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雨都漫步」小旅行職人—雨傘人—實地踏查出發,從基隆的日常、海洋、信仰、飲食、地景,提取出五種維度的基隆:閃爍基隆、浪潮基隆、魔幻基隆、調味基隆、稜線基隆。並深入踏查40個代表性地景、精選出15條「雨都漫步」私房路線,讓讀者看見雨都豐厚的城市紋理!
「雨傘人」來自不同專長領域的基隆人,小旅行踏查筆記涵蓋跨領域視角,讓讀者認識基隆的生態環境、生活智慧與產業經濟,展現「在地人觀點」與「基隆精神」,引發更多元的思考與激盪!本書更特寫10位在地職人與他們的生活路徑,拓深讀者對在地生活的感受與體會。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關於臺灣你還想知道什麼? 七十則關於臺灣的日常逸聞、風俗文化、歷史變遷, 期待居住在這塊小小的土地上的你我他, 重新關注過往視而不見的趣味美好, 臺式生活好奇心再發現。
公視年度時代生活劇《茶金》的靈感原型! 一本充滿恩怨情仇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一部記錄真人實事的臺灣地方發展史!
臺語課本九十年前就有了? 阿公小時候讀的三字經和百家姓是MADE IN TAIWAN的特別版本? 那個年代的臺灣孩子,都讀什麼書長大? 私家收藏珍稀蒙學文獻大公開 再現臺灣早期私塾師生互動場景 原來,臺灣孩子曾經是這樣長大的!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回家的基隆人,帶你旅讀基隆!|
40個代表性地景×精選15條「雨都漫步」私房路線×10位在地職人生活路徑
最懂得「離開」家鄉的基隆人
返潮雨都、分享家鄉故事
跟著雨傘人回家旅行
五位小旅行職人的踏查筆記
探索五種基隆維度的深情
擁山抱海、港市合一的基隆,因獨特的地理環境,成為大航海時代節點進入世界體系、戰略要塞歷經戰事滄桑、戰後世界第七大貨櫃港的黃金歲月……,基隆擁有豐富底蘊、多采多姿的樣貌。
風華絕代的雨都,不僅政權更迭在基隆登台,渡海祖先、築港技師、戰後國軍、美國大兵…等,在此下船,大時代的巨輪與小人物的命運,深深地踏印在基隆的土地上,孕育出獨特的人文韻味與地景特色。
本書由「雨都漫步」小旅行職人—雨傘人—實地踏查出發,從基隆的日常、海洋、信仰、飲食、地景,提取出五種維度的基隆:閃爍基隆、浪潮基隆、魔幻基隆、調味基隆、稜線基隆。並深入踏查40個代表性地景、精選出15條「雨都漫步」私房路線,讓讀者看見雨都豐厚的城市紋理!
「雨傘人」來自不同專長領域的基隆人,小旅行踏查筆記涵蓋跨領域視角,讓讀者認識基隆的生態環境、生活智慧與產業經濟,展現「在地人觀點」與「基隆精神」,引發更多元的思考與激盪!本書更特寫10位在地職人與他們的生活路徑,拓深讀者對在地生活的感受與體會。
不論晴雨,來基隆,雨傘人為你撐傘帶路!
本書特色
● 小旅行職人特寫基隆5大維度
● 文化體驗15條雨都散步路線
● 40個基隆景點踏查筆記+私遊Tips
● 深度感受10位地方職人生活秘徑
好評推薦
★雨都人口碑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小歐,《正好住基隆》作者
基隆游太太/游苔,《慢經濟:遇上池上.心經濟》作者與部落客
許焜山,八斗子漁村文物館館長
陳立儀,獨立書店小獸書屋創辦人
游淑珺,台灣民俗與性別文化專家
鄭栗兒,《基隆的氣味》作者與資深文學主編、作家
鄭順聰,《基隆的氣味》作者與作家
★各方真摯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下港女子,圖文創作者與旅遊部落客
地方賊,《重返韋昌嶺:那些年,我們一起抽中的金馬獎》作者與旅遊部落客
江明親,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何昱泓,故事StoryStudio 社群經理
吳君薇,見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暨內容總監
林承緯,臺北藝術大學特聘教授兼文化資源學院院長
林承毅,林事務所執行長與路上觀察家
林亞婷,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副教授暨國際文創碩士學程主任
林益仁,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教授
邱承漢,叁捌地方生活負責人
洪震宇,《風土經濟學》作者與創意教學工作者
曹銘宗,《艾爾摩沙的瑪利亞》作者與臺灣文史作家
陳板,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
陳東升,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陳淑華,《灶邊煮語》作者
張懿文,臺北藝術大學文創產業國際藝術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黃騰威,雙口呂文化廚房創辦人
游智維,風尚旅行總經理
賴維鈞,海洋大學海洋文創設計產業學士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謝仕淵,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編輯小雨
有一個城市坐擁山與海,有數不清日子的雨季,水滴溶入暗流,幾乎不見天日;水潮流淌於街市,映照著日夜不歇的燈火,躲在傘下的人群,幽幽來去,好在還有沙茶、味噌、咖哩,在夜裡,成為鹵素燈下的暖心美味。
你若被港邊的老鷹叼起,會看見長頸鹿圈養在港灣內,廟宇龍與獅鑲嵌在綠丘中、汽車困頓在迷宮裡、摩托車馳騁於窄巷間、貓兒恣意穿梭於屋頂上,盡述著行人疾走的日常風景;若墜入城市縫隙中,則會發現:人們在山巷中踏著階梯說著密語、騎樓下大侃地方的興盛和衰亡、鐵道旁閃著游移的目光⋯⋯
基隆,四百年時光層層堆疊入都市紐帶,自成有「濕」意的島嶼異境,埋藏了人們的記憶和過往。若你想感受這個世界的奇珍妙想,跟著雨傘人和悠遊穿梭山巷中的貓咪,一起進入五種維度,探索基隆。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