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購買品項 | 售價 | |
---|---|---|
電子書 | NT$150 | |
天下雜誌(25期) | NT$2490 |
我為什麼買了 單程機票 ?
起薪低、沒舞台,20代青年在現實中匍匐,
心中擘劃的未來,早已悄悄排除「台灣」。
國內人才出走、國外人才進不來,
二○二○年,台灣將成全球人才赤字最嚴重國家。
深入教育現場,發掘人才外流真相——
現在的台灣,需要年輕人走出去或留下來?怎樣抉擇才是對的路?
當一隻突變的鱷魚 每次看到「談判必勝」「絕對成交」「保證說服」這類字眼時,我內心總是立刻起反感,因為如果世上存在這樣的絕學祕技,我們大概也不需要「失敗學」「復原力」「抗壓力」這些學問了,因為滿街都是成功者。我們只能說,每個做出成績的業務員都有自己的一些心得或心法,讓他們可以屢敗屢戰,漸漸地一勝...
姊無所畏 不需完美,只需勇敢 「姊」,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一股力量。 面對未知、多重角色、沒自信、壓力或失敗, 世界各地的新一姊們需要的,不是新能力,而是新態度。 多一份勇敢,姊,可以無畏。
調查報導 台灣史上最嚴重的學術風暴 錢.謊言.假論文 論文造假,是個人鬼迷心竅,還是一場集體犯罪? 一個校長的辭職,讓國家兆元產業夢醒? 以楊泮池為核心的「學閥」,如何能把持國家經費分配? 最後卻讓台灣的生技大夢, 成了謊言重重的荒謬戲碼,甚至被韓國五年反超?
跨國直擊 「微學位」打造章魚人才 工業4.0 掀起職場大海嘯 醫生要懂大數據、行銷要懂社群媒體演算法、機械師傅要懂IT界面……, 這是時下工業4.0的職場實況。 從德國、荷蘭、美國到台灣; 從製造業到服務業、醫療業到農業、學校教育到職業訓練; 從營運模式到工作現場、工作者的樣貌,逾百...
顛覆管理學 談顛覆管理學,必定是傳統的管理知識、制度有了破口。如今,創新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視的一件事,每個人都想談「新」,找尋新的商業機會、新產品、新的管理方法,但我們的工作制度卻還是使用近百年前的模式,規定人們必須遵守朝九晚五的工時、坐在封閉式的小空間、數著今年還有多少休假時間。 當行動...
高齡83歲的作家黃春明,罹癌後領悟── 即便對生死豁達,也必須好好「服老」。 當身體再也追不上靈魂,生活範圍限縮為一個單點, 他給自己立下微小卻現實的目標:「不要成為家庭包袱」。 不管哪一個世代都不能再期待「被照顧」, 追求身體與心靈的雙重獨立的時代,已經來臨。
【主題學習Back to Basics】你也做得到的Google式管理 究竟Google有什麼魔力,可以吸引全球最優秀的人才齊聚一堂,打造創新又有競爭力的產品?薪資和福利或許是簡單而直覺的答案,但每位Google人都告訴你的卻是,因為它對人的尊重,讓員工打從心裡認同它。怎麼做?任何企業和經理人...
【TED講者都是訓練出來的】向TED學說話的藝術 你應該已經很難確切地回憶起,第一次看到TED影片是什麼時候。也許是在某個課堂上,也許是在一個演講的場合裡,也許是朋友推薦你一定要看。總之,從某個時期起,TED影片就成了人們傳遞和吸收新知識和新觀點(或許還有人推薦你拿來學英文、練聽力)的管道之一...
戴上歷史的眼鏡,重新理解經典。 沒有過時的管理理論,要看你怎麼用、用在哪裡。 從歷史脈絡追溯管理學的演進。
粵港澳大灣區的衝擊效應 超級珠三角 中國珠三角正在進行翻天覆地的大改變,結合11座大城, 要打造繼紐約、洛杉磯、東京之後的世界第4大都會區。 廣州增城的特產,從荔枝變8K面板,成為台灣潛在對手; 代工出身的深圳,從山寨大本營,升級成東方矽谷; 「台商之都」東莞,更從產鞋變為生產機器人...
找回愛的能力 ★ 打破「愛無能」的困境,找回愛人與被愛的能力 ★ 本期專訪《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 歡迎來到新台灣,不婚、不育、不承諾。 台灣有超過千萬人處於單身狀態,該如何經營、維繫關係, 才能避免情緒勒索的關係黑洞?
編者的話
賺錢不靠剝削,而是互賴共生
文‧吳琬瑜
今年底,美國史丹佛大學將出版一本以台灣為主角的新書:《Making Money : How Taiwanese industrialists embraced the global economy》,由逢甲大學董事長高承恕與華盛頓大學社會學教授韓格理(Gary Hamilton)所著。研究發現,台灣中小企業的競爭力是憑著對全球市場的敏銳嗅覺,對客戶需求快速反應,不斷學習、精益求精,有能力提供高品質的產品,為客戶建立全球網絡,成為其他國家無法超越的競爭優勢。
我也反問作者,這本書和知名社會學者華勒斯坦的觀點有何不同?華勒斯坦所建構的世界分工體系,歐美位於核心,其他國家則在邊陲,核心總是以剝削邊陲體系而獲得較高利潤。
他辯證說,「華勒斯坦的理論傳承自馬克思,但是這樣的理論無法詮釋現在的複雜系統;以台灣中小企業融入全球經濟來說,到今天是一個互賴關係,就像蘋果和鴻海、Nike和豐泰。品牌廠或許有較高利潤,也同時承受較高風險,它必須承擔市場失敗、庫存風險……等挫敗,一夕之間可能樓起樓垮,但台灣一直能為世界一流的客戶服務,有其能耐。」也因此,國家政策不一定能指揮這群企業,企業的眼光與行動是跟著客戶及市場走。
以此檢視本期專題,更能明白理解背後原因與可改進方向:
一、特別企劃「台灣隱形冠軍為什麼這麼強」。因台灣中小企業有一套快速反應客戶需求的經營模式,高承恕稱它為根據需求反應的資本主義(Demand-led Capitalism)。
台灣企業的老闆離客戶只有一吋的距離,很早就掌握客戶未來三到五年的計劃與科技進程。《天下》特別報導了五家中小企業的故事,以小窺大,說明他們專注研發、彈性應變的能力是如何被世界所需。(見四十四頁)
二、封面故事「我為什麼買了單程機票」或許讓你深感憂心,為什麼這麼多年輕人選擇出國工作、讀書,遠離家鄉?為什麼七十二萬海外工作人,七成屬於高學歷白領,相反地外籍白領在台只有三萬人?(見一○二頁)
年輕人出國工作或讀書,並不是危機,以台灣嵌入全球經濟的緊密程度來看,我們需要更多有國際化經驗的人才。但令人憂心的是,台灣是否提供人才隨時願意回來的舞台與薪資。
副總編輯陳一姍在解方篇提出建議,台灣低薪的領域大多落在服務業,同時缺乏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都需要大力改善、創造舞台,人才自然回流。
三、鴻海響應美國製造的政策,在美投資三千億台幣。而台灣必須打造一個人民與企業都能共生互賴的經營環境,才能繼續創造台灣價值。(見二十二頁) ■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