics,饒富趣味,充分反映出薩德博士善用文字與隱喻的功力,他把心理治療培訓現場類比為健身房,將心理治療所需的各種技能,分解對應人體各特定部位的肌肉群,有志學習心理治療者只要進入這個「健心坊」,跟隨薩德教練,透過一個又一個的練習,努力不懈,終能練就一身卓越治療師的功力,更能展現生生不息的狀態。
2000年我在美國鳳凰城參加了薩德博士的催眠治療密集訓練,深刻體驗到他獨特的培訓方式,以及經驗式學習法的魅力,不僅為身為心理治療師的我增能,也為身為大學教師的我開啟心理治療教學的新視野。我開始思考心理治療的教學與培訓,如何能「從冰冷的教科書轉變成有溫度的學習藝術?」如何能從知識的傳授轉換為經驗的歷程?如何能像戲劇、音樂、舞蹈、藝術工作者的養成,有五感的參與、身體的投入、情感的湧動、狀態的變化?
無庸置疑地,薩德博士的《助人者練心術:自我提升的60個增能練習》可以為我們提供最好的教材與教學法。本手冊中的每項練習都包含了簡要說明、操作步驟、變化應用,以及深入討論等環節,每位學習心理治療者都可以透過體驗學習,為自己量身打造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正如心理治療中案主透過體驗產生改變,透過體驗學習心理治療,所產生的效果也是深刻且持久的,這就是有溫度、有感的心理治療藝術,也是學習心理治療的藝術!
因此,我很好奇,對所有的讀者,當你拿起這本書,跟隨薩德博士的指導進行練習時,我不知道,你會以怎麼樣的方式喚起內在的覺察;我也好奇,你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感官經驗,多強烈的身體反應,多豐富的學習,以及多麼理想的治療師狀態?
最後,讓我們互勉,一起來效法艾瑞克森和薩德兩位大師自我訓練的精神與方法,可以每個月選擇一個主題,進行本手冊提供的練習,持續提升專業能力,促進個人成長,終至最適合自己的治療師狀態。
【譯者序】順勢而為,體驗無限:談薩德老師的經驗式實踐
洪偉凱/艾瑞克森催眠學派第三代傳人、鳳凰城艾瑞克森基金會顧問
全世界沒有哪個心理治療學派的大師曾經用過這樣的系統化方式來教導治療師,薩德老師這本書是空前絕後的作品。心理治療的大師,像是佛洛伊德,流傳下來的是他的幾個案例,以及與他近身學習的弟子們,最有名的是榮格、阿德勒。佛洛伊德的弟子們把精神分析的理論和實務運用發揚光大。而精神分析的學習鍛鍊,需要很多年的治療師培訓。催眠之父,米爾頓‧艾瑞克森,留下許多神奇案例,並且弟子們開枝落葉,遍滿各個專業領域,像是NLP大師羅伯特‧迪爾茲(Robert Dilts)、當代催眠大師斯蒂芬‧吉利根(Stephen Gilligan),以及薩德老師本人。即便如此,艾瑞克森也沒有留下讓世人可以照著學習的心法祕笈,只有幸運跟在艾瑞克森身邊的人有機會可以頓悟(他是因材施教的最佳範例)。許多不同心理學派都講究功夫,要跟在大師身邊下功夫貼身學習很多年,才會有所成就。從來沒有一個大師像傑弗瑞‧薩德老師一般,將自己畢生絕學都記錄成冊,還按部就班地教導人們如何成為一個卓越的治療師。這本書是一個系統化培訓治療師成為卓越、甚至到大師等級的鍛鍊手冊。書中十個暖身練習,五十個增能練習,是我一輩子都需要鑽研精進的武功祕笈。這本書的重點是,如何在你自己人生當中成為卓越超凡、笑傲人生的人。
治療藝術的實踐者
作為一個藝術家,有幾個部分很困難。首先,要有靈感,腦子裡面要有生生不息、源源不絕的靈感和創造力。薩德老師經常說,他的頭腦裡隨時有超過五十種的催眠技巧和或是心理治療方法,可以隨時取用。他經常讓自己處於一種巔峰的狀態裡,就如同他在這本書裡說的,「擁有最多種狀態,可以隨機應變、順勢而為的人,就會活出最自在快活的人生。」
第二,要能夠把靈感轉化成具體表達。藝術家如果內心澎湃,有無限的靈感和創造力,卻無法轉化成畫作、音樂或是文學表達,那也是沒有用處。J. K. 羅琳如果沒有把內心裡的創造力想法轉化成文字,那就不會有《哈利波特》如此風靡世界的作品了。李白如果在文思泉湧之後,沒有把文字記錄下來,就不會有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詩作「床前明月光卅疑是地上霜卅舉頭望明月卅低頭思故鄉」了。我們很幸運地,在這個時代,薩德老師把他的生生不息創造力用文字記錄下來。不僅是記錄下來,也教導我們如何系統化按部就班成為他這樣的心理治療大師,這真是有大愛、慈悲心的作為。
第三,這一點非常重要,許多所謂的大師可能很會說大道理,但是自己卻不見得做得到所闡述的大道理。薩德老師是我見過最能夠身體力行自己所體悟智慧的大行者。在我多次與薩德老師近身學習過程中,我常常看到他失敗,然後他會告訴我他在鍛鍊自己的哪個技巧,然後很快地,我在下次學習時,看他非常熟練地運用之前失敗的技巧。薩德老師會下很多功夫體驗自己教導技巧的原則心法,所以書中的大部分技巧,我都在不同的工作坊和治療、督導情境裡看薩德老師運用過。用自己的身體力行來教導智慧,是艾瑞克森學派的一個隱藏心法,薩德老師把這個原則發揮到淋漓盡致,也讓我有個效法的榜樣。譬如,我知道薩德老師上過很多即興戲劇課程,我在2018年也去上了演員培訓班,我才發現薩德老師說的實在太有道理了。心理治療師都應該學習演員培訓課程,會對自己的專業成長有很大幫助。我上了演員培訓班,發現自己的演講和表情能力,甚至作催眠、做治療的專業能力都大幅提升。
第四,不藏私,傾囊相授。學技巧,看似容易,但是更重要的是心法和體驗。技巧學得再好,無法運用,那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薩德老師的用心,我們可以在「薩德談經驗式治療」這個系列裡一窺究竟。他教技巧,教原則,也教心法以及運用的時機和手法。在這系列書裡,我們可以獲得完整的學習和體驗。跟在大師身邊學習多年,是因為心法必須用心體會,等待頓悟的時刻,但薩德老師幫助我們縮短這個時程,全部都傾囊相授,透過這些書籍,節省我們走很多冤枉路的時間。這是大慈悲心。他經常說,他希望我們學生可以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如果我們卓越非凡,他會跟我說,「偉凱,我看到你做的治療卓越非凡,但是你可以做……,讓自己成為出神入化。」短短一句話,代表他對我的肯定、期許、激勵、啟發和愛惜。這就是他厲害的地方。
承認失敗也能帶來療效
一個大師能夠承認自己失敗、做不到,這是最難的。儘管薩德老師心中有許多種治療方法可以運用,有時候我也會看到他承認自己的失敗,而這種時候通常是他最厲害的時候。一個世界級大師可以在眾人面前承認自己的無能和失敗,這需要絕大的勇氣。
有次在工作坊裡,一位催眠師學員上台做薩德老師的示範,他說想要增進自己的催眠能力,這學員看起來很有自信(我感覺是來踢館的,同時也趕快搬板凳,坐等看我老師如何處理這樣的個案)。薩德老師二話不說,就請那學員把他的催眠運用在薩德身上,薩德當個案,讓學員催眠他(直接進入體驗的狀態)。只見那個學員突然有點慌了(其實看得出來是故作鎮定,他心裡應該慌到一個不行),學員還是硬著頭皮幫薩德老師作催眠,用學員所知道的、強硬的下指令方式作催眠,催眠台詞背得很熟。薩德老師好像很享受這被催眠的過程(一種全然接納的狀態),還在催眠狀態裡指導學員如何做更好(順勢而為的狀態)。學員七零八落地做完催眠,回到舞台上自己的椅子上,一坐下來,整個身體不自覺地抖,手抖、腳抖、聲音抖、全身都在抖,連學員自己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學員的無意識開始運作了)。我們所有人都看在眼裡,這是一種催眠現象,無意識全然甦醒,不受頭腦控制。薩德老師就大發慈悲(慈悲心的狀態),試著幫這學員減緩他的身體顫抖,嘗試了很多方法,花了很多時間,都沒有效果(誘發許多線索細節,只等學員自己串聯起來)。薩德最終用一種最真誠的態度說,「我承認我失敗了,我做不到,我不知道你如何可以讓自己放鬆下來,我不知道你如何讓身體回復正常,我失敗了(失敗卅無能的狀態)」。有趣的是,當薩德老師運用自己的失敗和缺陷,大方地承認自己失敗,這個學員身體就不抖了。就好像學員的無意識完全把薩德老師的話聽進去了,用學員自己的方式停止抖動(學員的無意識串聯所有線索,無意識用自已的方式停止顫抖)。學員自己感到很驚訝,他教導催眠也很長一段時間了,從來沒見過自己這樣的無意識(治療師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承認自己的無能,這才是王道),以及身體能夠說停就停(頭腦有限,無意識無限)。
我在心裡趕快記下筆記──原來承認自己的失敗和無能,也是一種高深的催眠心法,可以喚醒個案的無意識運作,讓個案自己找到療癒的最有效方法。我受教了。再次看到所謂的催眠治療最高境界,順勢而為。一個世界級大師在一百多人面前承認自己的缺陷和無能,運用自己的無能來做治療,我還真是第一次看到。書中所提的練習,有些就是運用自己的缺陷來做治療,是異曲同工之妙。短短不到一小時過程裡,看到薩德老師運用自身不同的狀態,切換自如,同時也誘發學員的不同狀態,體驗到一種獨一無二的催眠經驗。這是我喜歡上薩德老師課時坐在第一排的原因,不是要讓老師看到我(他知道我眼神經常鎖定他),而是要跟著深刻感受、同頻共振老師的催眠大藝術家狀態(看好戲一定要坐前面)。
順勢而為,體驗無限
艾瑞克森學派有三個最重要原則:順勢而為、成為經驗式的,以及無限可能性。這本書本身就證明心理治療師的培訓有無限可能性,薩德老師只是列出六十種方法拋磚引玉,讓我們除了學習卓越的能力之外,還能開發更多的可能性。
人類的成長和演化不斷加速,心理治療學派的潮流每隔十幾年就會改變,近年來更是頻繁改變。一個學派若要屹立不搖,與時俱進,順勢而為是關鍵要素。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學派之所以在這麼多年之後仍然生生不息蓬勃發展,為人帶來深刻療癒,就是因為順勢而為──順應時代的勢,也順應個人的勢。艾瑞克森曾用一句話總結他的治療,「心理治療不是把理論套到個人身上,而是為個人量身打造最適合的療癒。」艾瑞克森學派因為順勢而為而走在時代的尖端,將治療師個人的成長提升到最高境界,也因此造就各有專精的療癒大師、催眠大師。
順勢而為也需要有強大的敏銳度才能做到。薩德老師在書中強調的敏銳度,讓我們學習成為福爾摩斯、成為007詹姆士‧龐德一般的敏銳,這樣才能順勢而為──知道「勢」在哪裡,「勢」是什麼,如何運用」勢」,四兩撥千金的道理。
而提到「經驗式」這個原則,我們可以在書中看到,每個練習都是經驗式的,讀完書必須要親身體驗這些練習,才會刻印到身體記憶裡,成為自然而然地卓越非凡。幸運的是,薩德老師雖然已經大量減少世界各國的開課(他想要留更多時間給自己,享受人生),他還會每年到中國作治療師培訓(與中國淵源深厚),有興趣體驗大師教導的人,一定要把握原汁原味的學習機會,薩德老師今年已經七十二歲了,他也是會老的,不會永遠年輕(雖然我私心希望他活到一百多歲,繼續教導)。
在這本書的帶領之下,期待你我都能卓越非凡,享受最精彩的人生。這本書不僅是給專業治療師看,也是給任何有心想要在人生旅途上更上一層樓的人。如果你想要活出無與倫比的暢快人生,此書絕不可錯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