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月刊 05月號/2017 第410期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常春月刊 05月號/2017 第410期

  • 出版日期: 2017/05/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1.7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頁數: 180
電子書售價:NT$ 180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此雜誌目前尚未開放訂閱。

購買領書額度

癌症不是絕症! 
標靶藥物、最新免疫療法,治療更精準 
讓癌症變成慢性病 

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長達34年,許多人「談癌色變」,罹癌似乎就是得了「不治之症」。然而,現今隨著手術、放療、化療及標靶藥物等新技術或新藥問世,近年還有免疫療法的抗癌藥物出現,使得癌症治療更精準,不只提高存活率、有些甚至可以治癒,癌症變成慢性病的時代正來臨,「癌症不再是絕症」!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149

    中醫斷食168 看體質、看時辰決定你的斷食時段 結合168間歇性斷食與12經絡時辰養生法,補足西醫理念的漏洞,依照不同的體質,選擇不同的斷食方案;斷食與進食的時段,符合經絡循行的原則;食物選擇加入藥食同源理念,更能深刻養生。

  • 電子書: NT$ 149

    留牙對策 中、西醫最強固齒術,守住每一顆牙 牙齒與健康的關係緊緊相依,但為何「他們」卻變成說換就換的「身體道具」與「使用零件」?留牙,跟留住其它器官一樣重要。如果你也怕看牙醫,更要收藏起來、徹底研究,用中、西醫必勝的留牙對策,阻止「牙齒小偷」搬走你珍貴的牙齒。

  • 電子書: NT$ 149

    順著經期做保養 每月一次的生理期是女性健康指標!除了觀察經血、經痛等,月經周期幾天算正常?月經沒來會怎樣?非經期出血是疾病嗎?生理期減肥、養好孕、更年期怎麼做?想要「月來」愈瘦、愈美、愈健康,你一定要搞懂經期的秘密!

  • 電子書: NT$ 128

    命運選擇題 要喝手搖還是白開水? 成年人每天可能需要做出3萬個決定,小到一日三餐,大到人生規劃,每時每刻我們都在面臨選擇。選擇困難、猶豫不決的背後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能毫不猶豫堅持某一選項的人,又具有什麼樣的心理素質?每次選擇都可能獲得一次快樂或後悔,該如何做出理想選擇?我們一起來探索。

  • 電子書: NT$ 180

    常春月刊 02月號/2024 第491期

  • 電子書: NT$ 149

    氣血導引 每天15分!暢通全身氣血養腎氣 白髮變黑髮・解痠痛、逆齡、防失智

  • 電子書: NT$ 120

    新四高100問 完全解答 三高+1 新四高危機 比癌症更致命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這三高奪走的寶貴生命,比癌症還多;如今這慢性病「惡魔三兄弟」,新竄出一匹「黑馬」,甚至擠下高血糖,變成「新四高」中的老三,那就是「高尿酸」;過去台灣尿酸偏高的人高達7 成,比世界大多人種都高;尿酸偏高,就可能成...

  • 電子書: NT$ 149

    終結慢性發炎 疲勞、失眠、疼痛、便祕、胃食道逆流、常感冒、心情差,居然都是身體在慢性發炎!拖下去心血管疾病、三高、多囊性卵巢、失智、自體免疫、癌症接著來!從每天3杯茶開始,名醫親授抗炎生活良方,養成抗炎體質超簡單。

  • 電子書: NT$ 129

    經絡穴位聖經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經絡穴位隨手按,頭痛疲勞能改善

  • 電子書: NT$ 150

    假牙、植牙怎麼選?搶救真牙大作戰 老後想要有澎潤的面容、享受美食、維持健康活力,牙齒健康是關鍵,但據衛福部2021年統計,65歲以上國人平均自然齒只剩18.6顆,比完整的28顆恆齒少了10顆牙。為何會掉牙?許多人因嚴重的牙周病讓齒槽骨流失,某天發現整排牙齒不會痛卻鬆動、搖搖欲墜,才驚覺牙齒出了大問...

  • 電子書: NT$ 238

    中西醫合療就醫指南 中西醫合療並不是多新的概念,台灣人很早就在「明察西醫、暗訪中醫」,自行做中西醫合療,有沒有療效、會不會有藥物交互作用等,風險自負。 一場疫情,讓人深刻體悟,單一種醫療無法解決愈來愈嚴峻的挑戰,合,才會有希望。 如今,中西醫合療是由中、西醫師主動提出、共同為患者尋思找出疾病治...

  • 電子書: NT$ 133

    乳業戰爭 大廠、小農誰好? 鮮乳、保久乳誰營養? 9大擂台 誰是贏家?

  • 電子書: NT$ 1700

    閱讀此書非常容易,無需任何條件,你可以對身心靈一無所知,只需用手輕觸書中圖案,便能獲得相應效果。 書中為大家帶來緩解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如牙痛、胃、腎、眼睛、肝、膽、皮膚、失眠、煙癮、憂鬱、腦部、乙太體、能量體等二十多個能量圖案供大家使用。 官方網站:http://www.samanthe.com...

  • 電子書: NT$ 149

    情緒排毒 9成疾病跟情緒有關! 心理排毒讓你遠離自律神經失調、失眠頻尿與憂鬱症

  • 電子書: NT$ 128

    9月封面標 內心小劇場 演給誰看? 日常生活中一切情緒與感受的發生,都與他人互動息息相關,過往的生命經驗教會我們推敲、猜測他人或自己可能會有的反應或想法,但,這些推測一旦加入太多自我的觀點,就會演變成「內心小劇場」。這場戲裡究竟誰是導演?我們又在演給誰看? 女人最不需要什麼? 你...

  • 電子書: NT$ 128

    親愛的,我的療癒夥伴! 低落的、失望的、悲傷的時刻,是誰陪伴了你,療癒了你?是毛茸茸的好朋友,是窗台上安靜的多肉,是手機裡的歌單,還是讓你忘記時間的電影,是虛擬的電子遊戲世界……你的療癒夥伴是誰?擁抱療癒夥伴,告別失落憂傷。

  • 電子書: NT$ 0

    小孩為什麼喜歡有自己的秘密基地? 這是生物尋求安全感的本能。 心理學研究發現:安全感不足,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發展遲緩、語言困難、情緒調節差、 過動、專注力不足,人際困難…… 小海就是一位這樣退縮不語、不與人互動的男孩, 還好他有一個讓他感到安全的恐龍世界…… 本期與您分享藝術治療師在...

  • 電子書: NT$ 129

    「30歲後吃對蛋白質」抵禦初老,疫病退散!

  • 電子書: NT$ 129

    節拍超慢跑 ・「超慢跑」運動效果,多出走路2.5倍 ・專訪超慢跑隊長:徐棟英 ・以色列研究:跑步降低72%癌症風險 ・遊覽車司機只用3個月,完全逆轉糖尿病且停藥,靠「超慢跑」跑出新人生 ・無畏帕金森氏症,65歲練出強肌力

  • 詳細資訊

    癌症有救!可治癒、可和平共處  
    早在2006年,癌症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為可控的慢性病;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40%癌症可預防、40%的癌症可治癒、20%可長期帶瘤生存。癌症的治療方式,除了熟知的手術、化療、放療、標靶治療外,醫療界逐步「擴充軍備」,「免疫療法」崛起,為癌症治療帶來新契機。 

    最新7大癌症攻克提案 
    隨著醫學進展,許多癌症已有亮眼的治療成果,可控制得如同慢性病,早期發現更可治癒。醫師提醒,發現期別仍是癌症治療成果最重要的指標之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最好。本單元就治療效果有顯著進步的7種癌症,逐一解析最新的治療突破方法。 
    其中,肺癌、肝癌、大腸癌是不分男女的共通癌症;乳癌是女性最好發的癌症;攝護腺癌是男人不可輕忽之癌;黑色素癌與慢性血癌的發生率雖然相對雖低,但因症狀不明顯容易忽略、不能小覷。 

    乳癌及早治療,存活率逾9成 
    乳癌是女性最好發的癌症,台灣每年新增萬名乳癌患者。隨著醫藥發展日新月益,乳癌治療走向「多元化」,依據患者型別與期別打造個人化治療計畫。如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即便是已有轉移的乳癌,在化療、標靶和抗荷爾蒙藥物多管治療下,也有不錯的成績。 

    肺癌不是絕症!治療選擇多,可「與癌共存」 
    肺癌位居國人癌症死因第一位,每年新增罹患肺癌人數突破萬人,因此,不少人將肺癌與「不治之症」畫上等號。但「肺癌並不是絕症!」近年肺癌治療已有長足的進步,有許多治療選擇,如同慢性病般治療,可「與癌共存」、延長存活期。 

    標靶及免疫治療突破 肝癌有望成為可治療的慢性病 
    肝臟是沈默的器官,由於台灣的B型肝炎盛行率高,在「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進展之下,肝癌的發生率始終居高不下,每年發生人數在萬人以上。但隨著肝癌標靶藥物問世、最新免疫療法的興起,肝癌的治療有了重大突破,肝癌有望成為可治療的慢性病。 

    大腸癌發生率居冠!早期發現治癒率及存活率高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居冠!大腸癌更名列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三位。每年新增罹癌人數最多,一年逾1萬5千人得病,連續8年蟬聯國內十大癌症發生率首位,平均每35分鐘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不過,只要早期發現及治療,大腸癌是治癒率及存活率很高的癌症。 

    早期攝護腺癌 治癒機會大 
    攝護腺癌是男性特有的癌症,攝護腺癌位居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六位,每年新增5千多名攝護腺癌患者。醫師指出,早期攝護腺癌的10年存活率將近95%,甚至有很高治癒機率。 

    黑色素癌惡性度高 免疫治療效果達5成 
    黑色素癌是皮膚癌症中第三常見的惡性腫瘤,僅次於基底細胞癌及鱗狀細胞癌。國內每年新增黑色素癌病患約200人,尤其好發於中年以後,常出現在手指、腳趾或腳底等部位,非常類似手掌及腳掌的黑痣,很難治療。如果早期發現手術治療可以根治,近年免疫療法問世,為中晚期患者帶來治療新契機,臨床試驗的療效達5成。 

    慢性血癌不易發現 吃標靶藥物可與癌細胞共處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又名「慢性血癌」,好發於40、50歲的中年人,全台一年新增約200名病例。 


    【特別報導】 
    打造舒眠生活,快速入睡7原則 
    根據統計,每5個人當中就有1人有無法熟睡、不好入眠等困擾,雖然不是什麼重大疾病,但長時間的睡眠不足,會對身體帶來不好的影響,除了會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問題,一不小心就會出錯,甚至感覺到心浮氣躁,還會因為腦部還留有疲倦感,進而導致整個人的注意力、判斷力和記憶力會接二連三發生問題。 

    【特別報導】 
    下半身麻痛,是坐骨神經痛嗎? 
    人體內負責支撐身體的骨頭、關節、肌肉、韌帶,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衰退,或是姿勢不良等錯誤的生活習慣,也將導致坐骨神經痛,所以,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可能患有此病症,前彎後仰下半身酸、痛、麻。一經醫師確診,除了接受治療,日常生活的姿勢,也要注意調整,該如何做才正確? 

    年齡層有差,患病大不同 
    坐骨神經痛是症狀名,正確的病名應為「腰椎管狹窄症」與「腰椎間盤突出」,50歲以上中年人較常得到腰椎管狹窄症,20 ~30歲年輕人則容易罹患腰椎間盤突出。其兩者的差異為何? 

    10個正確姿勢,減緩坐骨神經痛 
    常聽到一句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究竟什麼是正確的坐相與站相呢?前彎後仰、提拿重物又該採取什麼姿勢才不會傷身?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