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身體力量到生命省思
優人神鼓的追尋與淬鍊
劉若瑀的重溯與重塑
這一切過程,不只是學習,更是了解──
了解自己、了解舞台不是成就自己的地方,
而是看見自己的機會。
──劉若瑀
她把來自土地的動作,澆灌為台灣現代舞的花朵 在白色恐怖的烈焰灼燒中,為生命、為舞蹈全身躍動…… 以身體呼喚台灣現代舞的降生 以生命銘刻台灣白色恐怖的傷痕 威權燒灼後的歲月,從餘燼中重生的歷史 台灣現代舞先驅蔡瑞月口述史,重新面世
雲門舞劇《薪傳》45年,不能遺忘的史詩經典 第一部臺灣史舞劇 創作演出跨世代全紀錄 六十五幀唯美攝影照片,完整收藏《薪傳》,凝結感動瞬間
臺灣現代舞發展的歷史,就是臺灣人追尋「身體的自由」的歷史。《假如我是一隻海燕:從日治到解嚴,臺灣現代舞的故事》以細緻而優美的文筆,生動地描繪了現代舞在臺灣的發展,從現代舞之父石井漠、朝鮮的半島舞姬崔承喜,影響了臺灣的蔡瑞月、李彩娥等一代人,再到如今人們熟知的林懷民與雲門舞集等。
其實,你每天寫的字大多是行書! 這是一本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兼具實用與美感的寫字書。 手寫美字,擁有日常美感 美好的手寫字可以帶來美好的生活 你知道嗎?美,其實就在你我的身邊。 行書,是每個人平常的手寫字; 寫出美麗的行書,就能營造生活中的美感。 來寫美行吧! 一起在生活裡實踐專屬於你...
「波洛克是這個國家(美國)產生的最偉大的畫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 1909-1994) 1956年8月10日,在紐約長島的一場車禍中,早年一文不名現在卻已家喻戶曉的44歲的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失去了生命,與他同車的兩名年輕的女子...
台灣第二本芭蕾爆笑巨作 燃燒你的芭蕾魂,這是全民跳芭蕾的時代。 ★中英對照 第一本《芭蕾女孩的祕密日記》於2014年出版, 兩本差別在於,每天練舞8小時,與8天練舞1小時所產生的差異性……
「鋼琴的心、鋼琴的魂」──鋼琴詩人蕭邦 蕭邦,浪漫又憂鬱的鋼琴詩人,一生為鋼琴而活,是古典鋼琴曲的代言人。混血兒的背景,造就他多樣華美溫柔的曲風,如同白色天鵝絨灑落著紫色鬱金香花瓣。他的鋼琴曲在一百五十年後聽來,和聲仍充滿了活力與新奇感,藉由高超彈奏技巧,表達出言語難以訴說的內心澎湃。而他與...
為什麼芭蕾舞者要像鴨子一樣站立? 最偉大的芭蕾舞者可以跳多高? 哪一個芭蕾舞團是由孤兒組成的? 哪一齣非常受歡迎的芭蕾舞劇首演時卻是徹底的失敗? 歡迎來到芭蕾的奇妙世界!
堅持,讓平凡變得非凡。 這是小黑大叔的寫字、人生奇幻旅程。 史上最強垃圾話很多、很會寫字的中年大叔首度大公開: ♦感動、勵志的人生經歷與故事, ♦暖心、有趣的金句佳言與絕讚美字 ♦實用的練習寫字方法 + 看懂一個字的五種方法 ♦如何使用高度趣味、高度互動、輕鬆快樂的技巧經營粉絲頁 ...
本書從八個不同的角度來介紹西歐古典音樂,背後邏輯或許可視為分類歸納一線性推演的思考模式,從結構性的概念,來認識理解所謂的「古典音樂」。或許,以此方式閱讀這本書會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
在這裡,表演者 (Performer) 就是行者,行動中人,修行人,譬如教士、戰士或智者。葛羅托斯基的〈表演者〉這篇宣言,乃至整個「藝乘」,其宗旨可以古儒橫渠先生的四句真言來覆頌︰ 一、為天地立心︰這個心就是「覺性」,六祖慧能說的「自性」,《奧義書》上說的「旁觀的鳥」,亦即藏密或多瑪斯福音所傳的「動...
從身體力量到生命省思
優人神鼓的追尋與淬鍊
劉若瑀的重溯與重塑
你的後念,永遠在挑戰你的前念
何不讓回憶,成為落地的塵埃
也才能找到內心那個離見的看見
回首過去,總有一種離開了才看見的明白。
人在追逐的時候,一心尋找答案,
但要尋找一種不能有答案的尋找,
這一路上要提起放下、提起放下……。
故事從一九八五年夏天說起,
劉若瑀從加州森林帶著劇場大師葛托夫斯基所給予的
關於生命、藝術,與自身文化關係的疑問回到台灣。
她自問:我是誰?我的根在哪裡?
惶惑中,她逐漸明瞭,放下,是另一種開始。
她要尋找的,是大師在找的事情,不是抓著大師過去的東西不放。
她回到自己的古老文化中摸索與追溯,重新長大。
而「優人神鼓」就從傳統、從土地、從台灣的山林裡長出來。
他們在自己的寧靜中擊鼓,更走向世界,
為每一位讀者凝聚一個「活在當下」的片刻。
這一切過程,不只是學習,更是了解──
了解自己、了解舞台不是成就自己的地方,
而是看見自己的機會。
──劉若瑀
作者簡介
劉若瑀
優人神鼓創辦人。
於一九七八至一九八一年加入蘭陵劇坊,接受吳靜吉博士創造力表演訓練,
參與金士傑執導《包袱》、《荷珠新配》等作品。
因《荷珠新配》對台灣小劇場產生關鍵性影響,所飾演的荷珠令人印象深刻。
主持中視「小小臉譜」,榮獲一九八二年第十七屆金鐘獎「最佳兒童節目主持人」,
同年赴美國紐約大學深造;一九八四年參與李安導演紐約大學畢業製作《分界線》擔任女主角,
取得紐約大學教育劇場藝術學碩士學位;隔年獲波蘭劇場大師葛托夫斯基遴選接受為期一年的客觀劇場訓練,
開啟生命本質的探尋之旅。
一九八八年創立「優劇場」,提出「溯計劃」,掀起小劇場探源風潮。
一九九三年,邀請黃誌群加入劇團,將擊鼓、靜坐和武術融入劇場創作,開創一系列「優人神鼓」作品。
廣闊運用音樂、戲劇、文學、舞蹈、祭儀等素材,實踐「道藝合一」東西交融之理念。
一九九八年於法國亞維儂藝術節演出《聽海之心》,至此帶領優人神鼓踏上國際舞台。
二○○三年以編導作品《金剛心》獲第一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首獎;
二○○七年與景文高中合作創設優人表演藝術班;二○○八年獲第十二屆國家文藝獎「表演藝術家」殊榮;
二○○九年協助彰化監獄成立「鼓舞打擊樂團」;二○一二年以《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作品獲第三十六屆「藝術生活類」圖書獎金鼎獎;
二○一四年帶領優人神鼓獲得第一屆總統創新獎;二○一五年獲國家二等景星勳章;
二○二一年起擔任「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首屆董事長。
專文推薦
吳靜吉 政治大學創造力講座/名譽教授、中山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汪俊彥 康乃爾大學劇場研究博士、表演與文化研究學者
羅伯特(Robert van den Bos) 國際藝術經紀人
黃誌群 優人神鼓藝術總監
她喚醒了過去的記憶,原來讀國劇,原來在台灣和一群從地板動作爬起來、跳起來、演起來、生活起來的戲劇DNA。回到台灣背負葛托夫斯基的訓練和警語,開始探險尋根,從傳統、從人間、從山水,一路呼朋喚友,囊括當下仍然活躍的四海表演兄弟姐妹,探險摸索。
──吳靜吉 政治大學創造力講座/名譽教授、中山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這是一本關於優人的故事,但我更願意將這本書讀作是若瑀姐一人的「溯計劃」──她既憑著一己之力的記憶,向過去的時間索討並加以銘刻,而讀者又在她的重溯與重塑中,讀到單憑過往任何戲劇史的整理歸納,絕無法輕易解釋或認識的情感、關照、猶豫與動力,因而讓時間也具備了離見之見的可能。這是這本書引導讀者的離見之見。
──汪俊彥 康乃爾大學劇場研究博士、表演與文化研究學者
優人神鼓的成功之處,在於將冥想、擊鼓、武術、太極與舞蹈,揉合成雅俗共賞的故事,連結了東方與西方。這是優人神鼓不同於其他類型的劇場,尤其是不同於東方劇場的特別之處。他們的創作做為當代台灣的典範,神聖而靈動。
──羅伯特(Robert van den Bos) 國際藝術經紀人
這本書,我看見優人三十五年的來時路,覺得不可思議!當初的熱情與追尋,延續到現在仍不止。對於創團時的老團員、優人神鼓時期的團員,到中生代,以及現在還在團裡工作的團員、行政同仁,我要向曾經在優工作的每一個人,衷心地,深深一鞠躬。
──黃誌群 優人神鼓藝術總監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