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善忘的。正如本書作者明言,再沉重的記憶也會被遺忘,因此他寫作本書,要讓馬頭圍街坊的故事不被遺忘。十個家庭的十個故事,全書夾敍夾議,為我們書寫不一樣的香港故事。
在真相製造的時代,相逢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我們, 究竟是更容易溝通、融合、化解歧見;還是彼此誤解、仇視,甚而分崩離析?
年復一年,歐洲邊境湧入大量難民與移民潮,歐洲各國政府卻將之塑造為犯罪與社會動盪的待罪羊;在政治考量下,難民與移民成為權力博弈的棋子;粉飾太平的數據表面下,是一個個團聚無望的家庭、一個個囚於收容所的年輕生命、一個個悲傷而真實的人生故事…… 作者白曉紅走訪歐洲邊境,深造難民與移民收容所,與難民和移...
這是歷史的幽靈徘徊不去的亂世 大濫殺、強制滅絕、滅種、滅族再度上演?!當今世界現況已和希特勒所處的世界愈來越像! 地球人口爆炸、乾淨水源短缺、糧食危機,外加全球氣候變異、天災人禍頻傳…… 一直以來我們誤會大屠殺的真正成因:生態恐慌和國家毀滅! 原來,人人都可能是滅絕的幫凶!!
本書挑選了臺灣人最常造訪的19處首爾景點,捨棄觀光的視角、動線與慾望,聚焦於首爾各地微小的「反叛」,嘗試呈現觀光地景背後的故事。一如人類的皺紋反映了自身的經歷與逆境、快樂與悲傷、回憶與煩惱、欣喜與痛苦,都市的紋理亦復如是。本書以文字記錄「首爾的紋理」,提供另一種探索首爾的可能性。
人總是善忘的。正如本書作者明言,再沉重的記憶也會被遺忘,因此他寫作本書,要讓馬頭圍街坊的故事不被遺忘。十個家庭的十個故事,全書夾敍夾議,為我們書寫不一樣的香港故事。
|作者簡介|
陳和順,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社會學博士,香港理工大學高級講師,活躍於本地公民社會,並經常在《信報》和《經濟日報》撰寫時事評論,長期關注各種社會政策 和民生問題,近年尤其關注貧富懸殊的問題。2010年和2011年間,曾任特區政府中央政 策組非全職顧問,現為「香港公平貿易聯盟」主席和政策智庫「新力量網絡」副主席,曾出版《十年回歸,十年盤點》(合編)。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