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日益被規範的都市社會之中,我們應當如何守護本土社羣累積下來的庶民文化,進而塑造庶民社區經濟的脈絡,以展望我們未來的城市想像?
從十四、十五號公園到華光社區,從樂生爭議到大埔事件,從溪洲部落到寶藏巖,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追逐國際美好城市的榮銜,公園綠地、便捷交通、拔地而起的嶄新高樓,窄化為我們視野裡唯一的目標。為了這些競爭力,政府進行美其名為都市規劃,實際作為卻是Cities for Sale的手段:讓大資本進駐、清除邊緣族...
《反造再起》為「反造系列」第二輯,以「城市共生」為主軸,分為〔關懷弱勢:人生百味、萬華協力〕〔老城再生與活化:台中中區再生、高雄哈瑪星〕〔聯合公民社會和公部門資源:OpenGreen〕〔人群關係的再造:古風小白屋、南機拌飯〕〔用其他方式重組社區關係:玖樓共生公寓、燦爛時光書店、都農網、還我特色公園行...
香港和所有國際大都會一樣,正在經歷一由新自由主義主導之空間大改造,目的是讓土地和空間結合,為資本創造更大租值和財富。新自由主義已無情地使本來平衡的城市發展演化成社會階級的兩極化。到底香港這個城市應該怎樣再發展下去?
本書帶領讀者遊走於當下香港,深入探討我城的空間構想與各式實踐,從市集、街道、古蹟、工廈、街市等眾多不同的視角,尋找城市空間運動的切入點,挖掘各式實踐共享的構想,讓讀者思索其作為城市住民的身分,以及轉化成為同行者的可能性。
★★臺大社會系特聘教授、《跨國灰姑娘》作者藍佩嘉對於臺灣教養現況的重要田野報告★★ 做父母,為何變得這麼難?? 以親職焦慮為鏡,折射出當代臺灣的面貌
訪問逾50人、越洋串聯德國與臺灣,獨立記者從心而發的萬里追尋。 他們以肉身化作橋樑,來到島嶼, 帶著記憶、文化與語言,從此他鄉變故鄉。 ★ 電子書特別加值版:獨家收錄《受訪者英州的信》
2021唐鳳增【福】春聯,開放下載! 已購書讀者請直接下載附件zip檔~ 我的全部,都公開透明在這邊了; 我所看待的自由和未來,也將與各位一同分享。」 第一本經唐鳳認可,串連她的過去與現在,遠眺自由與未來的深刻之作。
在高度壟斷的資本主義下,香港城市空間被異常嚴密地操控著。由上而下的規劃,不僅摧毀了街坊使用街道的可能和彈性,更甚的是,理應百花齊放的市場活動被全面打壓,令民間草根的創意和活力難以延續。
生於亂世,除了要體察看不見的制度暴力之惡,更要意識到無底線消費壟斷之可怕。重奪在地生活日常,就是一種強調民間智慧、開放參與和草根羣眾的「日常城市主義」,抗衡現時香港市區重建由上而下的規劃方式。
在這個日益被規範的都市社會之中,我們應當如何守護本土社羣累積下來的庶民文化,進而塑造庶民社區經濟的脈絡,以展望我們未來的城市想像?
|編者簡介|
鄒崇銘,任教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學博士研究生,土地正義聯盟及影子長策會成員。與印象文字合作《用消費改變世界》、《墟.冚城市》、《僭建都市》、《共享城市》、《共享香港》及《近田得米》等書。
黃英琦,香港當代文化中心總監、MaD (Make a Difference) 創不同召集人、好單位 Good Lab 召集人。
梁志遠,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專任導師,聯區小販發展平台成員。與生命工場合作《悠悠綠箱子:小販牌檔的故事》一書。
龍子維,關注環保、土地和房屋等議題,編著《住屋不是命運》及《住屋不是地產》。健康空氣行動社區關係經理,影子長策會成員。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