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世界瀰漫著人人自危的氛圍,
買到口罩不見得就能安心,
搶購物資也無法反映出同理。
諸多社會事件無形中為大眾帶來隱性創傷,
譴責、恐慌、無力、憂鬱皆是常見症狀,
甚至可能引起生理不適而採取錯誤行動。
本期將為讀者介紹接受與承諾治療學派,
讓你從心理學解讀現象,啟發新的觀點,
並帶著自助技巧,從創傷中培養韌性,
為自我和社會注入新的能量。
專題企畫|
假若快樂是一種陷阱:接受與承諾治療簡介
從ACT看新冠肺炎的社會創傷
找回接納的力量,不被焦慮綁架
回到當下,不再搶購鬼打牆
專題人物|攝影工作者 余志偉
中醫斷食168 看體質、看時辰決定你的斷食時段 結合168間歇性斷食與12經絡時辰養生法,補足西醫理念的漏洞,依照不同的體質,選擇不同的斷食方案;斷食與進食的時段,符合經絡循行的原則;食物選擇加入藥食同源理念,更能深刻養生。
留牙對策 中、西醫最強固齒術,守住每一顆牙 牙齒與健康的關係緊緊相依,但為何「他們」卻變成說換就換的「身體道具」與「使用零件」?留牙,跟留住其它器官一樣重要。如果你也怕看牙醫,更要收藏起來、徹底研究,用中、西醫必勝的留牙對策,阻止「牙齒小偷」搬走你珍貴的牙齒。
順著經期做保養 每月一次的生理期是女性健康指標!除了觀察經血、經痛等,月經周期幾天算正常?月經沒來會怎樣?非經期出血是疾病嗎?生理期減肥、養好孕、更年期怎麼做?想要「月來」愈瘦、愈美、愈健康,你一定要搞懂經期的秘密!
命運選擇題 要喝手搖還是白開水? 成年人每天可能需要做出3萬個決定,小到一日三餐,大到人生規劃,每時每刻我們都在面臨選擇。選擇困難、猶豫不決的背後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能毫不猶豫堅持某一選項的人,又具有什麼樣的心理素質?每次選擇都可能獲得一次快樂或後悔,該如何做出理想選擇?我們一起來探索。
新四高100問 完全解答 三高+1 新四高危機 比癌症更致命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這三高奪走的寶貴生命,比癌症還多;如今這慢性病「惡魔三兄弟」,新竄出一匹「黑馬」,甚至擠下高血糖,變成「新四高」中的老三,那就是「高尿酸」;過去台灣尿酸偏高的人高達7 成,比世界大多人種都高;尿酸偏高,就可能成...
終結慢性發炎 疲勞、失眠、疼痛、便祕、胃食道逆流、常感冒、心情差,居然都是身體在慢性發炎!拖下去心血管疾病、三高、多囊性卵巢、失智、自體免疫、癌症接著來!從每天3杯茶開始,名醫親授抗炎生活良方,養成抗炎體質超簡單。
假牙、植牙怎麼選?搶救真牙大作戰 老後想要有澎潤的面容、享受美食、維持健康活力,牙齒健康是關鍵,但據衛福部2021年統計,65歲以上國人平均自然齒只剩18.6顆,比完整的28顆恆齒少了10顆牙。為何會掉牙?許多人因嚴重的牙周病讓齒槽骨流失,某天發現整排牙齒不會痛卻鬆動、搖搖欲墜,才驚覺牙齒出了大問...
中西醫合療就醫指南 中西醫合療並不是多新的概念,台灣人很早就在「明察西醫、暗訪中醫」,自行做中西醫合療,有沒有療效、會不會有藥物交互作用等,風險自負。 一場疫情,讓人深刻體悟,單一種醫療無法解決愈來愈嚴峻的挑戰,合,才會有希望。 如今,中西醫合療是由中、西醫師主動提出、共同為患者尋思找出疾病治...
閱讀此書非常容易,無需任何條件,你可以對身心靈一無所知,只需用手輕觸書中圖案,便能獲得相應效果。 書中為大家帶來緩解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如牙痛、胃、腎、眼睛、肝、膽、皮膚、失眠、煙癮、憂鬱、腦部、乙太體、能量體等二十多個能量圖案供大家使用。 官方網站:http://www.samanthe.com...
9月封面標 內心小劇場 演給誰看? 日常生活中一切情緒與感受的發生,都與他人互動息息相關,過往的生命經驗教會我們推敲、猜測他人或自己可能會有的反應或想法,但,這些推測一旦加入太多自我的觀點,就會演變成「內心小劇場」。這場戲裡究竟誰是導演?我們又在演給誰看? 女人最不需要什麼? 你...
親愛的,我的療癒夥伴! 低落的、失望的、悲傷的時刻,是誰陪伴了你,療癒了你?是毛茸茸的好朋友,是窗台上安靜的多肉,是手機裡的歌單,還是讓你忘記時間的電影,是虛擬的電子遊戲世界……你的療癒夥伴是誰?擁抱療癒夥伴,告別失落憂傷。
小孩為什麼喜歡有自己的秘密基地? 這是生物尋求安全感的本能。 心理學研究發現:安全感不足,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發展遲緩、語言困難、情緒調節差、 過動、專注力不足,人際困難…… 小海就是一位這樣退縮不語、不與人互動的男孩, 還好他有一個讓他感到安全的恐龍世界…… 本期與您分享藝術治療師在...
節拍超慢跑 ・「超慢跑」運動效果,多出走路2.5倍 ・專訪超慢跑隊長:徐棟英 ・以色列研究:跑步降低72%癌症風險 ・遊覽車司機只用3個月,完全逆轉糖尿病且停藥,靠「超慢跑」跑出新人生 ・無畏帕金森氏症,65歲練出強肌力
【509期主題:面對社會創傷,ACT助你不再無力】
假若快樂是一種陷阱:接受與承諾治療簡介 ☉編輯部
從ACT看新冠肺炎的社會創傷 ☉張本聖
放棄與怪物拔河之後──採訪心理諮商師蘇益賢 ☉蔣皓
創傷當前:不一樣的價值,不一樣的挑戰 ☉黃曼茹
找回接納的力量,不被焦慮綁架 ☉蘇益賢
回到當下,不再搶購鬼打牆 ☉曹國璽
創傷當中,容易忽略的ACT:平靜是為了下一次的行動 ☉黃曼茹
撿回碎了一地的自己 ☉吳承暉(Kurt Wu)
為困境賦予心理意義 ☉廣梅芳
資訊牆 ☉蔣皓
專題人物
追溯歷史之鑰──訪攝影工作者余志偉 ☉蔣皓
【年度專欄】
照見‧紓壓
大自然散步,好好深呼吸 ☉涂淑芳
健康不是沒有病,而是沒有被疾病吞沒! ☉黃素菲
心理‧療癒
有奶便是娘?不,愛是唯一 ☉林仁廷
白目魚 ☉黃龍杰
成年後與父母價值觀漸異,如何與父母溝通互動? ☉林伯聰
應對客戶常受挫,如何提升溝通自信? ☉洪梅禎
偷竊:填補情感匱乏的黏膩男孩(下) ☉鮑順聰
從《寄生上流》看內隱偏見 ☉陳舜文
療癒之森 ☉黃香萍
家庭‧兩性
照顧 ☉黃錦敦
不要得罪前妻! ☉李維榕
教育‧輔導
廖學茂跨步揮灑的生命風景 ☉趙凡誼
支持女性重回職場:助人工作者可以做什麼? ☉蔡淯鈴
想與不想轉職圓舞曲 ☉林俊宏
遲來的憂鬱:透過人際連結重建中老年關懷 ☉歐陽文貞
奔往阿德勒的殿堂,親炙大師風采 ☉亨利.史丹
從艱難中走出而成功的寫真 ⊙廖玉蕙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